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神秘而又奇特的鄰居——印度,所具有的種姓制算是人類歷史上最完善、最持久的社會等級制之一了。
“婆羅門至上”時至今日仍被大多數印度人所認可,民主與法治的浪潮都沒有撼動婆羅門在印度的地位。
高種姓的婆羅門們樂享其成,權力大到令人無法想象,他們出生就是貴族,享有永久特權!
一、印度為什麼會是“婆羅門至上”?
種姓是如何劃分的呢?各個種姓又有什麼區別呢?
這一切要從公元前 1200 年左右說起。
那時候,一群雅利安人翻山越嶺,從印度西北的興都庫什山口進入印度大陸。作為外來人的他們不得不與當地原住民達羅毗荼人爭奪土地等一切生活物資。
經過一系列戰爭後,雅利安人擊敗了達羅毗荼人,鳩佔鵲巢成為了印度的新主人。
雅利安人創造了以“4+1”為形式的印度種姓制度,即四類排得上號的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一類排不上號的達利特(賤民)。這一次序體現了深深的階級和歧視。
這一次序是怎麼來的呢?
印度教中至高無上的是創造之神“梵天”。
婆羅門是梵天的嘴,是雅利安人中最高貴的一部分人。他們主持祭祀以求得國家安寧繁盛,擁有一切財產和知識,享受最優渥的生活。
剎帝利是梵天的雙手,由雅利安人的武士組成,他們負責對外作戰,職責是世代守護婆羅門。
吠舍是梵天的雙腿,由雅利安人中的平民組成,他們從事農業和工商業,可以參加婆羅門主持的宗教祭祀,可以擁有一定財富和地位。
首陀羅是梵天的雙腳,這些就是原住民達羅毗荼人,他們從事一些低賤的職業,供養著上面三個階級,無任何財產權。
另外還有達利特人在梵天的腳下,他們是原住民達羅毗荼人中被婆羅門認定的賤民,最為卑微,因為被認為犯了大罪所以是不潔的,不可接觸的,基本上不算是“人”。
二、高種姓的婆羅門們有多爽?
長久以來的種姓制度確立的“婆羅門至上”的觀念下,印度的婆羅門在現實生活中有了諸多特權。
比如在生活上,婆羅門們與低種姓的印度人生活區域完全分割,井水不犯河水,說是天堂地獄的差別也毫不為過。
比如在經濟上,婆羅門把控著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財富,這保證了他們的經濟地位不受動搖。
比如在教育上,婆羅門有專門的貴族學校,他們的教育水平更高,所教授的知識更廣泛。
可以說,教育從源頭上保證了婆羅門對文化知識的把控。而低種姓們無法接受好的知識,並且從一開始就被灌輸“婆羅門至上”觀念,養成了服從、供養婆羅門的習慣。
而有了經濟和教育的特權,政界幾乎也就成了婆羅門的天下,即使如今莫迪作為低種姓成了總理也依然無法與龐大的婆羅門政客“唱反調”。
(莫迪)
這些寬泛的領域實際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個“婆羅門至上”的印度社會,婆羅門的特權也是無處不在的,甚至連生孩子都享受保護,而這其中又包括三項核心特權:
第一特權便是永世免稅。顧名思義,就是印度的婆羅門是可以不繳納稅款的。
第二特權便是“解釋古經”。印度是一個十分尊奉宗教的國度,誰擁有經典解釋權,誰就是“神的代言人”,甚至是“神”本身。
婆羅門擁有對古經中的最終解釋權,就可以披著神明旨意的外衣,從精神源頭上把控整個印度的思想命脈。
第三特權便是免除死刑。這相當於是一塊“免死金牌”, 無論犯下何罪,縱然是殺人犯火,也不能被判處死刑,所以說婆羅門們幾乎可以為所欲為。
