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臺車換掉了。江淮IEV4,老舊款,購於2015年7月,到2021年8月,總共開了六年有餘,9萬多公里。
本人並非車迷,但宏觀上基本上新能源汽車的第一波使用者吧,隨便聊聊自己的感受。裡面很多外行的術語,大家別見怪。
第一印象
首先,這車購於2015年,而這個款式,在當時已經算比較落後的了。報價約15萬,國家補貼10萬,個人購車款差不多5萬。完全就是圖便宜,第一輛車別買太貴的,練練手。
號稱15萬的車,看起來也就值5萬的樣子,當時感覺,大概就是在騙國家補貼吧……各種配置感覺都是最低檔油車,大概隨便把發動機換成電動機,其他的系統都沒有做相應最佳化偏執。
買這個車能開多久,當時也沒底。都說新能源車可靠性不高,所以,用個三四年就差不多了吧。能開上6年已經撿著了。
續航
這輛車最大的短板就是續航。畢竟,在充電還不是特別方便的時候(我家的充電條件其實已經比多數人方便了),續航力實際上代表著你充一次電後能夠使用多久,或者說決定了你的充電頻次。充一次電花費的不光是電費(這個和航程為正比),還有停車費和時間(這個可以理解為按次算)。這個成本能攤得越薄越好。
這款車的標稱是續航150公里,這是在天比較暖和的時候,不開空調的續航力。
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續航力為下降很快。從150左右降到100左右。
車速較慢的時候,會比車速較快的時候省電。這和汽油車正好相反。因為汽油車有一個怠速的能耗,而電動車不需要,動才耗能,不動不耗能,所以高速的時候風阻較大,耗能較多。
不斷變速,會比一直勻速稍微費一點電。但因為剎車的時候會自動充一點,所以這個變速的額外能耗比汽油車要小得多。曾經有一段長時間下坡路,電池反而回了1-2%的樣子。
夏天如果開了空調,續航力會比不開空調下降一些。但是,如果貪圖涼快開窗,那麼車速較快時,可能反而比空調更耗電。開暖氣是最費電的,甚至可能在較慢速度時讓續航力減半。所以,大冬天帶著小孩去幾十公里外,夜晚回來是最難受的。
一直用到第五年,基本還能保持這個續航力。從第五年冬天開始,續航力有所下降。但是到第六年為止,基本上還能達到巔峰時期的80-90%左右。
機動力
雖然儀表盤上的速度還有120-150的數碼,但這款車設計的最高速度只有100公里。實際上能跑到107左右。帶來第一個好處是,在高速公路上你永遠不必擔心超速。即使限速100的,你這107也到不了處罰的線。
另一方面,100這個速度上限,在大多數生活場景中也夠用了。城區內自不必說,就算是高速路,一般限速120,很少能跑到。就算你運氣好,全程120,那麼跑上100公里,以120的時速和以100的時速,也就是差10分鐘而已。反正這續航150的車,也沒有機會跑長途。
唯一影響的,大約是你在高速公路上超車。不過,高速公路上本來就不要勉強超車啊,安全第一。
速度上雖然受限,但靈活性卻不錯。尤其是起步和剎車,電能畢竟比機械能要靈活。
這輛車從靜止開始的加速能力是遠高於其價位檔次的。很多次在紅燈結束後啟動時,能夠無聲無息地把並排的汽油車甩出去老遠一截。這也算開著續航150公里,限速100公里電車唯一的“飆車”樂趣了。
當然,一般速度到六七十以後,後面的加速就慢多了,畢竟電車的功率小。
充電問題
新能源車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充電。這幾乎是制約新能源車推廣的最主要瓶頸,如果不是唯一瓶頸的話。
一般而言,充電涉及三個因素。
