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中原這片土地上有100多個國家,但經過200餘年的戰爭兼併,到達戰國初期的時候,已經僅僅有20多個國家大國繼續征戰,兼併小國,小國的數量不斷減少,到了戰國中期的時候,僅僅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
戰國初期,中原地區的傳統大國晉國被韓、趙、魏三家所劃分,韓國佔據晉國在南方的主要土地,所轄地面積最小。趙國主要佔據晉國的北方土地,魏國主要佔據晉國的中部地區和西南地區。
在三家勢力之中,以魏國的實力最為強大,因此魏國開國的歷代君主以晉朝正式自居,一直以統一三晉為己任。
在三晉的君主之中,只有魏文侯最為賢明。他任用李克,制定法律,在魏國最先發動改革,使魏國經濟政治實力迅速增強。在軍事上,魏文侯任用吳起為將,在河西幾十年,使魏國闢地千里,數敗秦軍,在河西築起長城,將秦國打壓於河西之外。
從魏文侯開始直至魏惠王時期,魏國的實力一直在戰國諸侯中處於領先地位。
魏惠王
到了魏惠王時期,魏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已經不容樂觀。在魏國的西部,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實力大增,在公元前354年曾經出兵攻魏,數次擊敗魏軍。其東面的齊國在齊威王的領導之下,革新吏治,齊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也隨之大增。但是,此時的魏惠王並沒有將注意力放在東邊的齊國和西邊的秦國,而是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三晉統一工作之上。
公元前354年,魏國出兵攻打趙國邯鄲,齊國出兵攻打魏國大梁。圍魏救趙,是為齊魏桂陵之戰。公元341年,魏國出兵攻打韓國,齊國再次出兵援救,打敗魏軍於馬陵。魏國大將龐涓被殺,是為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
魏國經受齊國的兩次打擊之後,國力急劇下滑,於公元前334年同齊威王在徐州相會,互相承認對方王號。自此之後,魏國失去了獨霸中原的地位。齊國此後在齊威王、齊宣王的不斷髮展之下,儼然成為山東六國的實力最強的國家,成為東方霸主。
齊威王
齊國經過齊威王、齊宣王的發展,到達齊閔王的時期,已經成為東方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同秦國東西對坐,成為戰國的東方和西方霸主。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令齊軍伐燕,殺燕王噲後,燕人立公子職為燕王,是為燕昭王。自此,齊燕之間結怨。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為了與齊國結盟,令秦相魏冉前往齊國,共傳遞秦齊共同稱帝的訊號,但為齊閔王所拒絕。自此之後,秦齊交惡。公元前286年,齊國攻滅了宋國,齊國開始空前膨脹,嚴重威脅了三晉和楚國的國家安全,對秦國的爭霸也產生極大的威脅。燕國急於復仇,於是在燕國的號召下,韓、趙、魏、秦、燕組建了五國聯軍。284年,在燕將樂毅的率領之下,五國聯軍向齊國發動了攻擊。
在五國聯軍的強大攻勢下,齊軍難以抵擋,齊國被五國聯軍打得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座城池。公元前279,燕昭王病逝,齊將田單利用燕王對燕軍大將樂毅的不信任,使用反間計,成功使齊國成功復國,但是齊國自此之後失去爭霸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