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起於街頭,興於民間,幾經沉浮,前些年曾階段性勢微衰弱,如今又呈現繁榮局面。在這起起伏伏的百餘年,相聲帶給普通民眾無盡的歡樂和笑聲,雖也曾登堂入室,然而群眾性、通俗性、喜聞樂見仍是其最突出標誌。所以,人民群眾由衷喜愛相聲,也會牢記每一位帶來歡樂的藝人們。那麼,在百年相聲發展史上,究竟有哪幾位堪稱里程碑性人物、為相聲發展做出傑出貢獻呢?各類名單不少,但深度客觀理性分析的卻不多。
自古文無第一,說誰好都不容易服別人,尤其是同行。為了避免爭吵,本著儘可能客觀的出發點,京華星空社設定“開創指數,傳承指數,革新指數,育人指數,受眾指數”等五大指數,以對相聲發展的貢獻(包括但不僅限於水平和品性)為參照,綜合評定出以下9人為“中國相聲史上里程碑人物”。九為最大的至尊數,恰好向為創立、發展、推廣相聲藝術貢獻才智、為人民群眾帶來笑聲的宗師們致敬。
朱紹文:相聲真正的開山之祖
開創指數★★★★★
傳承指數★★★☆
革新指數★★★★★
育人指數★★★★★
受眾指數★★★★
關於相聲的祖師爺,說是東方朔的只是依據傳說,附會沾光而己。再有說是張三祿的,而據考證,這個所謂相聲第一人只是在街頭講話笑話,唱八角鼓和表演暗春,並未具備相聲的雛形,對於相聲行業沒有起到真正奠基的作用。甚至有的研究者認為,有沒有這個人存在都是問題。據可信資料顯示,只有窮不怕朱紹文先生才是相聲真正的開山之祖。
朱紹文的幾大核心貢獻:其一是開創了真正的相聲門。他建立相聲門戶,開始以相聲為謀生技藝並收徒弟,還代拉了阿彥濤和沈春和兩個師弟。這些人,成為後來相聲各大門派的發源之祖。其二是開創了獨立的相聲表演模式。他研究發明了對口相聲,後又首創群口,使相聲從早期講笑話和說唱獨立出來,並創作了最早的傳統段子。其三是豐富了相聲內涵,新創或改造出了太平歌詞、白沙撒字等技能,使相聲有了自己的藝術體系。其四是從事不同層面的表演,讓相聲漸為人知,日益被人民群眾和不同階層所接受。
毫無疑問,朱紹文對相聲的貢獻是開創性的,其開山鼻祖地位功高至偉,無人可以比肩。
李德鍚:八德之首萬人迷敢稱王。
開創指數★★★★☆
傳承指數★★★☆
革新指數★★★★★
育人指數★★★★
受眾指數★★★★☆
“相聲八德”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八位相聲大師,分別是裕德隆、馬德祿、周德山、李德鍚、焦德海、劉德智、張德泉和李德祥,這八人在中國的相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八德”中,李德鍚影響力最大,本事最大,算是相聲八德之首,也是相聲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從21歲時就名聲大振,一人養三個捧哏,活路極寬,據說他只說素包袱都能三個月不重樣。他以出色的演出,贏得了“笑話大王”、“滑稽大王”等綽號,紅遍京城。個性狂野的他,做了四句定場詩自贊:“滑稽昔說東方朔,後世遺傳賈鳧西,由清末迨及民國,稱王唯我萬人迷”。
“萬人迷”說和逗的功夫極深,語言風趣,口才出眾,擅長當場抓眼哏、針砭時弊。他的風格以“怪”著稱,標誌性的黑眼珠亂轉頗似京劇武丑亮相“耍眼睛”。吐字清晰,很講究噴口,尤其是提倡“準口”,反對“死口”,對後輩起到了示範作用。他學習基本功極刻苦,常常使用不同素材豐富一段節目。後世有文章評價他,“在雜耍園加演相聲,詞句修潔,俗不傷雅,,,相聲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他與晚輩張壽臣聯袂演出,很關照後輩,並向張傳授了很多單口相聲節目。
“萬人迷”在濟南很受各界人士歡迎。軍閥張宗昌聽他節目後大喜,將打麻將剛贏的千枚大洋全部賞給他。萬人迷回去之後買房置地娶媳婦,過上了樸實無華的奢華生活。可惜由於玩得太狂野,最終暴斃在關外,一代傳奇悽慘落幕。
張壽臣:置業帶人的奠基大師
開創指數★★★★☆
傳承指數★★★★★
革新指數★★★★☆
育人指數★★★★★
受眾指數★★★☆
張壽臣小名雙兒,評書藝名張豫華(拜師張誠潤),十二歲拜焦德海為師學相聲大師,是著名的相聲、評書藝術家。張壽臣號稱統治相聲五十年的頂級大師。
張壽臣的主要成就和特點:其一是相聲藝術真正的集大成者。能逗能捧,能單口能對口,能表演能創作。其二是為相聲行裡“添產業”最多。無論是改編傳統段子,還是創作新作品,都取得傑出成就。有句形象說法評價張壽臣是《相聲大全》拿稿費最多的人,即裡面大部分作品由其整理或創作。其三傳授弟子有傑出成就。在天津參與相聲班培訓,促進了相聲傳承。更厲害的是,他帶出的徒弟,常寶堃,劉寶瑞都是宗師級別。其四張壽臣還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掌門”,門裡人大都唯張壽臣馬首是瞻,形成了空前絕後的門戶大和諧局面。
