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趙佶(1082~1135) 絹本設色 147.2x51.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聽琴圖》軸,宋,趙佶繪,絹本,設色,縱147.2cm,橫51.3cm。
此幅描繪官僚貴族雅集聽琴的場景。主人公道冠玄袍,居中端坐,凝神撫琴,前面坐墩上兩位紗帽官服的朝士對坐聆聽,左面綠袍者籠袖仰面,右面紅袍者持扇低首,二人悠然入定,彷彿正被這鼓動的琴絃撩動著神思,完全陶醉在琴聲之中。叉手侍立的藍衫童子則瞪大眼睛,注視著撥弄琴絃的主人公。作者以琴聲為主題,巧妙地用筆墨刻畫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音樂的意境。畫面背景簡潔,如蓋的青松和搖曳的綠竹襯托出庭園高雅脫俗的環境,而几案上香菸嫋嫋的薰爐與玲瓏石上栽植著異卉的古鼎與優雅琴聲一道,營造出一種清幽的氛圍。
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聽琴圖”
蔡京手書七言絕句: 吟徵調商灶下桐,松間疑有入松風。 仰窺低審含情客,似聽無弦一弄中。 臣京謹題
畫面上方有宰相蔡京手書七言絕句一首,右上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聽琴圖”三字。
作品構圖簡淨,人物舉止形貌刻畫生動傳神,衣紋線描勁挺略帶戰筆,樹石器具描寫工緻而毫無呆板,著色渾厚而不失清麗,是宋代宮廷人物畫的代表作品。
"天下一人"的畫押
由於作品本幅有徽宗題名與畫押,作品一度被認為是趙佶所畫,後經學者考證,此幅為宣和畫院畫家描繪徽宗趙佶宮中行樂的作品,而圖中撫琴者,正是趙佶本人。
宋徽宗一身道服,可見他崇尚道教,以道服作常服,可知當時道教已融入徽宗日常生活之中,故徽宗自號為教主道君皇帝。
左側王黼
右側蔡京
左側紗帽綠袍,拱手端坐,抬頭仰望,似視非視的是王黼,在他旁邊,站立著一個蓬頭童子,雙手交叉抱胸,遠遠地注視著彈琴的主人公。右側紗帽紅袍,俯首側坐,一手反支石墩,一手持扇按膝,完全陶醉在動人的曲調之中的是蔡京。
宋代以官服顏色來代表品級高低,紫色和紅色是三品以上官員的服飾,故稱“滿朝朱紫貴”,藍色是四品官的服飾,五品為緋色,六、七品官就是綠色和青色了。圖中,蔡京身披硃紅袍,而王黼只著青衣。
再看這張《聽琴圖》的整體佈局,似乎頗有道教韻味,道教講究四方神之說,即東青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
徽宗背依古松,坐北朝南,謂之“玄武”,有尊貴之意。玄武在宋朝地位頗高,《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湧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愈。”宋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畫面上,徽宗對面有一奇石,石上又有鼎,鼎中有一盆栽異草,此位為“朱雀”。鼎上的饕餮( tāo tiè )紋清晰可見。此紋盛行於西周時期,彼時稱其為獸面紋,宋徽宗編撰的《宣和博古圖》首先採用了“饕餮紋”這個名稱。
蔡京坐於東方“青龍”位,王黼則位於西方“白虎”位。
從徽宗所在的角度看,正好又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即典型的集天地之氣的道教之像。
同時,這樣的構圖也讓畫中四人與假山石形成閉環,為的是不讓琴音散去;戴紗帽的二人並不完全對稱,因此置一童子在身後以平衡畫面,同時也避免了琴音側出;松後散寫三五竿墨竹,增添了空間的幽深感,也反襯出琴聲的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