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1724期)
1945年,中國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日本戰敗,於該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第二件大事是,重慶談判。
我們今天所說之事,就是發生在第二件大事——重慶談判期間。
當時,蔣介石給毛澤東傳送了三封電報,請毛澤東來重慶談判。中共在延安棗園開會研究,大多數意見認為不宜前去。但是毛澤東經過全面分析之後,堅決要去,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
“重慶是可以去和必須去的!”
就這樣,毛澤東在這年,也就是1945年8月28日這天,乘坐飛機來到了重慶。
毛澤東來重慶的訊息傳出去後,立即引起了全國、乃至國際上的注意和關注。尤其是山城重慶,更是一片沸騰——尤其是各界渴望和平的民主人士,對毛澤東的到來充滿了渴望和熱情。所以,這些民主人士紛紛來到了機場,迎接毛澤東。
這些民主人士,多為各界名流,比如邵力子、沈鈞儒、黃炎培等。
在這其中,還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就是郭沫若。
他們一起站在機場,看著毛澤東從飛機上走下來。
當時毛澤東來重慶時,頭上戴著帽子,是一頂盔式圓頂帽子,身上穿的衣服是一身中山裝,腳上穿的是黑色皮鞋。
除了這些日常的衣服之外,毛澤東卻再也沒有別的佩戴之物。尤其是手腕,當然這空落落的手腕,也是在他下飛機向前來迎接他的民主人士們揮手致意的時候,露出來的。
不過露出來歸露出來,真正發現這個情況的卻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郭沫若。可能作為詩人的郭沫若比較細心!
在當時,手錶已經比較流行,不光是因為其實用,而且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但是,毛澤東卻連一塊手錶都沒有。看到此處,郭沫若心裡非常感觸:
首先是感觸共產黨人的艱苦樸素,身為共產黨領導人的毛澤東竟然連一塊手錶都沒有。
其次是感觸如果毛澤東在重慶開會、談判,連一塊手錶都沒有的話,定會有諸多不便。
因此,當毛澤東走過來和前來迎接的人士一一握手,握到郭沫若的時候,兩人四目相對,郭沫若激動之餘來不及說話,直接把自己手腕上的手錶取下來,雙手遞給毛澤東。
不過說來也奇怪,或者說毛澤東和郭沫若雖然此前只在武昌見過一次面,但兩人卻一見如故,如同多年故交老友,毛澤東並沒有覺得意外,而是很自然地接過手錶,直接戴在了手腕上。
從此,這塊手錶也成了毛澤東和郭沫若之間友誼的見證!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交代一下這塊手錶的來歷,以及毛澤東和郭沫若在贈表前後的交往細節。
毛澤東和郭沫若相交,大致說來主要是兩類事:
一類是因為郭沫若在1937年從日本回國後積極參加周恩來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
另一類是郭沫若寫過許多謳歌革命的許多歷史劇、詩文。比如《屈原》、《虎符》等。毛澤東對郭沫若的歷史劇和文章給予了極大的稱讚,有三個例子,我們可以來看一下:
比如他在1944年1月9日,寫給齊燕銘和楊紹萱的信中寫道:
“郭沫若在歷史話劇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
比如郭沫若的《虎符》上演一次被國民黨禁演之後,毛澤東專門寫了一封電報,請董必武轉交給郭沫若,電報寫道:
“收到《虎符》,全篇讀過,深為感動。你做了許多十分有益的革命的文化工作,我向你表示慶賀。”
再比如1944年3月,郭沫若寫了一篇叫《甲申三百年祭》的文章,主要是紀念明朝末年李自成起義失敗的。該文發表後,引起了很大的影響,毛澤東對該文也頗為欣賞。為此,在這一年的11月21日,毛澤東還親自給郭沫若寫了一封信。而且不是一般的信,是一封長信(毛澤東很少寫長信,其個人信件集子中多是簡訊)。因為信過長,在此只摘錄數句:
