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一個村醫家庭收養了12個棄嬰,不少是由派出所或者民政機構送來,如今,有的上大學,有的學音樂

作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海

大 霧

這幾年,李鳳月常常想起那個大霧瀰漫的早上。她已經68歲,忙碌了大半生,下地幹活兒時腿腳不再靈便,她也比以往更容易陷入回憶。

記憶中反覆出現的那天是在深秋,地裡的麥子剛剛出苗,空氣中還殘留些玉米秸稈焚燒的味道。在河北省固安縣宮村鎮,這個時節的村莊總是被霧氣籠罩,但那天的霧大得出奇,一直到下午1點才散去。

那時夜已經很長,上初中的女兒早上6點出門時,天色微亮。她起身往窗外瞅,看到一片灰白,馬路消失不見,環衛工掃地的聲響就在屋前,卻看不到人影。夜裡兩歲的小兒子又鬧了幾次,女兒出門後,她又躺下睡著。

不知過了多久,她被一聲撞門聲驚醒。從炕上坐起後,她看到女兒推著腳踏車闖到了屋裡,神色緊張。

“忘帶課本了?”李鳳月問。

“村中路邊有個小孩。”女兒低著頭回答,不敢看母親和弟弟。

“是個小豁嘴(唇顎裂)。”女兒補充。

李鳳月有些愣神,反覆確認女兒看到的是個孩子,或者說是一條人命,而不是上學路上遇到的其他稀奇物件。從女兒口中,她大致得知那是個被人遺棄在路邊的新生兒,因為黎明時才被發現,這個嬰兒很可能已經在外面凍了一整晚。

多年以後,李鳳月還是很難解釋清自己當時的決定。她幾乎沒有猶豫,只是本能地覺得不能明知道那裡有一個正在凋零的生命,卻什麼都不做。也或許因為自己剛又做了母親,對新生兒有同理心。

“趕緊把他抱回來吧。”她看著身邊的丈夫申敏,語氣急迫,等待他的回應。

申敏聽出了妻子的堅決,他是村裡的醫生,信奉“人命關天”。一個新生兒在這種天氣裡被撂在外面一晚,他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他快速披上衣裳,屋裡光線昏暗,只找到一隻襪子。顧不了那麼多,他出門跨上三輪車,就朝著女兒指的方向蹬去。

大霧中他看不到人,只能一邊拼命蹬車,一邊不停大聲嚷:“讓一讓,我要救小孩!”清晨的小鎮街道寂靜如常,行人稀少,只有幾家早餐鋪子開了門。在平淡的鄉村生活裡,沒人記得那天早上申敏的喊叫聲,甚至連看似不尋常的大霧都被忽視了,不足以擠進人們的記憶。

但那天的每一個細節都刻在了申敏的腦子裡。到地方後,先一步騎車出發的女兒已經抱起了孩子,他看到嬰兒始終閉著眼,因為溼度大,“小被子能擰出水”。他把孩子抱回家,發現肚臍以下全都凍得黑紫,夫婦二人用輸液瓶裝滿溫水焐了一上午,直到第二天,孩子才睜開了眼。他們給孩子取名“貝貝”,是“寶貝”的暱稱。

這天是1998年10月31日,後來成了貝貝的生日,儘管他們都知道,這很大可能不是他真正的出生日期。申敏夫婦二人也沒能預料到,他們原本只想救孩子的命,但整個家庭的命運也由此轉向。

往後的14年裡,又有11個有著不同程度缺陷的棄嬰來到他們家,不少是由派出所或者民政機構送來。除了其中3個因為先天性疾病治療無效夭折,另外兩個因特殊或者重大疾病被送到福利院外,剩餘7個孩子全部由申敏夫婦撫養長大。

這些“撿來的”孩子得以活下來,去認識世界,去影響他人,而沒有徹底成為一個被人隨意丟棄的物品。他們的到來也改變了這個家庭原本的生活,塑造出了另一種全然不同的家庭形態。

