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姚雪彪、劉行、臧建業團隊與合作者近期闡明瞭胃上皮細胞更新過程的質量控制機制,為動態干預幽門螺桿菌介導的炎—癌轉化提供了獨特的靶向化學生物學技術策略。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化學生物學》。
紡錘體是調控真核細胞更新細胞質量控制的重要無膜細胞器,其動態組裝與可塑性調控是物質科學與生命科學的共性問題,其組裝異常可導致染色體碎片化,促進腫瘤的發生與發展。針對交叉學科的共性科學問題,該合作團隊聚焦細胞質量控制的重要區室化催化反應。TIP60是一個調控真核細胞基因組穩定性的重要乙醯轉移酶,姚雪彪團隊前期成功地揭示了CDK1-TIP60-Aurora B訊號軸調控著絲粒可塑性與染色體穩定性的新機制。
鑑於TIP60是一個重要的區室化催化酶,研究提示TIP60訊號軸基因突變增加胃癌易感性。該合作團隊結合胃類器官體系與單類器官代謝質譜學分析,解析幽門螺桿菌干預胃上皮細胞更新質量的化學修飾,發現了細胞分裂紡錘體可塑性調控機器EB1第66位賴氨酸是TIP60的生理學底物。
此次,該合作團隊建立了TIP60突變基因敲入小鼠模型,併成功獲得了視覺化三維胃類器官,以開展近生理狀態的實時細胞更新質量控制動力學研究。利用片層光顯微成像,他們系統評估了TIP60-EB1巴豆醯化的生理學功能,闡明瞭胃上皮細胞更新過程的質量控制機制。(桂運安)
來源: 《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