1995年2月19日,中國嘉德拍賣公司舉行了一次“特殊”的拍賣,拍賣的物品是一對大紅燈籠,拍賣所得的善款將全部捐獻給北京貧困山區解決飲水問題和“希望工程”。
為什麼說這次拍賣“特殊”呢?因為這對燈籠絕非普通的燈籠,它們曾掛在天安門城樓上,見證了1949年的開國大典。
上午9時15分,拍賣正式開始,首次報價為10萬元,沒過多久就有人喊出了30萬,然後是50萬、100萬、150萬……
此時一位手舉18號牌的中年男子報出了300萬的高價,這已經完全超出拍賣方的預料了!
但又有人追加到了320萬、350萬,這位18號的男子又報出了500萬!
此時一位手舉38號牌的男子也不甘示弱,喊出了680萬,後面的時間成為了18號和38號兩人的角逐,800萬、1000萬、1280萬……
最終18號喊出了1380萬的“天價”,對方再也無力競爭,拍賣師連續問了幾聲,均沒有人回應,他終於敲下了拍賣錘。
此時才9點21分,從起拍到成交,全程只用了6分鐘,但卻拍出了1380萬的高價,這在嘉德拍賣公司的歷史上,也算是頭一次了。
這位18號的男子是“中華百亭魚樂園”的總經理宣國宜,時年38歲,他經營的魚樂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溫泉鄉,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度假、垂釣、娛樂中心。
拍賣結束後,宣國宜馬上成為了現場的焦點人物,所有記者都爭相採訪他,其中有人問他:“宣先生,您覺得這對宮燈(燈籠)值1380萬嗎?”
宣國宜肯定地說:“值!這對與人民共和國一同誕生並共同經歷了45年風雨的宮燈,是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象徵,這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又有人問:“您打算將這對宮燈放在哪?”
宣國宜說:“我會把它們掛在魚樂園的門樓上,讓全國人民和海外人士參觀,它們將繼續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的功能。”
那麼這對宮燈背後究竟有什麼傳奇的故事,才能讓宣國宜花這麼高的價錢把它買來呢?
1949年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正式確定定都北平。7月1日,成立了以周恩來為主任、聶榮臻等人為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委員會決定在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當天主要有3項內容: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儀式、人民群眾遊行活動。這也意味著大典當天將聚集著大量的群眾,那麼大典的地點應該選在哪裡為好呢?這個問題讓領導人們很傷腦筋。
一直到8月初,周恩來提議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這個提議很快得到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贊同。
天安門原本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是朝廷舉辦“頒詔”大典、招賢取士的地方。天安門還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祥地,1919年5月4日,北京愛國學生們齊聚天安門,爆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序幕。
但此時的天安門卻因為年久失修和戰火的摧殘,已經變得破敗不堪,紅牆凋殘,牆皮脫落,斑斑駁駁,雕花的門窗殘破不全,東斜西歪,有一塊沒一塊,金水河中滿是淤泥和汙水。
在確定天安門廣場為開國大典的場地後,廣大北平市民馬上行動了起來,開始對天安門廣場進行整修,經過十多天的“戰鬥”,終於使得天安門廣場再次煥然一新。
9月10日,聶榮臻命令華北軍區宣傳部長張致祥在開國大典前完成天安門城樓的佈置工作,此時距離大典只要20天了,張致祥十分著急,他來到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的駐地洋溢衚衕,找舞美隊隊長蘇凡商量對策。
蘇丹瞭解了情況以後,安慰張致祥說:“不就是一臺佈景嘛!”