一個村醫家庭收養了12個棄嬰,不少是由派出所或者民政機構送來,如今,有的上大學,有的學音樂


申敏和李鳳月在自家院子裡。楊海攝

第一個孩子

老申家撿到一個小子的訊息很快在村裡傳開,第二天就有人過來看貝貝。這符合申敏夫婦的預期,如果有好人家願意收養,對棄嬰來說也是種不錯的歸宿。

一個女人走進門,說明來意,告訴李鳳月自己一直想要個男孩。寒暄過後,她接過貝貝,把小被子揭開,抱起來“左看右看”。這讓李鳳月有些不悅,雖然檢查孩子是理所當然,但貝貝剛剛從凍僵中恢復過來,“如果真疼孩子,怎麼會這麼不注意”。

貝貝的唇顎裂顯然讓女人有些猶豫,檢查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後,她突然握著貝貝的雙腳,把他倒拎了起來。

“這樣才能看出豁在哪。”女人把臉湊向貝貝的小腦袋,然後回頭笑著對李鳳月說。

李鳳月徹底忍不住了,把孩子抱了回來,她看不慣對方像挑選商品一樣挑選孩子。

“她這麼在意孩子的缺陷,領養後會不會有對孩子失去耐心的一天,到時會不會放棄他、虐待他?”在自家院子,李鳳月談起當時的擔心。

往後的十幾年裡,她在這間院子裡見過很多操著不同口音,過來想要領養孩子的父母。河北的、山東的,有人頭髮都白了,還想著一定要個兒子,還有人告訴李鳳月,只要能領走孩子,“給多少錢都行”。

就像當年第一次拒絕別人把貝貝帶走一樣,這些人統統被她婉拒。她承認有些人家看起來很真摯,條件也比她家好,但她始終放不下心,無法說服自己點頭。“如果是個好小孩,我倒放心些,但自己的孩子有時都嫌煩,更何況他們都不是親生的,也不是一般的小孩。”

貝貝最終成了申敏家的老四。在派出所,夫妻二人寫下了一份保證書,承諾未來不會虐待孩子後,貝貝擁有了自己的名字和戶口頁——他社會身份的標誌。

河南開封袁厲害事發那年,幾乎每天都有民政機構的工作人員到她家院子,看孩子們有沒有被虐待。後來,她和申敏去考察過福利院,隨即打消了把孩子送過去的念頭,“那裡沒有家的感覺”。

有時李鳳月也會困惑,自己的很多決定,會不會扼殺掉孩子們的另一種人生可能。但回到現實生活中後,她又很快釋懷。

貝貝除了唇顎裂,還患有巨結腸,智力也不如常人,“是最不讓人省心的一個”。一開始,他只能吃流食,申敏夫婦除了要單獨給他做飯,還要隔天就給他洗腸。後來,經歷了6次手術後,貝貝才能正常生活。

幾乎每個來到這個家庭的孩子,都要經歷2-3次手術。以至於從貝貝到家的那年起,一直到2012年最後一個孩子鼕鼕進門,申敏夫婦每年都要帶著孩子到北京、天津等城市手術。

來申敏診所求醫的村民,時常看到診所一連幾天都關著門。他們都明白,老申又給孩子看病去了。

最緊張的時候,有三個孩子同時做唇顎裂手術,還有一次兩個孩子同一天在不同醫院手術。夫妻兩人照顧不過來,總會帶上女兒幫忙。儘管很多手術都是慈善專案,但撫養十幾個孩子仍需要不小的開銷,在外看病期間,有時一家人就在醫院旁的公園裡過夜。

2002年,申敏家來了4個孩子。濤子是其中之一,他患有腹肌缺如綜合徵,上午10點從派出所接回家,11點夫婦倆就帶著他去了北京兒童醫院。

見到醫生後,對方剛開始檢查孩子,就突然停下,疑惑兩人跟孩子什麼關係。醫生確認前一天剛見過這個孩子,當時的“孩子父親”是另外一個人。醫生給那個年輕的父親開了手術單,告訴他只要交1萬元的押金,很快就能手術,但這個父親離開診室後,就再也沒見回來。

濤子的手術很成功。這個派出所民警口中被先後遺棄4次的嬰兒,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個19歲的健康小夥,在一家酒店做了服務員領班。