(1)單次充滿的續航力(2)最快充電速度(3)充電是否方便,是否可以在辦其他事的時候順便把電充了。
這三個因素,如果有一個因素能得到比較湊合的解決,那麼車就可以勉強用。如果有一個因素能得到比較徹底的解決,或者有兩個因素能得到比較湊合的解決,那麼車的使用體驗就還可以。
對比下汽油車,單次續航力至少幾百公里(至少湊合),加油速度很快(不排隊就幾分鐘)(比較徹底),加油站到處都是(湊合),所以油車的使用在能源這方面是非常方便了。
而我買的這款車,續航力只有150。第一個問題是很糟糕的。
充電速度也不行。比現在市面上多數新能源車充電都要慢。大致來說,使用快充的時候,前80%的充電速度,大約是每分鐘1%或者多一點。但超過80%後,快充速度就會下降。到90%以後甚至可能降到原先速度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即使以前面80%的速度來說,我差不多要充一個多小時,才能開120公里左右。如果換成全速衝刺,就是充多久,開多久……
(而現在市面上多數電動車,快充設計都是從30%充到80%,用30分鐘。加上續航力一般四五百公里,整體充電效率是我這個車的好幾倍,達到了湊合的程度)
而慢充,大約是10-12小時充滿。這個速度一般般吧,有時候會出現太慢導致來不及充到需要的電,但一般夜裡充個電什麼的還是夠了。
所幸,第三個問題的解決還湊合。
早期的時候,有自己的地下車位,商家送了充電樁,每天夜裡充電。偶爾要是忘了,那第二天就慘了。
後來搬了家,一度沒有合適的充電地方,那時候真是很麻煩。後來充電的情況得到了雙倍改善,住的地方和上班的地方都能充電,頓時就非常寬裕了。
而現在整體來說,新能源車各方面都在改善。比如單車續航基本上是四百、五百公里,而市內的快充樁也越來越密集。甚至,各處公共樁的充電頭也越來越好用——最開始那種大男人也必須用盡全身力氣才能插進充電口的巨蟒式充電口,是越來越少見了……
車電系統
曾經有一次,停車後忘了關燈,結果再去開發現小電池耗盡了,沒法啟動,只能花五十塊錢叫人來充電。
當時氣得大罵,什麼垃圾新能源車!
汽油車,是因為用汽油發動機給小電池供電,而小電池沒電的時候發動機啟動不了,所以必須另外充電。
你這明明是電車啊,大電池還有的是電,憑啥不能大電池給小電池供電?
可見這設計完全是偷工減料,甚至沒有針對電池這個做一點最佳化,還是直接把汽油發電機換成電動機!
後來又出現過幾次忘記關燈,才發現是誤會了。
江淮iev4的大電池確實是可以給小電池充電的。但必須把鑰匙插進去。充電速度比較慢,大約是為了安全。一般大約等上15-20分鐘,小電池就漸漸到了可以啟動的狀態。這個時間比起你等待救援其實也差不了多少。比起想象中“biu”的一聲立刻大河有水小河滿,確實還是有差距。
所以,最好還是別忘記關燈。
買了個江淮專用的行車記錄儀,還要專門走線,很不好用。後來更是動輒螢幕自動關閉。關鍵時刻老掉鏈子。
費用
不得不說,電車整體而言是比油車便宜得多的。
以我這個江淮為例,之前滿電大約是20度左右,夏天能跑150公里,冬天跑100公里。就算按冬天計算,1度電可以跑5公里。民用電自己充,一度電5毛錢。摺合一公里1毛錢。
當然,以上說的是民用電,通俗說就是自己家裡的電。公共充電樁可就貴多了。一般一度電都是在1.5元-2元之間。這麼算,一公里就得花3-4毛錢。
相對而言,一般家用小汽車百公里耗油是10升左右,按現在油價,基本上一公里要花六七毛錢。整體來說,即使是公共充電樁,還是比油車便宜點。
當然,一般的公共充電樁,停車費也不菲。比如我去得最多的是奧體南路的停車場,地方大,空氣好,電樁多。僅有的問題就是一個停車費貴,要6元一小時,另一個不好上廁所。像我這個破車,要把電從0充到60基本上就要一小時,這樣算起來,每公里成本又增加了一毛錢左右。
