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在刷到了一條關於如何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抖音短影片後,覺得非常有道理,便想把這條影片轉發進子女的微信群中,但是操作中發現,她需要儲存這條短影片到手機本地,然後點開微信,選擇微信群,進而透過傳送儲存檔案的形式才可以達到這個目的。整個過程非常繁瑣,老人最後只能放棄轉發。
這個案例中,抖音喪失了一次熟人之間的傳播機會,而微信則喪失了一次社群活躍的場景。更重要的是一個家庭也失去了一次增進交流的時刻。
一位商戶為了適應網購潮流,其在淘寶上開了淘寶店,支付了一定的運營成本,但他發現,他想要在每次有好產品出來的時候,把產品分享給自己的微信好友時非常複雜,一系列口令繁瑣不講,還根本不能夠直觀展示商品,時間長了,這些“難看”的口令讓他成為讓人厭惡的“刷屏黨”。這時,他不得不考慮要不要開一個在微信生態中體驗更好的有贊店鋪,當然這意味著他又需要支付一筆開店成本。
這個案例中,商戶增加了運營成本,微信的使用者也許喪失了一次購買朋友商戶好產品的機會。
一位新媒體運營高手,在一些大平臺上累積了很多粉絲,他想精準地針對粉絲進行私域流量運營,可是這些平臺總是或多或少地限制他傳播自己的個人微信,非常令人苦惱。
……
上面這些案例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很多人深受困擾。這些困擾背後,其實是提供使用者服務的網際網路平臺構築了一些“籬笆牆”,甚至互相遮蔽。同一個網際網路使用者主體,需要在“籬笆牆”上翻越,這無疑降低了使用者的體驗感、增加了商業領域的交易成本。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諾納德·哈里·科斯有一個關於交易成本的理論,簡要理解,交易成本就是達成交易成功需要克服的摩擦係數,這個摩擦係數越低,資源的配置就越優,市場繁榮的可能性就越大。同理,摩擦係數越大,交易的活躍性就越低,不利於市場繁榮。
這一點很好理解,比如,電商在中國的繁榮,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龐大的運輸基礎設施和相對便宜的快遞人力成本,整體上降低了線上交易履約的成本。
同樣,上文開頭的三個案例,明顯是增加了使用者和商戶的分享、交易、運營成本。長期來看,既不利於使用者體驗,也不利於商業生態,最終讓網際網路主體平臺喪失活力,這是一個多輸的局面。
事實上,相關監管部門業已注意並重視到了這一問題。在此前連續釋出相關監管規定後,據21世紀經濟報道,有關業務部門近日召開了“遮蔽網址連結問題行政指導會”,要求限期內各平臺必須按標準解除遮蔽。參會的企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位元組跳動、百度、華為、小米、陌陌、360、網易等。
無論從網際網路使用者的體驗還是網際網路生態的長期發展來看,監管的舉措可謂正當其時。
互聯互通:開放讓生態更繁榮
人類的商業進步史,從微觀來看就是一部企業發展史,我們每一個人透過企業個體提供的服務總和,實現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豐富性。
正是每一個企業個體通力配合,才有個人整體的便利。我們很難想象如果企業主體之間互不相認甚至設定障礙,生活將變得多麼糟糕。
比如,你很難想象,電信運營商之間互相遮蔽,移動使用者聯絡不上聯通使用者,亦或聯通使用者打不了電信使用者的電話。
你也很難想象,如果銀行之間相互遮蔽,那麼跨行轉賬行不通,支付寶和微信的便利支付更是辦不到。
你還很難想象,如果不同高速公路公司互相遮蔽,那麼你將無法暢遊祖國的每一處大好河山。
上面舉的這些例子,有的主體是國企,有的有明確法規規定必須互聯互通,這才有了我們在上述領域的良好體驗。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互聯互通之後,三大運營商的業務不僅沒受到影響,反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收益越來越好;中國的移動支付領先於世界;每年高速免費期間,中國旅遊消費成內需的一大亮點……