“……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檔案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倘能經過大手筆寫一篇太平軍經驗,會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議,恐怕太累你……你的史論、史劇有大益於中國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決不會白費的,希望繼續努力……我們都想和你見面,不知有機會否……”
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之下,毛澤東和郭沫若在第二次見面之後,能夠那麼自然、親切、互信,便是可以理解的了。也正是因為有了深厚的友誼,郭沫若才會關心到毛澤東連手錶都沒戴這樣的細節。
接著,我們再來說說郭沫若送毛澤東的這塊代表友誼見證的表。
這塊表的大致特點如下:表為機械手錶,外殼為圓形,表的直徑為4釐米。表面數字“12”下面有一個符號為“Ω”,還有一行字為OMEGA。再說這塊表的錶帶,顏色為棕色,材質為牛皮。
有關這塊表的來歷,也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郭沫若在歐洲的時候,購買的;
另一種說法是郭沫若在訪問蘇聯的時候,蘇聯的友人相贈的。
不管怎樣,郭沫若送給了毛澤東。但是,毛澤東一向是不接受別人贈送的禮物的,即便是接受的,也一般都是交公,自己一直戴在身邊的禮物,仔細算來可能也就是郭沫若送的這塊手錶了。
但也正因為長時間的使用,這塊表經過十餘年的使用,到1961年的時候,這塊已經顯得很久了。包括中間,維修的次數也是極多。所以,在1961年廬山一次舞會上,江西農墾文工團的邢韻聲在與毛澤東主席談話的時候,看到主席手腕上的那塊表又舊又老,不僅錶殼鍍鉻極近脫落,而且連錶盤刻度都不清晰了。於是,她心裡想:主席工作如此繁忙,再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眼神也不太好,這樣的表使用起來自然是多有不便。所以,她就把自己戴的那塊英格納表送給毛主席。說起來,她這塊表還是她剛參加工作,其母親辛辛苦苦攢了很多年才攢了二百塊錢,給她買的。她平時幾乎都不捨得戴,只有在參加重要場合的時候才拿出來戴。
當時邢韻聲送給毛主席的目的,一方面是毛主席的表已經老舊,有點影響使用。另一方面是,她難得見到主席一次,希望送給主席一個禮物作為紀念。
但是,毛澤東主席可不願白接受禮物,他對邢韻聲說:
“你如此大方,我也不能小氣!”
就走到桌子前,拿出一首剛寫的書法作品——《紅軍不怕遠征難》,然後用手帕包好,送給了邢韻聲。
第二年(1962年3月),毛澤東主席因工作至南昌再次見到邢韻聲時,發現她的手腕上沒有表,遂想起了那塊表,心裡恐邢韻聲沒有表也多有不便,甚至影響工作。便在這年5月讓人在北京瑞士大使館訂購了一塊表,託吳旭君給邢韻聲送去。
我們接著說表——實際上毛澤東主席雖然接受了邢韻聲送的手錶,但是他後來並沒有使用,而是一直作為一種友誼珍藏。他繼續使用的手錶,依然是郭沫若送的那一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塊表越發老舊,表底開始發黃,而且字母模糊、錶帶也壞了。
身邊的工作人員,見此情況,認為這塊已經沒法戴了,便建議毛澤東主席換一塊新表。但是,毛澤東主席卻拒絕了工作人員的建議。他說:
“放到錶店裡修一修,換根錶帶還是可以戴的嘛。”
就這樣,毛澤東主席繼續戴著郭沫若送的那塊手錶!直到後來,這塊表的機件出現了問題,剛好瑞士友人送來一塊金錶。工作人員就藉此機會,建議毛澤東主席換一塊表。主席見舊錶壞了,只好換了金錶戴著。但是,這塊金錶在毛澤東主席的手腕上僅僅停留了幾天時間,就被主席宣佈退休上交國庫了,原因是這塊金錶太重,他不喜歡。
毛澤東主席再次要求把那塊舊錶送到北京亨得利鐘錶店進行維修,等修好後,他就繼續戴著,一直戴到1976年9月去世。
屈指而數——從1945年他(郭沫若)送毛澤東一塊手錶算起,毛澤東主席一戴就是31年,直到去世!這個時間之長,實際上再次體現了毛澤東主席和郭沫若之間的深厚友誼,以及毛澤東主席的持續了一生都不曾改變的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
(文/說歷史的女人·綠火)
參考資料: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相關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