蘇凡這麼說是有底氣的,雖然當時他才25歲,但卻多才多藝,他曾擔任過大華電影院副經理,他的妻子就是首演 《白毛女》 喜兒的著名演員田華。
而且蘇凡還有“秘密武器”,那就是他的兩個日本部屬,一個是小野澤亙, 中文名字叫“肖野”,另一個叫森茂。
肖野當時40歲左右,他出身於東京的一個貧苦家庭,從小立志成為畫家。他在19歲時加入了日本無產者美術家同盟,為民眾運動畫宣傳畫、寫標語,先後6次遭到逮捕拷問。
1943年,肖野來到中國避難,兩年後他與北平地下黨接上了關係,透過城市工作部分配到張家口人民劇院,並先後參加了《白毛女》、《子弟兵與老百姓》、《戎冠秀》的佈景設計。
森茂當時30歲出頭,他原本是一位美術家,卻被強徵入伍來到了中國,並被分配到日本華北駐屯軍宣傳部,專門繪製反共宣傳畫,他利用工作需要,經常閱讀一些馬列和毛澤東的書,他越讀越覺得共產主義有道理,便逃離了日本兵營,並在張家口結識了肖野。
現在這兩人都在文工團,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是當時中國一流的舞美設計師。蘇凡馬上找到了他倆,要他倆用最短的時間,設計出最好的佈置方案。
肖野和森茂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熟悉,他們想到了在天安門城樓懸掛宮燈,這樣既能體現出民族風格,又能充分顯示出濃烈的節日氣氛。最終他倆確定了設計的基點,即在天安門城樓的10根紅廊柱中間懸掛8盞紅色的宮燈。
一週以後,肖野和森茂設計了20幅不同的草圖,並送到了周恩來手裡,周恩來一眼就選中了8盞宮燈的這一幅,並對城樓下的觀禮臺和東、西三座門的佈置裝飾給予了肯定。但周恩來同時要求刪掉“在金水橋欄杆佈置綵球”的部分,他說:“突出城樓就夠了,大會會場要喜慶,更要嚴肅。”
此時離開國大典只有五六天了,而且為了與天安門城樓相協調,掛上去的宮燈必須儘可能地大。張致祥於是叫蘇凡坐上他的小車,去北京城裡找,但蘇凡跑遍了整個北京城,卻發現壓根就沒有這麼大的宮燈。
這讓張致祥急得上火,還好肖野的一句話提醒了他:“大宮燈小宮燈不是一樣嗎?咱們自己做!”
於是蘇凡又跑到了故宮,但故宮的工匠都表示做不了那麼大尺寸的宮燈。蘇凡又透過不斷走訪,總算得知在西城區豐盛衚衕住有一位70多歲的扎宮燈老藝人,他馬上帶著肖野和森茂前去拜訪。
老藝人本來也沒有做過這麼大的宮燈,但他被蘇凡等人的誠意打動了,於是說:“這麼大的宮燈,我要帶上兩個徒弟在城樓上做,否則抬不上去,但宮燈的雲頭和金黃的流蘇由你們做。”
與此同時,文工團裡的其他工作人員也找到了一位叫做尹作濱的老師傅,他一聽說扎紅燈籠是為新中國政府成立用的,便滿口答應,說是豁上這條老命也要將燈籠做好,為新中國出一份力。
尹師傅於是和老藝人一起來到了城樓上,他又特別向工作人員宣告:“我不要薪水,義務勞動,有家裡孩子送飯。”大家都被他的誠心所感動了。
蘇凡買來綠竹、紅布、黑釘、黃穗,舞美隊的全體人員都上了天安門城樓。宮燈由兩位老師傅帶著徒弟一起做,肖野和森茂則負責畫宮燈的雲頭和製作流蘇,他們整整三天三夜都吃住在城樓上,困了就趴在地上睡一會。
9月30日,8盞宮燈終於全部製作完成,每個宮燈高2.23米、周長8.05米、直徑2.25米、重80公斤,就是有4 個人張開雙臂,也摟抱不過來,這在東方傳統文化中,可稱得上是宮燈之最了!