這個問題的解決思路,一是有的小區比較便宜還能充電,比如我現在公司附近,有便宜得驚人的充電停車場,之前八寶山殯儀館還有免費停車場可以充電。二是現在隨著電車續航力提高,充一次電可以跑很久,而充電的時間基本上還是那麼多,所以充電產生的停車費平攤後已經沒多少了。
使用體會
作為我家第一輛車,雖然存在諸多制約,但相比無車,還是帶來了很多方便的。
續航一百多當然是最大的制約因素,但用於上下班通勤還是夠了。之前上下班單程30多公里,充滿電正好跑兩個來回,冬天則是跑一個來回還綽綽有餘。家裡可以充電的時候,還是不錯的。
幾十公里範圍內的出遊,帶著全家也比坐公共交通方便得多,尤其是娃小的時候,嬰兒車放後備箱總比上地鐵便利,也比帶著大包小包打出租車便利。北京範圍內這種幾十公里的出遊還是有不少選擇的。
甚至遠一點的出遊也可以嘗試,畢竟現在充電樁多了。當然,至少你得保證續航力可以跑完單程。到通州去玩的時候,有過專門把車開出來充電,一邊等充電一邊和哥們聊天的經歷。
有了車以後,尤其電車耗能低廉,多了很多生活方式。比如之前住北邊,兒子睡渣,但在車上容易睡著。我經常上午開車帶著他去八達嶺或樂多港的奧特萊斯,玩一陣,吃了午飯,再開車回來。經常到小區門口,他就在安全座椅上睡著了。這時候,我不會叫醒他,而是轉頭把車開到十三陵去慢慢兜一圈,或者停在蟒山下面,讓他在空氣清新的地方多睡會兒。
去車站接個人,去醫院看個病什麼的,也比打車方便多了。
江淮iev4本身體型比較小,長4米1,寬1米65。小車的好處是好停車,好過狹窄處。再加上車不高,車內空間其實比較狹窄。標稱應該是4座,但實際上後排也能塞下三個人。甚至在裝了一個安全座椅的情況下,也能再擠入兩個大人。座位狹窄的同時,後備箱縱深較大,比較能裝。
除了續航力外,電車驅動力也比油車弱,一些陡坡的時候簡直要擔心上不去,倒也沒真發生過這種情況。電車相對不怕堵,走走停停也不怎麼多耗能,就是如果恰逢酷暑嚴寒,開著空調的話,那空調的能耗可就慘了。
最怕的是在原本續航力比較緊張的時候,出現意外情況,增加意外路程,或發現原定的充電計劃被打斷。
總之,這輛車上還是留下了不少回憶。
到2021年後,這車已經有5年多壽命了。媳婦本來打算這就換掉,怕的是車自燃壽命該到了。我看續航還有一百多,還想再堅持一年。結果遇上了大暴雨。電車相對於油車,不怕排氣孔進水,但是看著有些地方水簡直淹沒輪胎的架勢,還是有點打鼓。
冒雨之後兩天,車的慢充沒法用了。當時緊張得,恰好車裡電又不多,甚至不夠開到任何一家修理站。在網上找,最近的老闆跑路,已經倒閉了……當時急的,打算叫拖車了。好在後來開到附近的一個快充站,發現快充還能充電。
週末去檢測,說是充電裝置壞了。和大雨沒關係,就是自然壽命到了,沒法修。要換一個得三千多,不值當。於是只好換車了。
回頭算來,經濟賬上,還是按媳婦意見,在四月把車換了比較划算。不過,也算又讓這車多開了幾個月吧。
幾點展望
一、 當續航力從一百多公里增加到四五百公里的時候,而且充電時間基本不變,這使得便捷程度飛昇。畢竟,幾天充一次電也能接受了。100多的航程不敢去天津,而四五百的不但足以在京津之間來回,甚至可以在城市之間進行蛙跳。
二、然而即使目前的充電速度(30分鐘充電可行駛二三百公里),電車比油車依然還是不方便,尤其需要長途的時候。考慮到充電速度本身應該有瓶頸,未來解決的思路可能還是“換電池”。而這就需要電池及其介面的標準化,不同車型可以用統一型號的電池。這個問題解決了,那才是突破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