馬三立:根植市井的人民藝術家
開創指數★★★★★
傳承指數★★★★☆
革新指數★★★★★
育人指數★★★★
受眾指數★★★★☆
當代相聲界曾有侯、馬、常三大家族並列。在常家“小蘑菇”、侯家“侯寶林”先後辭世之後,馬三立老就成為當時年齡最長、輩分最高、資歷最老、造詣最深的“相聲泰斗”,行內唯一大宗師和標誌性人物。 他既是“馬氏相聲”的創立者,又是當代最受尊崇的“相聲泰斗”。田立禾評價相聲界“無派不宗馬”,未必很嚴謹,但足以說明他對後世相聲藝人的影響之巨。
馬老的最大特點,就是在對相聲藝術優秀傳統全面繼承的基礎上,將老百姓習以為常的語言植入相聲,磨合出來的成果,教科書般展示了“大雅即大俗”,形成了颱風親切、語言平實、結構簡單、口風隨和、題材平常的馬氏風格,對後世影響巨大。即使有人不太喜歡馬老那種絮絮叨叨的風格,但必須承認,馬三立的相聲更有生活氣息,那種深入骨子裡的市井味兒,是馬三立反覆觀察生活的厚積薄發。尤其他繼承天津撂地傳統,重視群眾反應,與觀眾配合默契,是典型的“平民藝術家”。
常寶堃:英烈小蘑菇閃耀相聲行
開創指數★★★★
傳承指數★★★★☆
革新指數★★★★★
育人指數★★★☆
受眾指數★★★★
常家是相聲界一個重要家族,出了眾多的相聲藝人,包括開山老祖常連安以及常寶華這樣的大家。然而,真正奠定常氏基石、把常家推上巔峰的,毫無疑問是師承張壽臣的“小蘑菇”常寶堃。
套用個老詞,“小蘑菇”是典型的又紅又專藝術家。抗日戰爭期間,他聯同與陳亞男等創辦了“兄弟劇團”,親任團長並表演相聲和笑劇,因編演諷刺日偽反動統治的相聲遭日偽逮捕。解放戰爭後期,他拒絕國民黨的誘惑威脅拒絕編演諷刺中國共產黨的節目。出席全國第一次文代會,受到了國家主要領導人的接見。抗美援朝期間,參加了赴前線慰問演出,遭美軍空襲不幸犧牲,被天津市政府授予了人民藝術家稱號,且追認為革命烈士,其後曲藝界舉辦了聲勢浩大的悼念活動,在相聲史上絕無僅有。
但小蘑菇的地位絕不僅靠“紅”,他的“專”也難有人比肩。他出道早,被稱為少年天才,後又令人咂舌的拼命精神刻苦學藝博採眾長,借鑑曲藝、話劇等表演藝術,形成了獨立一家的表演風格。他如此短暫的一生,培養了蘇文茂這樣的大師級徒弟,演過百餘段相聲,其中有20多段被錄成唱片,流傳很廣。他最火的時候,就連張壽臣、侯寶林、馬三立也只能排在後面,在天津五檔相聲中穩居第一檔。
侯寶林:改良讓相聲煙火得延續

開創指數★★★★★
傳承指數★★★★☆
革新指數★★★★★
育人指數★★★★☆
受眾指數★★★★☆
如今相聲行裡的演員有的宗馬,有的學侯。侯寶林的相聲能橫空出世,得益於他區別於馬氏的側重說和模仿,而依託唱戲出身、演勝於說的優勢,側重於舞臺人物的塑造,開創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藝術流派。這,是他對相聲的突出貢獻。
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獨特功績:面對建國後新的宏觀環境和運動衝擊,為了讓相聲藝術能生存下去、相聲藝人能有碗飯吃,他請到老舍先生等加盟,牽頭組建了相聲改進小組,改良了一大批傳統段子,又面向全國徵集和創作了很多新相聲,從而避免被當四舊掃除掉。在國家重大場合及領袖面前表演相聲,擴大了相聲影響力。這種使相聲“登堂入室”的改進,包括過於淨化和成為宣傳工具,今天看未必完全符合相聲的藝術屬性,但對於相聲與時俱進和存續絕對是功不可沒。
侯寶林後期淡出舞臺,更多精力深入研究相聲表演藝術,對相聲和曲藝的理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獨立撰寫或與人合作完成了《相聲表演藝術》、《曲藝概論》、《相聲溯源》等相聲理論專著,這是他的又一傑出貢獻。
劉寶瑞:從未被超越的單口大師

開創指數★★★★☆
傳承指數★★★★
革新指數★★★★★
育人指數★★★☆
受眾指數★★★★☆
劉寶瑞師從張壽臣,其相聲作品借鑑吸收了獨角戲、評話、電影、戲劇等姐妹藝術的優點,依靠他祖師爺賞飯的獨特嗓音,透過活靈活現的模仿加緊鑼密鼓的節奏,讓觀眾聽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單口相聲形成了聲、容、情、神兼備的獨特藝術風格,被譽為“單口大王”。這個領域,雖有其師張壽臣擅長單口的傳承,但他自己的發展創新也十分突出,以致他的單口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憑此一項,他的革新指數可得滿分,足以在相聲史上立足。