張致祥非常高興,馬上調來十幾名身強力壯的戰士,搬來梯子掛宮燈,可折騰了好一陣,一個宮燈也沒能掛上去。最後還是肖野出了個主意,把宮燈拴在橫樑上,兩旁扎兩個鐵環,這才把8盞宮燈高高地懸掛在了天安門城樓上。
9月30日深夜,蘇凡等人還在天安門城樓上忙著趕製工作。肖野設計城樓正面,長寬近3米的木板貼上紅色布料,從中間向四面摺痕,中間是金箔做的立體星,他花費了很長時間,終於裝上去了。
肖野和森茂一直忙到凌晨才收工,他們剛鑽進被窩,蘇凡就推門而入,慌慌張張地告訴他們:周恩來看了天安門的準備工作後,叫他們改掉天安門正門的背景設計。
原來周恩來剛才過來進行驗收,他看到8個宮燈以後,非常高興地說:“好,這8個大紅燈籠設計得好,既喜慶,又莊嚴,象徵著革命的勝利、人民的歡樂!”
但周恩來也發現了大型立體的五角星配上大紅色的布料遠遠看上去是很耀眼,但卻與越南國旗的圖案非常相似,這當然是不合適的,於是要求改掉。
此時已經凌晨3點了,三個人誰也想不出怎麼改,蘇凡最後決定撤掉,大家雖然覺得很可惜,但也沒有別的辦法。他們又忙到了凌晨4點,終於通過了周恩來的驗收。
肖野和森茂回去以後又睡了一會兒,凌晨6點時,蘇凡叫醒了他們,並給他們寫好籌備委員會的布帶,他們馬上穿上了新的藍制服,將布帶別在了胸前,然後挺胸向天安門走去。
10月1日當天,毛澤東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聶榮臻在向他介紹天安門城樓的佈置情況時,特別提到了設計者是兩位日本友人,毛澤東真誠地說:“能不能安排我見一下我們的日本藝術家?”
但遺憾的是,此後由於國事繁忙,毛澤東的願望並沒有實現。
下午3點,毛澤東正式登上了天安門城樓,用他那洪亮的湖南口音莊嚴宣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這宣告了一箇舊時代的結束,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蘇凡在天安門城樓上不停地揮舞雙手,向城樓下的兩位日本朋友致敬,肖野和森茂也不約而同地向蘇凡敬了一個軍禮,兩人敬完禮才想起來,他們沒有穿軍裝,怎麼能行軍行呢?
這天森茂在日記裡記錄了開國大典的盛況:
“廣場上人海、旗海滾滾而來,藍色的天空鳴響了禮炮,一聲接一聲!軍樂團演奏《義勇軍進行曲》,我一直盯著升起的國旗,舒了一口氣,終於完成任務了。我們沉浸在幸福和驕傲之中。天黑了,人群散了,我們離開天安門,沉默著往家走。突然,小野低聲說:‘森君,我是很滿意的。’頓時,我也熱淚盈眶,我十分理解他的心情……”
1953年,兩位日本畫家離開華北軍區文工團舞美隊,肖野在京郊一所學校裡工作了5年,生育了一兒一女,後來又到了武漢,最後於1959年歸國。而森茂則在肖野之前就已經回國了。
1979年,蘇凡的夫人田華跟隨中國電影代表團訪問東京,她在這裡見到了老朋友肖野和森茂,她帶給了兩位老朋友她與蘇丹以及孩子們的照片和一大堆北京的土特產,大家聊得非常開心。
田華回國以後,向聶榮臻報告見到了兩位日本朋友,她說人家為我們開國大典立下了汗馬功勞,能不能請他們再來中國看一看,聶榮臻非常同意,並讓田華去寫一個邀請的報告。
但此時重返中國,對兩位日本老人來說,無論是財力還是體力上都不能支援,所以他們最終未能成行。直到二十世紀90年代兩位老人相繼去世時,他們也未能如願重返中國。
而這8盞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與人民共和國一同走過了45年的歲月,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1994年,為慶祝建國45週年,天安門城樓進行了重新的裝修,8盞燈籠也被摺疊式的新型燈籠所代替。其中的三對燈籠被天安門管理委員會和有關博物館收藏,另一對則交給了嘉德公司拍賣,然後就出現了文章開關的那一幕。
時光荏苒,72年如白駒過隙。如今,在重要節日和國家慶典中,天安門城樓都會懸掛大紅燈籠,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儘管那8盞大燈籠已經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但它們身上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將永遠被我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