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神農本草本經》:“味酸,平。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痠疼,溼痺。久服安五藏。”
2.《本草備要》:“甘酸而潤,專補肝膽。炒熟酸溫而香,亦能醒脾。助陰氣,堅筋骨,除煩,止渴,斂汗。”
3.《名醫別錄》:“主煩心不得眠,臍上下痛,血轉久洩,虛汗煩渴,補中,益肝氣,堅筋骨,助陰氣,令人肥健。”
4.《本草便讀》:“入肝臟藏魂鎮攝,用療膽怯無眠;走心家斂液固虛,可治表疏有汗。性頗平滑,味屬甘酸。”
5.《藥性論》:主筋骨風,炒末作湯服之。
6.《本草乘雅半偈》:“酸平,無毒。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痠痛,溼痺。久服安五臟。”
7.《本草拾遺》:“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
8.《本草撮要》:“味甘酸而潤,入手少陰足少陽經,功專安神定志,得人參、茯苓治盜汗;得辰砂、乳香治膽虛不寐。”
9.《本草匯言》:“斂氣安神,榮筋養髓,和胃運脾。”
10.《本草新編》:“酸棗仁,味酸,氣平,無毒。入心、肝、膽與胞絡四經。寧心志,益肝膽,補中,斂虛汗,祛煩止渴,安五臟,止手足痠痛,且健筋骨,久服多壽。”
11.《本草再新》:“平肝理氣,潤肺養陰,溫中利溼,斂氣止汗,益志定呵,聰耳明目。”
12.《本草易讀》:“酸,辛,無毒。足厥陰、少陽、手足少陰藥也。溫膽益肝,止汗解渴。除虛煩不眠,開寒熱結氣,助筋骨堅強,止手足痠痛。祛溼痺而息久洩,輔陰氣而補中宮。”
13.《本經逢原》:“酸棗仁味甘而潤。熟則收斂津液,故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則導虛熱,故療膽熱好眠,神昏倦怠之證;足厥陰少陽本藥,兼入足太陰脾經。”
14.《得配本草》:“酸,平。入足厥陰,兼入手少陰經血分。收肝脾之液,以滋養營氣。斂心膽之氣,以止消渴。補君火以生胃土,強筋骨以除痠痛。得人參、茯苓,治盜汗。得生地、五味子,斂自汗。配辰砂、乳香,治膽虛不寐。配地黃、粳米,治去殼,治不眠。炒用,治膽熱不眠。生用,止煩渴虛汗。醋炒,醒脾。”
15.《雷公炮製藥性解》:“味酸,性平無毒,入心脾肝膽四經。主筋骨酸寒,夜臥不寧,虛汗煩渴,安和五臟,大補心脾。炒熟去皮尖研用,生者治嗜臥不休。惡防己。”
16.《藥鑑》:“氣平,味甘酸,無毒。能安和五臟,大補心脾。故血不歸脾,而睡臥不寧者,多用之。”
17.《藥性切用》:“甘酸性潤,入心、脾、肝、膽。生用酸平,益肝膽以寧心斂汗;熟酸溫,醒脾氣以安神。”
18.《顧松園醫鏡》:“止驚悸而最治虛汗,除心煩而善療不眠。肝、膽、脾三經有實邪熱者勿用,以其收斂故也。”
19.《醫學入門》:“酸棗仁平止煩渴,引血歸脾安睡歇,補中止洩及臍疼,寧心益膽除脾蹶。”
20.《長沙藥解》:“味甘、酸,入手少陰心、足少陽膽經。寧心膽而除煩,斂神魂而就寐。”
21.《新修本草》:“本經用實療不得眠,不言用仁。今方皆用仁,補中益肝,堅筋骨,助陽氣,皆酸棗仁之功。”
22.《本草從新》:“甘酸而潤,生用酸平,專補肝膽,炒熟酸溫而香,亦能醒脾。”
23.《中藥大辭典》:“ 養肝,寧心,安神,斂汗。治虛煩不眠,驚悸怔忡,煩渴,虛汗。”
24.《中華本草》:“寧心安神;養肝;斂汗。主虛煩不眠;驚悸怔忡;體虛自汗、盜汗。”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酸棗仁皂苷A、B,荷葉鹼、歐鼠李葉鹼、原荷葉鹼、去甲異素堇定鹼、右旋衡州烏藥鹼等,還含糖類、蛋白質、揮發油及有機酸等。
2.作用:本品有鎮靜、鎮痛、催眠、抗驚厥、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協同巴比妥類藥物的中樞抑制作用。此外,還有降體溫、降血壓、降血脂、抗缺氧、抗腫瘤、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心肌缺血、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3.藥理:
1) 酸棗仁煎劑給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表現鎮靜及嗜眠,無論白天或黑夜,正常狀態或咖啡,因引起的興奮狀態,酸棗仁均能表現上述作用。生棗仁與炒棗仁的鎮靜作用並無區別,但生棗仁作用較弱,久炒油枯後則失效,有認為其鎮靜的有效成分可能與油有關,另有認為與水溶性部分有關。
2)用熱板法證明酸棗仁煎劑5克/公斤注射於小白鼠腹腔有鎮痛作用,對小鼠無論注射或口服均有降溫作用,但不能拮抗實驗性電休克。
3)酸棗仁可引起血壓持續下降,心傳導阻滯。對大白鼠以兩腎包膜法形成的高血壓,在手術前或手術次日給酸棗仁(20~30克/公斤/日自由取食),均有顯著的降壓作用,但大白鼠吃酸棗仁時將外層薄皮留下,並未見鎮靜現象。
4)酸棗仁單用或與五味子合用,均能提高燙傷小白鼠的存活率,延長存活時間,還能推遲大白鼠燒傷性休克的發生和延長存活時間,並能減輕小白鼠燒傷區域性的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