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旭強
10月12日,在2021中國人工智慧大會主論壇現場,8位名師大咖各自帶來主題報告,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指引了方向。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從晶片半導體技術面臨的發展難題出發,就“後摩爾時代的AI技術展望“作分享。
在報告的開始,鄧中翰為大家介紹了摩爾定律。摩爾定律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的經驗之談,其核心內容為:積體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資訊科技進步的速度。
鄧中翰指出,如今半導體制程節點已經來到了5nm,透過縮小三極體尺寸來推進的傳統摩爾定律逐漸走向極限,單純靠提升工藝來提升晶片效能的方法已無法充分滿足時代的需求。
而半導體技術停滯,將會導致市場失去重要的驅動力。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物理層面和訊號層面受制約的情況下,鄧中翰提出了在資訊處理層面進行拓展的“智慧摩爾之路”。
何為“智慧摩爾之路”?即透過進一步借鑑人腦的智慧機制,來研究新型的人工智慧演算法,達到進一步提升資訊速度的效能功耗和價格比的目標。
鄧中翰解釋,現如今很多的計算機CPU的算力使用效率仍很低。“我們今天看起來處理器好像什麼都管,什麼都在處理和計算,一會兒算影象,一會兒算聲音,一會兒算文字,算什麼都用同一個指令集,這樣處理效率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資訊層面,人對資訊有關注機制,也有遺忘機制,還有分割槽機制。而“智慧摩爾定律”,就是要借鑑人腦的機制,來分層分割槽地去關注各種東西,從而形成更加智慧的計算。也就是在資訊層面,對需要關注的資訊,對有用的資訊進行更高效率的計算。
鄧中翰表示,事實上,很多晶片正走向結合人工智慧發展的智慧模式,這也正成為現在領頭企業所追蹤的方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