鼕鼕是家裡來的最後一個孩子,那時李鳳月親生的大兒子已經娶了媳婦,兒媳婦懷著孕就要臨產,原本指望婆婆能幫她帶孩子,可在孃家待兩個星期再回來後,發現家裡多了個嬰兒。

60歲那年,李鳳月帶鼕鼕去大連看病。回來時,她揹著鼕鼕,在火車站安檢口被工作人員攔下。對方拿著她的身份證,質疑她“孩子母親”的身份。

一個農村婦人,在外地獨自帶著一個嬰兒,又聲稱是孩子的母親,這些都符合“人販子”的特徵。她被扣在車站治安室,查清真相後,火車早已開走。

經歷過種種艱辛,李鳳月相信,把貝貝和他後來的弟弟妹妹們留在身邊,是個正確的決定。她捨不得讓孩子們離開,也不想冒險,“人心難測”。

每個孩子進家後,李鳳月都要把他們原本的小被子、奶壺全都扔掉,她覺得這些物件骯髒。

這些年來,生活不易,但總算平靜。有時這種平靜也會讓李鳳月感到緊張,她也想過,孩子們的生父母可能會來認親。

“只要敢來,我就馬上報警,他們知不知道遺棄孩子是犯罪?”談到這個話題,李鳳月語調忽然上揚,嘴角抖動,“我還想問問他們,什麼樣的人能那麼狠心,能做出這種事,這一直是我心中的謎。”

“他們應該不會來吧?”情緒平復後,她又補充說。

一個村醫家庭收養了12個棄嬰,不少是由派出所或者民政機構送來,如今,有的上大學,有的學音樂


李鳳月和孩子們在地裡勞作。楊海攝

院 子

貝貝到家那年,申敏剛把新房蓋好,是那種河北農村常見的四合院。因為收養孩子,原來的裝修計劃被無限期擱置。

2007年時,市裡的領導到家裡慰問,解決了堂屋的裝修,給院子打了水泥地坪。在這個家庭,孩子不用出門就有足夠多的玩伴,小院成了他們的樂園。

如今孩子們已經長大,在外學習、工作,院子顯得有些冷清。兩年前申敏做了腰椎手術,當時乘坐的輪椅隨意停放在地上,沾滿了泥土。

院子不大,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痕跡。壓井旁,鄰居送來的兒童車少了個軲轆,已經閒置多年,成為院子裡難得的色彩。外面捐贈的衣物堆滿了半條走廊,短袖、長褲和羽絨服纏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這都是孩子們穿不完的“時裝倉庫”。

一口大鐵鍋還架在西屋的灶臺上,過去很多年,李鳳月都是用它做飯,填飽孩子們的肚子。養活十幾口人顧不上精緻,餐食通常是大鍋粥、烙餅,或者饅頭。逢集時,李鳳月習慣晚些出門,去菜市場挑“貨底”,這是孩子們最實惠的維生素來源。

一個村醫家庭收養了12個棄嬰,不少是由派出所或者民政機構送來,如今,有的上大學,有的學音樂


李鳳月曾經為一家人做飯用的柴灶鐵鍋。楊海攝

西屋一共三間房,北側那間砌了一鋪2米寬的大炕,佔了大半空間,最多時擠了10個人。堂屋裝修完之前,這間15平方米的屋子一直是申敏夫婦和孩子們最主要的生活空間。

夫妻二人無法計算,在這間屋子裡究竟經歷過多少個不眠之夜。除了日常的餵奶粉、換尿布,他們還要給孩子術後護理,兩人分上下半夜值守,但仍然經常“喂到一半就睡著”。

院子後面不遠處,就是申敏家的9畝田地。白天除了一群孩子,李鳳月還要照料地裡的小麥,或者玉米、花生。

地裡每年2.5萬元的產出,無法支撐9個未成年孩子的撫養費用。當地政府解決了8個收養孩子的低保,每人每月200-500元不等,成年後停止發放。一家慈善機構,為這個家庭提供連續10年、每年5000元的資助——濤子做手術時,一家電視臺為他們募捐了6萬元,手術後,申敏找到北京市慈善協會,把剩下的5萬元交給了他們。