婆羅門是印度最至高無上的種姓或者是階層了,但並不是所有婆羅門都有那麼多特權,婆羅門內部也有非常嚴格的等級。
這在2017 年大熱的印度電影《廁所英雄》中可以印證。
電影中的女主看見自己的照片被男主用作車店廣告的時候非常生氣,因為按照印度教習俗,開車店做小販生意的一般屬於吠舍,而自己則是高貴的婆羅門,她的種姓尊嚴無疑受到輕視。大庭廣眾之下,女主嘲笑男主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並且表示:
確實,種姓制度維持的是內婚制,拒絕跨種姓婚姻。在雅利安人確立種姓制度至今3000 多年的時間裡,高種姓和低種姓的血統都基本保持了純正,混血兒的比例連1%都沒有。因此這樣看來,身為婆羅門的女主和身為吠舍的男主確實不太可能。
男主之後有了一大段的深情告白,最後說:
不明就裡的觀眾可能會認為是偉大的愛情戰勝了僵死的教條,男主的一番深情打動了女主,殊不知男主最後一句才是倆人真正從“不可能”變為“可能”的關鍵。
來說說印度婆羅門的神職吧。
瞭解印度的人可能都聽說過普迦(Puja),它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儀式。在印度教徒的心目中,人生的四大樂趣———“住瓦拉納西、結交聖人、飲恆河水、敬溼婆神”,而普迦便是在瓦拉納西的恆河邊的主浴場進行的。
在祭典進行的晚上,有無數印度人坐著小船來到現場,也有大批來自印度以及世界各地的信徒,而祭祀活動便是由七個種姓最高的婆羅門神職人員主持。
在崇尚祭祀的印度,神職的地位十分高貴,人員也十分稀少,作為“班智達”的兒子,這位男主從種姓上比女主高貴多了。
因此男主作為沒有學問沒有工作的大齡剩男便如開掛般情路坦蕩,不僅女主,連女方的高知父母都對男主充滿了好感,這在現代看起來“荒謬”的背後是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作為支撐。
三、低種姓們過著什麼日子?
很多事情都是相對的,有高種姓就有低種姓,高種姓有優渥的生活就意味著低種姓有著貧苦的生活。
低種姓們生活的艱難可以從新聞報道中略見一二。
據《印度時報》和路透社報道,2020 年 7 月在印度北方邦塔庫爾社群,一名女性因病死亡,她的丈夫和兒子要將其火化時,一群高種姓男子出來阻撓,並將屍體從火葬堆上拿走,這等驚世駭俗的事情背後的理由更讓人震驚——低種姓的人不配!
據瞭解,這個火葬堆靠近泰姬陵附近,是地位的象徵,而死者是達利特人,按照印度教義,屬於賤民,他們沒有土地權,也沒資格使用這片土地。
“低種姓的人住在這裡,這本身就是他們對他們最大的仁慈了”當地的高種姓人憤憤地說道。
最後,那位女子的丈夫只能妥協,將遺體運送到4公里外的另一個火葬場進行火化。而這僅僅是印度貧苦的低種姓們悲慘生活的冰山一角。
印度著名的社會學家I·P·德賽70年代初對古吉拉特邦69個村莊歧視賤民的狀況作了一個詳盡的調查。
雖然調查的是 70 年代的歧視狀態,但在 21 世紀的今天,這些狀態並沒有太多改變。可以看出社會對低種姓們的歧視是多麼嚴重。
而這種條條框框反過來也保證了婆羅門的尊貴生活和社會地位。
四、低種姓也想成為婆羅門呢?
低種姓和高種姓的生活待遇差別如此之大,低種姓不能逆天改命了嗎?
種姓種姓,改了姓是不是就可以改了種?
但很可惜,種姓制度經過千百年,已經造成了膚色和階級上的固化。
首先來說說膚色。
如果你去印度旅遊,可能會很驚訝印度人彼此之間長得如此不同!
