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之際,有三個人物產生過巨大的歷史作用,這就是劉邦、項羽、陳涉。項羽入咸陽,楚人一炬,終滅秦朝。劉邦擊敗項羽,平定海內,建立漢朝。十來年間,歷史的程序風雲變幻,政治舞臺三易其幟,與這三位人物有極密切的關係。
而這三人,也是《史記》塑造得最出色的幾個人物。司馬遷寫劉邦,首先是把他當作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來寫。劉邦與項羽爭天下,項羽何以敗?劉邦何以勝?我們僅從司馬遷所記二人入咸陽之後的不同表現,便可一目瞭然。劉邦的另一個特點是能用人,善用人。韓信、陳平、黥布等人原來都是項羽的部下,歸附劉邦之後,都被重用。所以韓信說他“善將將”。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善於用人且善於駕馭所用之人,這也是劉邦能夠取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殺慶救趙”,指的是項羽殺掉卿子冠軍宋義,率軍赴鉅鹿與秦軍決戰。項羽當機立斷殺掉宋義,才有可能在鉅鹿與秦軍決一死戰。鉅鹿一戰,打敗秦軍主力,扭轉了反秦義軍的被動劣勢,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其意義是非常巨大的。然而項羽的弱點及錯誤也是顯見的。“誅嬰背懷”,即殺了義帝,背關懷楚,這是戰略上的錯誤。一個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的人,又遭到了歷史的汰棄,司馬遷揭示的問題多麼令人深思!陳涉是反秦的首難者,司馬遷將他列入《世家》,本身就是對他的歷史作用的肯定。
陳涉雖然起義僅六月而亡,然而他的首難之功,因此造成的摧枯拉朽之力量,足可永垂千古,彪炳史冊。自軒轅黃帝到漢武帝,歷史長河綿延幾千年,曾建功立業或是在歷史上產生作用的人物當然不止這三個,但這三個人物已經透露出司馬遷探尋歷史發展動因的最基本資訊。
扶義倜儻、特立獨行的“奇人”
李廣是漢初的名將,威震遐邇,匈奴人敬畏而稱之為“飛將軍”。李廣居右北平,匈奴人避畏數歲,不敢南下而牧馬。李廣的赫赫戰功,幾乎全部是抵禦匈奴入侵而建立的。他機智、善射,勇於當敵,仁愛士卒,深得部下擁護。他身經七十餘戰,到頭來卻得不到封侯,甚至還受到誣陷,終於被迫自刎。李廣的一生遭遇,深刻揭露了漢代統治集團內部排擠人才、摧殘人才、迫害人才和用人惟私的黑暗。伍尚歸死於楚,以成孝道;伍員出奔於吳,伺機報仇。伍子胥逃到吳國,先是薦諸於公子光,幫助公子光奪得君位,又幫助闔廬伐楚,攻入郢都。報仇的時候到了,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實現了他“借力以雪父之恥”的目的。
伍子胥的性格特徵是“剛戾忍詬”。當他受太宰嚭之讒被迫自殺時,還要人“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完全是一個烈丈夫的形象。司馬遷自己也是這樣的人。司馬遷自己就是一位“奇人”,所以容易從這些有特異性格的歷史人物身上找到共鳴。有的論者指出:在《史記》當中,凡是作者寫來感情激越、筆墨酣暢、氣勢雄健,讀來令人心動神搖、迴腸蕩氣、一唱三嘆的優秀篇章,所傳述的都是那些在功業品節、精神氣質方面有著為常人所不備,或為一般正統歷史家所不取的突出特異表現的人物。3這大概是讀《史記》的人的共同感受。
中下層社會人物
與《史記》之前的史傳文學作品相比,《史記》中所記載的下層社會人物,在人數和社會層面上都要廣闊的多。而且許多人都是獨立成傳,並顯示出鮮明的個性。有一些下層人物,雖然依附於貴族階層,但是其聰明才智卻是貴族階層之人所不可比擬的。如《平原君虞卿列傳》中的毛遂。毛遂是平原君門下的食客,平時沒有表現才能的機會,可是,當趙國危在旦夕之時,他挺身而出,願為趙國解救危難。
在楚王朝廷上,他“按劍歷階而上”,機智大膽進逼楚王,以大無畏的勇氣懾服了楚王,迫使楚國與趙國合縱抗秦。與毛遂相似的還有一個李同,在“秦急圍邯鄲”的情況下,挺身說服平原君破家紓難,並大膽批評平原君的淫侈誤國。隨後,又自己組織了三千人的敢死隊與秦軍作戰,使得秦軍退卻三十里。終於在楚、魏兩國的救援下,打退了秦軍,保住了邯鄲,李同自己卻戰死沙場。這些人物,與他們的主人往往形成鮮明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