20年前,媒體曾集中報道過這個特殊的家庭,那時候申敏是站在最前臺的人。他當時55歲,經營著村裡僅有的兩家診所之一,不論收入還是地位,都稱得上體面。那時他總梳著講究的分頭,穿著一件還算平整的西服。

孩子們陸續到家後,他沒太多精力放在經營上,診所逐漸沒落。如今,鎮上多出幾家標準化建設的衛生室,年輕的醫生精力充沛、動作利落。申敏的診所仍縮在街道的角落,室內牆上的宣傳畫已經卷邊泛黃,早就沒了20年前的輝煌。一天下來,只有三五個人來拿藥,收入不到20元。

他平時就睡在一間診室的木板床上,屋裡堆滿了雜物,總是瀰漫著剩飯的味道。一連幾天,他都穿著同一件已經過時的T恤,或許是因為瘦弱,衣服顯得有些鬆垮。他脖子上掛著一串鑰匙,頭髮花白,牙齒幾乎已經掉光。幾個月前,他犯了腦梗,現在只能側著身子小幅踱步。

這個已經75歲,幾乎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還要堅持繼續履行一個父親的職責。

“他們只要願意上進,我就給他們創造條件,爭取讓他們成才。但像貝貝這樣,腦子不機靈,我們也沒辦法,只能給他一條命,讓他好好活著。”他站在院子中央,聲音含混不清。

貝貝上到小學六年級,因為智力發育遲緩跟不上課,只能輟學。今年他已經23歲,身高接近1.7米。大部分時間,他都沉默著,說話時語調緩慢。

他一直待在家裡,除了父母,陪伴他最多的是一輛小號腳踏車。那是兩年前他鬧著李鳳月非要買的,儘管騎上去不太協調,但並不妨礙它成為自己的寶貝。只要有空,他就會把車子擦得錚亮。

平日裡他喜歡騎著它在鎮上亂逛,到小賣店買些零食,有時也會給父母帶回一份,或者去找總愛亂跑的“小寶”——一個父母在2007年收養的、患有癲癇的弟弟。

很多人都好奇他到底有多“傻”,但在申敏夫婦眼裡,貝貝很懂事。有時父母拌嘴,火藥味還沒上來,貝貝就走過去擋在兩人中間,低著頭不說話。

和外人討論自家孩子的身世時,如果貝貝在場,李鳳月總會主動把他支走。

“他心裡有事兒。”李鳳月無法確信貝貝是否能聽懂,但她不想讓那些往事傷害到他。

在申敏家,孩子們的身世不僅是個禁忌話題,有時也可能是個“謎”。

大山是申家的老三,比貝貝大兩歲,現在在北京讀研。上初中前,他都不清楚自己的真實來歷。李鳳月擔心如果他知道自己是親生兒子後,會欺負弟弟妹妹,從小就告訴他也是領養的。

生大山時,李鳳月已經43歲,申敏50歲。這個本該得到父母萬千寵愛的小兒子,一直和弟弟妹妹一起擠西屋的大炕,一起吃大鍋飯,一起玩泥巴。因為健康的身體,他甚至無法平等地分享父母的注意力。

