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華為“天才少年”的長假和普通人真的不太一樣。
自制縫葡萄機械臂
回應網路熱議:既不是天才 也不是少年
近日,B站UP主稚暉君花一萬塊自制的機械臂影片火了。這位UP主用國慶長假造出了一臺可遠端操作的機械臂,還能給葡萄縫針。據稚暉君介紹,這臺機械臂有個有趣的名字:Dummy。這是他迄今為止搞的專案中,最複雜的一次,僅結構設計就經歷了151個版本,最終達到了前衛而又科技感時柱的結構設計方案。
分析人士表示,稚暉君從需求定義、理論分析開始,一個人從器械選型、結構設計、硬體電路系統設計、再到軟體技術、AI演算法,花了六天時間完成了一個十幾人普通研發團隊數月才能完成的專案,能力非同小可。用一個精度0.01毫米的百分表驗證對機械臂進行末端重複精準測試,表面上看起來是電子和機械,其實背後全是演算法和數學,涉及大量矩陣和偏微分計算。這臺機械臂展現了稚暉君計算機原理、面向物件程式設計、演算法、高等數學、力學、機械學等多學科紮實的功底。
截至發稿,該影片在B站播放量超過257.8萬,評論超過1.3萬,並在微博喜提熱搜。
在影片走紅後,稚暉君本人也進行了回應。他在回應中提到,這個專案和華為沒有任何關係,但“領導看到還挺高興的,還問需不需要報銷一下製作費用”。
針對機械臂的技術水平,他也作出說明:“雖然付出了不少心血,但達芬奇的高精度、多自由度、低延遲通訊等等這些方面都不是一個DIY專案能企及的。”
稚暉君還謙和地表示,自己在很多采訪裡都表達過“我覺得我既不是天才,也已經不是少年了”,自己只是個很愛折騰的極客。而這套系統裡很多元件都是以前積累的技術專案,並不是從頭製造這個專案只花了四個月。
時報君注意到,在影片中,稚暉君表示專案主控制器裡執行的是LiteOS核心的鴻蒙系統,此外,包括3D結構設計文件在內大部分資料將會開源。
影片下方評論區,華為招聘也順勢進行了一波推廣。北京交通大學也忍不住讚歎。
公開資料顯示,稚暉君本名彭志輝,2018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先進入OPPO演算法崗工作,後加入“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現為華為AI架構師。目前釋出過自動駕駛腳踏車、迷你型Linux電腦、“螃蟹號火星探測器”、充電寶顯示器、帶螢幕的NFC名片等。
華為“天才少年”計劃是什麼?
華為官網顯示,“天才少年”計劃是由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專案。該專案主要圍繞“聯接”、“人工智慧”、“智慧終端”、“雲與計算”、“智慧汽車”、“智慧製造”六大課題展開。
2019年6月,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披露:任正非表示,“今年(2019年)我們將從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2020年)我們還想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啟用我們的隊伍。”
2019年7月,任正非簽發總裁辦電子郵件,宣佈對當年8位“天才少年”實行年薪制管理。最高年薪為182萬-201萬元;其次為140.5萬-156.5萬元;最後89.6萬-100.8萬元。
華為天才計劃執行三年來,已招募17名“天才少年”,具體名單如下:
2019年8人:鍾釗,年薪182-201萬,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中國科學院大學自動化研究所博士,方向為模式識別與智慧系統;
秦通,年薪182-201萬,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博士;
李屹,年薪140.5-156.5萬,北京大學數學科學院博士,方向為建模語言設計與軟體形式化方法;
管高揚,年薪140.5-156.5萬,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博士;
賈許亞,年薪89.6-100.8萬,清華大學本科直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方向為軟體無線電;
王承珂,年薪89.6-100.8萬,北京大學博士,電子資訊科學類專業,方向為功耗控制;
林晗,年薪89.6-100.8萬,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方向為大資料;
何睿,年薪89.6-100.8萬,中國科學院博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計算數學專業,方向為計算數學。
2020年7人:左鵬飛,年薪201萬,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研究領域記憶體系統和架構、儲存系統金額系統安全;
丁聰,年薪89.6-100.8萬,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計算機實驗班;
張子傑,年薪89.6-100.8萬,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書院計算機實驗班;
張霽,年薪201萬,本科武昌理工學院,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系統結構專業,博士後研究方向AI for System;
姚婷,年薪140.5-156.5萬,本科西北大學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系統結構專業,方向為新型儲存介質、資料庫和鍵值儲存系統;
劉大一恆,年薪182-201萬,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
彭志輝,年薪201萬,本碩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
2021年2人:廖明輝,年薪182-201萬,本碩博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
武敏顏,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
任正非:未來要勝利,必須招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9月28日,華為心聲社群最新刊登任正非簽發《敞開胸懷,解放思想,敢於吸引全世界最優秀人才一-任總在 2022 年優秀人才 &“高鼻子”獲取工作彙報會上的講話》一文。
任正非在這份檔案中指明瞭華為人才招聘的方向,並引導了部分路徑。
比如,他認為,海外研究所要承擔為公司招賢納才的責任和使命,應同國內研究所一樣,與業務部門一起為公司持續發現人才,吸引優秀人才。
“我們要把北美研究所轉成一個人才招聘所,去看看論文,去找找人才,喝喝咖啡。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不僅是所長,各級專家都要參與進來,吸引科學家、專家、在校學生,去和人家喝咖啡,在交流的時候就會產生共鳴,分享挑戰和願景。不僅僅是北美,各海外研究所都以一樣,共同構建全球人才網路。”任正非說。
另外,任正非指出,華為要成立高階人才定薪科,遵循人才市場競爭規律,要轉變過去統一的薪酬體系去招聘全球人才的思路,要對標當地的人才市場薪酬,對高階人才給出又足夠吸引力的薪酬包。吸引美國的頂尖人才,就要遵循美國人才市場的薪酬標準。
“我們未來要勝利,必須招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要國際接軌,並且在當地國家要偏高,這樣才能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任正非說。
任正非還表示,面試考核是為發現優秀人才,不要教條,不要拿一個標準來篩選,不要僵化,讓我們的專家去溝通,專家如果從中看到火花,就把他招進來,特別是跨專業人才的面試。
此外,任正非還表示,華為要吸引“高鼻子”來中國工作,建好上海淀山湖國際人才社群。在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國際競賽等過程中,發現了優秀“高鼻子”,就和“高鼻子”建立感情,把他們吸引過來。
“我們還要專門去找‘高鼻子’,尤其是在美國歐洲留學或工作過的各國優秀人才,吸引來中國工作。海外研究所是以研究為主題,不是以產品開發為主體,對於一些從事產品開發的人才,要動員他們來中國工作一段時間。”任正非說,支援歐美一些優秀博士,來中國進入華為於中國高校聯合的博士後工作站進行研究,也可以推薦給中國高校,肥沃國家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任正非還特別提到,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在上海青浦建的“澱山湖”國際人才社群,建好後是很美的。那邊專門修了外國風格的建築,再配套好的生活和語言環境,他們慢慢地就會喜歡到這兒來,人多了,扎堆了,就適應了,這是一個過程。現在中、東歐有些國家在美國及其他國家留學的學生很多,優秀的都可以吸引到上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