有的人像西歐人,膚白身高,還有黑髮黑眸的典型亞洲人的特徵。
有的人像非洲人,膚黑唇厚、身材矮小。
還有人介於二者之間,面板偏棕色,身材也算中等
印度本土的達羅毗茶人和外來的雅利安人其實外形差異巨大。達羅毗茶人一般膚色較深,身材較小,而雅利安人則膚色偏白,身材高大,因此印度有句諺語,不要相信白面板的首陀羅和黑面板的婆羅門。
但其實膚色並不是評判種姓的準確標準,比如演員阿米爾.汗。汗姓Khan,源於突厥語,意為“君主”、“王公”、“領袖”,是穆斯林貴族種姓,在印度種姓中屬於僅次於婆羅門的剎帝利。但阿米爾汗本人不高也不白,若是單憑膚色外貌判斷就顯得過於武斷了。
(阿米爾·汗)
之前說過在印度,種姓和職業息息相關。長久穩定的職業分工必然形成巨大的階級分化。
階級的不同,必然導致生活方式的不同。
因此若一個低種姓的人想“冒充”高種姓的人,那就必須瞭解他們的生活,但生活是經不起絲毫偽裝的。
“你們家供奉的是哪位家神?”
“你母親是如何穿沙麗的?”
“你們家喝水的器具是什麼?”
這些問題,作為婆羅門可以輕易回答,然而低種姓的人可能茫然無知,一問就露餡了。
在諸多生活方式中最重要差異的還是“祭祀儀式”的不同。
這點熟讀《論語》的中國人應該很能理解,孔子認為“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在注重祭祀的印度教中也是如此,主持祭祀的一般都是地位最高的統治者,他們的祭祀禮儀也是最繁瑣的。
印度婆羅門一生中的祭祀儀式數不勝數。諸如受胎式( 乞求受胎) 、求男式( 乞求生男) 、結婚式等等。
種姓就是階級,就是生活。
既然印度的生活中處處有種姓,那換個地方生活是不是能“重新開始“?
在印度的城鎮或村莊里人口流動性很低,很多人世代居住於此,對彼此之間的種姓非常瞭解。如果“背井離鄉”,去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當地人見到陌生人一般都會問對方
“你的種姓是什麼?”
根據傳統,每個人都有知情的權利。因此這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既然印度的種姓制度已經根深蒂固,那就脫離這個充滿歧視的社會,到另一個“自由平等”的彼岸吧!
“移民”可能是第一反應。
但事實依然很殘酷,陰魂不散的種姓制度遍佈在每一寸有印度人的土地上!
2020 年 7 月,《紐約時報》在一篇題為“矽谷中的種姓幽靈”的文章中報道了一樁不同尋常的職場歧視案件。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位印度達利特種姓的工程師在思科公司任職時遇上了印度高種姓的經理,經理知道了他是低種姓後歧視他,削減了他的工資,剝奪了很多工作機會。
工程師憤而上報人力資源部後,思科公司竟然因為“種姓歧視並不違法”,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後來,高種姓經理還採取了報復措施,無端撤銷了工程師在兩項技術上的領導地位。
五、結語
這樣嚴苛而壓抑的種姓制度可能讓大多數人都覺得難以理解。
馬克思曾指出:“部落之最極端的、最嚴格的形式是種姓制度。”作為一種落後的,帶有歧視性色彩的,嚴重違反人權的一種社會存在,既得利益者保衛“成果”可以理解,但為什麼低種姓人意識不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為什麼備受欺凌的低種姓人不反抗?
(甘地)
在 20 世紀,民主的大潮席捲封建落後的印度,聖雄甘地把“達利特”稱為“哈里真”,意為“神之子”。,想扭轉低種姓的地社會地位。
1947年,印度經過艱難的戰鬥後終於成為獨立的國家,在《憲法》(1950 年)第十五條中規定, 對於賤民實行不可接觸的歧視即可構成犯罪行為”,這意味著印度從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
此外,從1947年至1951年, 印度的26 個邦中有 22 個邦制定出了保護賤民的法律。
但是一直到現在,種姓制度在印度仍然深入人心。要想真正地實現人人平等,不僅僅需要法律,思想上的轉變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