小時候,大山也是醫院的常客。他沒有什麼疾病,只是父母和大姐帶著弟弟妹妹手術時,不能把他一個人放在家裡。

在這個家庭,親情不一定必然與血緣聯絡在一起。

嘎子排行老五,1999年被“撿”回家。他說自己從未感到過被區別對待,也沒感到和父母的關係有什麼特別之處。在22歲的年紀,困擾他的事情裡,沒有“身世”這一項。

真正讓他難以釋懷的,是自己的“缺陷”。

他和貝貝,還有後來進家的白胖、可心,都患有先天性唇顎裂,這很大可能是他們當初被遺棄的原因。後來兄妹幾個都做了手術,也留下了痕跡。

上學時,嘎子受不了別人看他的眼神,總覺得有人在笑話自己。他不斷轉學,希望能隱藏在陌生的環境裡。

現在,他成了家裡最在意自己形象的人。9月的一天,即使在家他也要穿上講究的衣服,白色T恤、灰色棉質運動褲都經過熨燙,腳上的白球鞋擦得嶄新,鞋帶要系得儘量對稱。

李鳳月笑話他“臭美”,轉過身,她又心疼起兒子,後悔當年沒能給他們找更好的醫生,做更完美的手術。

在家庭內部,迴避與“身世”有關的一切話題已經成為一種默契。孩子們都確信,“討論那些沒有任何意義”。

但只要走出家門,他們就不得不面對自己的“與眾不同”。

中專畢業後,嘎子到北京找了份送快遞的工作。最近他交了女朋友,對方是那種“很正常的家庭”。為了掙更多錢,他成為配送站裡每天工作時間最長的員工。但這仍無法減少他的不安,他不敢想象女朋友真正見到他家庭的那一天,“一般人應該都接受不了吧”。

可心是2002年第三個進家的孩子,也是申敏夫婦領養的孩子裡,唯一的女孩。

到了小學高年級,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有幾次放學時,申敏在學校門口接她,那時申敏已經60多歲,不知情的同學總會告訴她,“你爺爺來接你了”。

她沒有糾正過這個簡單的錯誤,而是把它壓在心底,不願跟任何人提起。有時,朋友只是尋常地問起她的家庭,也會無意間傷害到她。

她討厭“棄嬰”這個詞,更討厭這個身份,以及一切因此投向她的目光,包括同情。

很多時候,她都困在自己的身份裡。父母對她越好,她越感到愧疚。

“如果沒有我們,這個家會過得比現在好。”她聲音低沉,露出不該屬於這個年齡的愁容。

事實上,她很難說出“家”的含義,但在外面受了委屈,她會給媽媽打電話,狠狠哭上一頓。去年夏天,工作不久的濤子給她交了中專學費。

過年時,十幾個兄弟姐妹和父母圍在一起包餃子,是她最安心的時刻。

現在,孩子們都大了,分散住在診所和院子的各個房間裡,平日很少在家。大鍋飯也停了,即使假期有孩子回來,每個人都各自解決吃飯的問題。

他們就像風箏,飛得再遠也被線扯著,原點就在這間院子。無論有多忙,嘎子都會抽空回家住上兩天,父母年紀大了,他放心不下。

去年,堂屋的牆舊了,白胖買回油漆,一個人把三間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眼看中專就要畢業,談到未來,他確定自己不會去離家太遠的地方,那會讓他心慌。

相 片

8月的最後10天,李鳳月一家幾乎是在花生地裡度過的。她不再適合乾重活兒,但今年雨水多,家裡的4畝花生已經成熟,眼看就要生芽。她捨不得僱人,這塊地是家裡12口人的重要收入來源,她要榨出每一顆花生的最大價值。

可心和白胖放暑假在家,加上老二媳婦,家中不缺勞動力。這幾日,她每天早上5點出門下地,等到太陽曬得脖子微微發燙,孩子們就帶著早飯,拖著一個戶外遮陽傘出現在了她身邊。

傘就斜放在地上,一家人圍在一起,身邊堆滿拔出的花生秧。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埋頭摘花生,沉默著,時不時拉上幾句家常。空曠的田地上,他們躲在傘下,跟隨光線不斷挪動位置,陰影變短,又拉長。

在宮村鎮,這種老少一同農忙的場面並不多見。從這裡向北9公里,就到了北京的地界。不遠處固安縣城,新城區規整的街道把新建的樓盤分割成塊狀,某個網紅樓盤打出了“半小時雙城生活,一站新機場”的廣告。

西宮村就處在“城市圈”的邊緣地帶上,初秋時節,村子後面的責任田裡,莊稼長勢旺盛,空氣裡飄蕩著玉米半熟的甜味。但更多時候,種地已經不再是西宮村村民的生存之道。在世界上最龐大都市之一的輻射下,他們很早就過上了半市民的生活。

李鳳月一家除外。她和申敏年紀大了,幹不了別的。

太陽落山後,一家人離開花生地,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間。第二天,他們需要面對或新或舊的日常——小寶需要有人時刻盯著,鼕鼕還在上小學。今年的花生賣了7000多元,解決了白胖新一學年的學費。可心在石家莊學習音樂,演奏用的二胡要6000多元,還沒有著落。