還有更多的現例項子可以證明,企業主體之間互聯互通,能共同做大蛋糕,於整體於個體都更有利。
近些年來,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網際網路平臺變得愈發重要,甚至被稱為“線上的基礎設施”。然而,與傳統的企業主體相比,一些作為“線上的基礎設施”的網際網路平臺卻因為競爭、流量、管理等等因素考慮反而建起了“籬笆牆”。
不過,仔細回顧覆盤這些網際網路平臺的崛起之路發現,其自身的壯大正是得益於內部體系開放的生態思維。
比如騰訊,在3Q大戰之後,公司開始實施開放生態,投資了很多業態的企業,包括電商、出行等,這些企業也可以在騰訊的微信生態中獲得流量支援。
騰訊的開放生態戰略讓騰訊更具有使用者粘性,公司的市值也是一路增長。
比如位元組跳動系的代表產品抖音,已經成為各個商業垂直領域獲取流量的重要平臺,抖音也正是有了賦能的開放心態,才能讓抖音的影片更豐富,更受使用者喜歡。
再比如電商領域的阿里巴巴,曾因為商戶“二選一”問題遭受處罰,而在今年的“6·18”未搞“二選一”的情況下,據第三方調查顯示,有67.2%的企業仍然選擇阿里巴巴旗下天貓是活動中最重要的平臺。
所以,無論是騰訊還是阿里、位元組跳動,作為當下重要的三家網際網路平臺,都受益於開放的生態戰略。
從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看,騰訊、阿里、位元組內部的開放,有利於網際網路平臺個體的繁榮,而網際網路平臺外部的相互開放,則有利於整個大市場的繁榮。
推動互聯互通:巨頭們應有建設性舉措
事實上,在過往中,無論是監管,還是網際網路使用者,都一直希望實現真正的網際網路互聯互通。但實際推進中,經常會有一些理由被抬出來成為阻礙。
就拿網際網路巨頭遮蔽連結這些舉措來說。
起先,淘寶網遮蔽了來自微信的訪問連結,當時的理由使用者可能會跳至釣魚網站,導致財務損失。後來,微信又遮蔽了淘寶的連結,為了讓使用者有更好的體驗……
此外,微信與抖音之間也有這樣的“籬笆牆”,“違規獲取微信使用者個人資訊,破壞平臺規則”成為其中的理由之一。
除了上述“治理”領域上的問題,實現真正的互聯互通還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商業主體利益的問題。
在今年的8月18日,騰訊總裁劉熾平回應平臺互聯互通的問題時指出,“不同平臺有不同的制度,例如,不同於其他平臺,我們不會額外向商家收取佣金,平臺之間的打通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也許上述互相遮蔽的理由真實存在,平臺間利益主體的差異也客觀存在。但在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的今天,類似的理由決不能成為阻礙互聯互通的絆腳石。
事實上,以今天網際網路平臺巨頭所擁有的技術能力和商業運營能力,是能夠解決上述所涉及的某些觸發“遮蔽”理由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所涉網際網路平臺主體是否願意以及投入力量去解決。
而“為使用者和消費者服務以及解決他們的痛點”是這些網際網路平臺在對外的使命宣言中所標榜的,我們願意相信這些使命宣言是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的初心。
為了這樣的初心和更健康的市場生態,需要網際網路平臺拿出建設性舉措來實質性推進互聯互通。
這些建設性舉措包括信任公約、管理規則甚至是推動法律的完善等。
比如,針對不同平臺連結帶來的安全治理隱患,可以攜起手來治理,建立信任機制,甚至推動法律完善來規避漏洞,這比單平臺治理違規現象從整體來看反而更有成效。
現在,網際網路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已經成為監管關注、廣大使用者支援的事情,各大網際網路平臺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決心和智慧來實現這一願景。
我們相信,按照監管的要求實現真正的互聯互通,將極大地降低使用者和市場主體的分享、交易、運營成本,進而促進平臺的生態活力和市場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