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正在看《正面管教》一書,學到一些與孩子友好相處的方法,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剛巧昨天發生了一件事,試用了一下,初見成效。
當時我正在廁所搞清潔,聽見兒子在拿碗,出去一看,好傢伙,他居然再喝裡面殘留的水。
心中一緊,嘮叨的話正要破口而出,突然想起正面管教中的共情,遇到孩子不好行為時,先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試著理解並詢問孩子出現那樣行為的原因。
於是我耐心地問兒子是不是渴了,並給他倒水喝。
他壞笑著又去拿第二個碗,我繼續告訴他喝髒水的壞處,還有上次肚子難受的原因。
可是說教並沒有任何作用,宥寶置若罔聞,繼續拿出第三個碗,見他沒有放下的意思,我想也沒想直接將碗奪走。
根本沒來得及進行下一步:換位思考。
可能用力有些猛,兒子瞬間大哭起來,我停了幾十秒沒有理會他。
其實當時我就後悔了,不應該動手的。我完全可以把宥寶帶出廚房,找其他事分散他的注意力,這場鬥爭也就避免了。
不過這也不是最佳方案,孩子不停拿碗,定有他的樂趣所在,作為大人,我們總是把注意力放在不要讓孩子喝髒水,或怕把碗摔碎上面。
忽略了孩子真實的意圖,可能他就是覺得好玩兒,每個碗拿起來看看,放一放,聽聽撞擊的聲音。
至於喝碗裡的殘留水,觀察宥寶當時的狀況,我看到他喝水時,很驚訝的一句“嘿,那水怎麼可以喝”!他應是被我的反應逗樂了,所以當時想再次體驗那種感覺。
很多時候,孩子的好奇心就是這樣被我們大人給終止了。如果當時我能換位思考,體會孩子當時的心理,或許就不會讓母子有限入不悅了。
之後待宥寶安靜下來,想讓我抱他,有時我不太想收拾完就立馬抱起他,像剛給了一巴掌然後又給顆糖,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但是昨天我見他沒有過分哭鬧,而且是我沒有控制好情緒,才讓原本開心的他又傷心了一場。
我抱起了他,我們坐下來,好好溝通剛才的行為。我問他能不能喝碗裡那樣的水,他說不能,“喝了會怎樣?”他答:“會肚子疼”。
其實兒子只是想小小的惡作劇一下而已,只是媽媽以大人規則去要求他,實在是有些苛刻了。
然後,我立馬借用書中第三個方法:尋求幫助,找到解決辦法。
借剛剛的事,我們繼續討論了關於下次遇到這樣的事該怎麼辦?兒子委屈地回答:“我們都好好說。”
顯然,他對我不問青紅皂白就上手錶示不滿了。
我也堅定地告訴他,之後他在幹什麼不對的事情之前,媽媽會耐心的提示他兩次,但是絕不會說第三次了,如果第三次他還沒有改,那就一天不能吃零食或出去玩沙子了。
兒子也表示贊同。晚上睡前對於兒子不按時洗漱,聽故事,我也試著用了事不過三法,短期內還是有效的。
錯了就用武力懲罰不是我想的教育方式,我也下定決心不能再透過打罵來達到教育的目的了。
因此多讀書,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學以致用,讓自己和孩子共同快樂成長,是我努力的方向!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書籍,是人類共同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