在他們家,“收養”仍然是個禁忌詞彙。所有的往事都被封存在纏了四層的塑膠袋裡,那裡有數百張照片,記錄著這個家庭20多年的回憶。

一張照片裡,申敏坐在西屋的炕邊,白胖騎在他的脖子上,大山和濤子各分享爸爸的一個肩膀。可心和白胖搶不到好位置,只能被爸爸的胳膊挎著。

照片裡每個人都張大嘴地笑著,沒有一絲愁容。

【版權宣告】本文由中國青年報獨立出品,首發在【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及【中青冰點】,著作權歸中國青年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今日頭條已獲得資訊網路傳播權。

分類: 新聞
時間: 2021-10-12

相關文章

農村“兩改一入戶”工程馬上啟動?涉及每一個農村家庭

農村“兩改一入戶”工程馬上啟動?涉及每一個農村家庭
站在農民角度,關注三農!大家好,我是老道!時間過得飛快,2021年一轉眼已經來到9月底,隨著10月份的日益臨近,今天老道要關注一下進入到四季度之後咱們農村即將迎來的一系列重要工程.按照國家已經發布的一 ...

撤離喀布林後:一個阿富汗家庭的英國日記

撤離喀布林後:一個阿富汗家庭的英國日記
本文的作者是Sayed Hashemi,塔利班掌權後,他和妻子.三個兒子從喀布林來到英國. 在坎特伯雷的一家酒店住了四周後,我和家人上週被轉到了蘇格蘭的珀斯,搬遷前三天才通知的我們.這不是我們想在英國 ...

來自一個普通家庭的中秋假日第一天和可愛葡鴿們的清晨歡樂時光
今天,是放假的第一天,我可能由於這幾天心太累了吧,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六點的鬧鐘,五點四十幾就醒了,但今天早上醒的時候,開啟手機一看,都已經六點四十六了!還是被葡鴿的叫聲給喊醒的. 想想那一群葡鴿真是可愛 ...

一個集運艙位炒到兩萬美元貨物仍然積壓嚴重,機構:天價運費已到頂
每經AI快訊,一個集運艙位炒到兩萬美元,貨物仍然積壓嚴重.機構:天價運費已經到頂.業內:"客戶都死了,你還從哪賺錢".會議討論了多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包括疫情後國際海運相關的需求和供 ...

12個月12首詩:歲月不居,詩詞中的每個月充滿人生況味(上)

12個月12首詩:歲月不居,詩詞中的每個月充滿人生況味(上)
逝者如斯,歲月不居. 在如光影的歲月中,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酸甜苦辣,每一月都有不同的苦樂哀愁,每一年都有不同的起起伏伏. 這一天,或讓你喜不勝收.開懷暢飲:這一月,或讓你怦然心動.一遇終身:這一年或讓你 ...

5位至今未婚的港圈女星:事業成功、容顏依舊,卻不想結婚…

5位至今未婚的港圈女星:事業成功、容顏依舊,卻不想結婚…
前段時間,某機構釋出了<中國當代不婚主義白皮書>,顯示有29%的女生選擇單身. 而且該"書"還得出結論,學歷越高.工資越高.工作更穩定的人,不婚的比例越大. 也就是說, ...

價格混亂師資參差 業內揭秘程式設計教培機構匆忙轉型存四大亂象
國家"雙減"政策出臺1個多月,眾多教培機構逐步轉型素質教育."以前是卓越.新東方等這些教培機構派傳單,現在變成了機器人培訓.少兒程式設計課的機構在派傳單",據瞭 ...

“空置房”面臨的問題,比房價下跌更嚴重,十年後會成為樓市痼疾

“空置房”面臨的問題,比房價下跌更嚴重,十年後會成為樓市痼疾
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當前調控的時間有多長,房價會下跌到什麼水平,二手房有價無市的現象會持續多久?其實,比房價下跌更嚴重的問題已浮出水面,就是"空置房"存在的諸多問題,如果現在不面 ...

教培機構匆忙轉型程式設計存四大亂象
國家"雙減"政策出臺1個多月,眾多教培機構逐步轉型素質教育."以前是卓越.新東方等這些教培機構派傳單,現在變成了機器人培訓.少兒程式設計課的機構在派傳單",據瞭 ...