劉寶瑞的另一個突出之處,在於他以豐富的雜學知識來充實相聲演出。有人評價,他是老一輩藝人中善使雜學的第一人,“裝龍裝虎我自己,一個人好似一臺大戲”。在相聲行內,他被稱為“藝人中的才子”,是“演員的肚,雜貨鋪”的最好詮釋。
馬季:開拓相聲發展的新空間

開創指數★★★★☆
傳承指數★★★★
革新指數★★★★★
育人指數★★★★★
受眾指數★★★★☆
馬季在相聲領域的地位,是一個現代與當代間承上啟下的人物,對於新相聲而言,有著奠基的價值。他上承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郭啟儒,下承姜昆馮鞏趙炎王謙祥李增瑞,在積極傳承新段子的同時,下功夫創作新作品,有統計說他一生有三百多段新相聲作品。
馬季曾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主要貢獻有:開創“歌頌型相聲”,被稱為新相聲的開拓者,相聲史上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第一個把相聲搬上央視春晚舞臺,留下《宇宙牌香菸》、《五官爭功》等經典作品,走出了相聲生存發展的一條新路,批次造出了家喻戶曉的笑星。整理傳統相聲段子,編輯印刷了《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為相聲傳承作出貢獻。培養了一批相聲後繼人材,後來活躍在熒屏和演出一線的很多名人,都是馬季的弟子。
郭德綱:相聲中興的傑出推動者
開創指數★★★★☆
傳承指數★★★★★
革新指數★★★☆
育人指數★★★★★
受眾指數★★★★★
關於郭德綱,畢竟還在世,而且由於性格和利益之爭等原因,可能大家有不同看法。但客觀地講,在傳媒高度發達、很多藝術形式趨於沒落的背景下,他推動相聲實現中興的巨大貢獻是毋容置疑的,尤其他在整理傳承傳統段子、大力培養新人、大幅擴大受眾面等方面貢獻很突出。
郭德綱是中國第一個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個人專場的相聲演員,曾獲新中國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稱號,獲華鼎獎中國最佳曲藝男演員獎。他最為突出的貢獻是:在相聲日漸式微、觀眾流失、淪為小品陪襯的低谷時期,創辦德雲社,成為中國最大麴藝社團,在全國各地大量開設專業相聲劇場,在世界多個國家舉辦相聲專場演出,擴大了相聲在社會上乃至全球的影響力,帶動大量群眾尤其是青年人喜歡相聲,培養了穩定的相聲愛好者群體。隨後,越來越多吃相聲飯的專業團體和劇場紛紛應運而生,出現了繁榮局面。這些方面,對於相聲藝術的生存和發展壯大所起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如果不帶偏見,所做的事,憑一已之力推動相聲中興的郭德綱貢獻是傑出的,里程碑特徵明顯。
郭德綱還有幾個方面有較大貢獻:一是整理、完善並復演了大量傳統相聲段子,使這些曲藝瑰寶重現生機,同時也有創新發展,留下《醜娘娘》、《濟公傳》、《西征夢》、《我要幸福》、《我這一輩子》等諸多經典作品。二是培養大量相聲新人,雲鶴九霄四科弟子中嶽雲鵬、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燒餅等,成為如今相聲一線主力演員,新近的龍字科招生也產生了轟動,幾個離開德雲生的弟子也在堅持相聲演出。目前看,未來若干年相聲的後備力量很充足,這讓很多其他傳統藝術門類羨慕不已。三是策劃、主持、參加多個有相聲藝人參加的喜劇類綜藝節目、電影,擴大了相聲演員的影響力。
除了上述里程碑性的宗師,還有一些相聲藝人也很傑出,如張傑堯、張永熙、趙佩如、郭啟儒、常寶華、蘇文茂、侯耀文、馮鞏、姜昆、師勝傑、于謙、牛群等著名藝術家,也在相聲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祝福相聲,願傳統藝術發揚光大,帶給人民群眾更多歡笑。關於這個話題,您怎麼看,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歡迎您點選右上角,關注京華星空社。您的評論、點贊、讚賞、轉發,都是最寶貴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