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廣東深圳的裴惠敏先是一個海歸,雖然深受外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卻十分喜愛我國的傳統的文化。但是裴先生玩收藏卻是一個講究人,不喜歡在中國市場或拍賣場購買,卻偏偏喜歡海淘。裴先生花了100美金在日本淘來了一件明代錯銀鼎式爐,裴先生認為是一件精品,簡約之中帶有帶有一絲絲奢侈,非常符合現在國人的審美。為了讓大家開開眼界,裴先生特意請銅器鑑定專家北郊先生幫忙鑑定。
持寶人裴惠敏先生
現在海外的很多地方其實假貨贗品的情況比中國還要嚴重,專家表示,日本買的一定好?還是先來看裴先生的藏品。古代的鑄爐造鼎是有講究、有禮儀規制的,只要是三個足的香爐一定是一個足衝外的。而裴先生這件正是鼎式爐,鼎式爐上面嵌錯了很多的工藝,跟我們常見的宣德爐還不一樣。因為多數的宣德爐都是素雅、簡潔的,而且渾身沒有任何紋飾的。
明代晚期嵌銀鼎式爐
宣德爐在1428年誕生過之後,剛開始主要以禮佛為主。但是到了明中期之後,逐漸走向文人書房,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也就是說從原來素雅的銅爐開始逐漸走向有裝飾的爐。這裡必須要提到的兩個著名工匠。一個是上海地區的雲間胡文明,他著作的銅爐多數以鎏金嵌銀,區域性撒金的工藝;一個是萬曆時期著名的冶煉銅專家石叟,他的著作主要是錯銀工藝為主,而裴先生的這件就是錯銀工藝的鼎式爐。
胡文明風格的銅爐
石叟風格的銅爐
裴先生這件鼎式爐表面口沿上嵌錯的有回字紋,而且嵌錯的非常精細,精細的程度可以用密而不亂來形容。這種嵌錯工藝大有講究,首先需要在一個素的器物上用三角刀將其打成燕尾槽。燕尾槽也就是裡面大,外邊小。其次需要將打製好的銀絲挨排的敲打進器物中,因為裡面大,外面小,所以銀絲就不會再出來了。難點就在這個地方,打造好的銅爐別說嵌錯上去了。就是光把器物整體的燕尾槽打出來都是非常麻煩且工程巨大的一件事情。
明代晚期嵌銀鼎式爐區域性——回字紋
這件鼎式爐的內堂部分寫著“子三鼎”的隸書款,這種款識在仿古的這些器物的內堂中會經常的出現。這些款識對鼎本身的經濟價值和鑑定新老雖然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而是一種藝術體現。
明代晚期嵌銀鼎式爐區域性——“子三鼎”
經過專家的鑑定這是一件明代晚期石叟風格的嵌銀鼎式爐真品!專家在估價的時候還皮了一下:我報價,你站穩!因為這件鼎式爐有嵌銀的美感和藝術性在其中,按照目前國內國際的市場行情,估價10萬元,注意是人民幣,不是美金。裴先生的這件藏品雖然是明代的真品,但是跟裴先生買的時候的價格還是相距甚遠的。
明代晚期嵌銀鼎式爐
收藏考驗的不僅僅是眼力勁,更多的還要時刻關注市場中的價格,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