記者調查發現價格混亂師資參差 業內揭秘程式設計教培機構匆忙轉型存四大亂象
國家"雙減"政策出臺1個多月,眾多教培機構逐步轉型素質教育."以前是卓越.新東方等這些教培機構派傳單,現在變成了機器人培訓.少兒程式設計課的機構在派傳單",據瞭 ...

萬科的學不會

萬科的學不會
有一些企業,是你一眼就能夠看透的企業 還有一些企業,你越瞭解越會發現自己的不懂,今天就聊這家企業:萬科 我想當我提到這家公司的時候,很多人內心都會有各種各樣的os 畢竟這家企業大家都太過於熟悉,你從任 ...

“文科生”VS“理科生”,日常行為詮釋差別,網友:真實且扎心

“文科生”VS“理科生”,日常行為詮釋差別,網友:真實且扎心
文/香媽教育日記 導語:高中階段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科去學習很重要這著可能會代表著你以後的就業方向. 現在高考改革沒有決定性的文科生和理科生,但是物理和歷史是必須選的,許多人認為選了物理就是理科,選了歷史 ...

知青往事:五兄妹上山下鄉——關於一個家庭的非戲劇性劇本

知青往事:五兄妹上山下鄉——關於一個家庭的非戲劇性劇本
在上海有這樣一個家庭,父母都是老幹部,當年他們的六個兒女,有五個奔赴內蒙古和黑龍江下鄉.小小的年紀背井離鄉,天各一方,父母牽掛,兄妹情長,幾十年風風雨雨,又演繹出多少感天動地的故事?也許再天才的作家也 ...

觸動21萬家庭的影片,教會了我們該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

觸動21萬家庭的影片,教會了我們該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
由"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主演的--<天才少女>,故事暖心,寓意深刻,豆瓣上接近21萬人評價,均分達到8.3,好於90%的家庭電影,孩子未來的目標.生命的價值.緩解焦 ...

有個會理財、會花錢的媽媽,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

有個會理財、會花錢的媽媽,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裡,理財是男人的事.但其實新時代女性往往掌管著家裡的財政大權, 如果女性具備正確的理財觀念與高超的理財能力,對一個家庭的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 如何在家庭和職場之間保持平衡,如何把家裡 ...

家庭配電想做一個房間一個迴路,老電工說:不怕天天跳閘就這麼做

家庭配電想做一個房間一個迴路,老電工說:不怕天天跳閘就這麼做
暢談關於裝修的那些事,分享裝修的各種經驗和知識.大家好,我是暢談裝修,關注我即可瞭解更多關於裝修的那些事! 家庭裝修時,都知道電路的重要性,因為這關乎到日常使用上的用電安全問題. 而對於電路施工來說, ...

培養一個985的學生需要多少錢?對農村家庭來說是天文數字

培養一個985的學生需要多少錢?對農村家庭來說是天文數字
基礎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大學入學考試的透過,已經成為90%的學生的常態,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大學,在路上採訪了10個30歲以下的人,10人中有9人擁有高等教育學位,因此,學歷的價值也在下降,除了 & ...

一個家庭的崩塌:兒子查出惡性腫瘤,父母數小時內相繼跳河自盡

一個家庭的崩塌:兒子查出惡性腫瘤,父母數小時內相繼跳河自盡
兒子身患癌症,父母卻不堪重負相繼跳河,只留下兒子一人獨自面對病魔,這究竟是怎樣的父母才會做出如此決絕的選擇?這個家庭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才會一夜之間支離破碎? 這個一直在哭的男人叫馮西安(化名),生病 ...

100米蝶泳冠軍麥克尼爾出生江西后被遺棄,棄嬰不是她的底色

100米蝶泳冠軍麥克尼爾出生江西后被遺棄,棄嬰不是她的底色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 100米蝶泳冠軍麥克尼爾 」 1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就像一粒種子隨風飄蕩,不知道會落到一片怎樣的土地.20年前,瑪格麗特·麥克尼爾被中國親生父母遺棄,一對加拿大夫婦透過某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