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巒連綿的大別山地區,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這裡曾建立僅次於中央蘇區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有數十萬的青壯年在革命思想的鼓動下,參加了紅軍。
殘酷的革命鬥爭環境,處處瀰漫著鮮血的氣息,這些踴躍參軍的革命青年,很少能等到革命勝利那一天,他們大都倒在革命前進的路途中,其中不乏一些出色的軍事人才,譬如西路軍行動中犧牲的紅九軍軍政委陳海松。
當年聽聞他犧牲的訊息,總司令為紅軍失去一位出色的高階指戰員而深感痛惜,抗戰時他曾多次表示:“陳海松同志是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為的軍級幹部,可惜犧牲得太早了,如果現在他還活著,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來自大別山的陳海松
1914年,陳海松生於湖北大悟一個叫李家窪的小村莊。父親靠著耕種幾畝薄田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農閒的時候,他靠著一手打漁的本事賺些零錢補貼家用。生活上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也過得和和美美。
可惜天公不作美,陳海松兩歲的時候,母親病逝。心善的嫂母看著年幼喪母的陳海松可憐,就經常照顧他,從嫂母身上陳海松重新找到母愛的感覺,照顧他長大的嫂母也把他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
童年的陳海松便顯示出超強的組織指揮才能,成為孩子們公認的孩子王。1929年大悟縣建立紅色政權後,李家窪也有了農民協會和赤衛隊,還組建了兒童團,16歲的陳海松被大家推舉為兒童團團長。
能夠當上兒童團的團長自然不錯了,只是他的心願是成為一名紅軍戰士。父親和嫂母都知道他這個小心思,怕他走了陳家就斷了煙火。親人的反對無法阻擋他對革命的嚮往,1930年的一天,有一支紅軍隊伍途經當地,正在田裡幹活的陳海松扔下鋤頭就跟著紅軍走了。
剛參加紅軍的陳海松分到許世友身邊給他當勤務兵,許世友是12師有名的猛將,跟著許世友陳海松學到不少,許世友也看出這個比他小9歲少年的不凡之處。不想耽誤陳海松,許世友把他調到宣傳隊當宣傳員,不到一年陳海松就當上12師36團特務連的連指導員。
愛兵的連指導員
陳海松記憶力很好,上任沒幾天可以準確說出每一位戰士的名字。之前他搞過宣傳,口才也不錯,做起政治工作頭頭是道。平日裡這個17歲的指導員更願意與戰士們打成一片,沒多長時間,陳海松就得到大家的肯定和信服。
1932年紅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向川陝地區進軍。過巴山時,已經是12月了。山爬到一半的時候,到處已經都是白皚皚的冰雪,冷颼颼的山風也越來越大。陳海松一邊爬山,一邊觀察每一位戰士的情況。
戰士鄭永厚因為打擺子身體很虛弱,身體有些吃不消,陳海松見狀將他的步槍和裝備奪過來背在身上,扶著鄭永厚一起爬。快接近山頂時,一股大風吹過,炊事班長連鍋帶人都倒在雪地裡,陳海松見氣喘吁吁的老班長,又一把搶過他的大鍋,把身上不沉的裝備遞給他說:“老班長,我年輕,有力氣,咱倆先換換,下山再給你”。
有指導員的模範作用,戰士們都咬緊牙關,終於度過這段艱難的路程。其實從鄂豫皖出發以來,因為有關心大家的陳海松,全連沒有一個非戰鬥減員。炊事班的老班長曾感慨說:“過巴山時,要不是指導員幫我,恐怕我就報銷了”
陳海松聽了這些,只是說:“咱們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是一個革命大家庭,大家之間就應該互相關心,個人的作用是小的,但大家團結起來,聚集在一起,哪還會有闖蕩不過去的坎,這樣我們才會奪取革命的最終勝利”。
數月之後,在鞏固川陝蘇區的反三路圍攻作戰中,時任營教導員的陳海松,以一個營的兵力,抗擊五個敵軍團的輪番進攻,堅持了三天三夜。此戰過後陳海松升為36團政委。
成了許世友的頂頭上司
1933年6月,經過數月的作戰,紅四方面軍殲滅俘虜國軍八萬餘人,繳獲大量的武器裝備,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川陝蘇區。隨著實力的迅速提升,部隊也進行了擴編,陳海松所在的紅12師擴編為紅九軍,他當年的老上級許世友擔任副軍長兼紅25師師長。
擴編過程中,一大批在反圍攻作戰有突出表現的幹部都被提拔,陳海松就升為25師師政委。
聽說組織將給他派一位新政委,許世友就一直猜想是誰,當聽說陳海松這個名字時,就覺得很熟悉。等兩人一見面,許世友愣住了,沒想到新政委還真是他那個表現不俗的勤務兵。
他親切地對陳海松說:“當年我還真沒看錯人,短短几年就當上師政委了,按這發展速度,怕不是以後成了我的領導了!”
許世友當時只是開了一句玩笑話,但很快就成了現實。
1934年,陳海松配合許世友參加了儀南、營渠、宣達三個戰役,在宣達戰役中,陳海松的右腿還被敵人的炮火炸傷,為了不影響戰事,他硬是捱到戰役快結束才住院治療。
這次反圍攻作戰勝利後,陳海松勝任紅九軍軍政委,成了許世友的頂頭上司。
後來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時,主席見到陳海松,感嘆道:“都知道我們隊伍的軍事幹部比較年輕,沒想到四方面軍還有這麼年輕的軍政委”。
20歲就當上軍政委的陳海松,本來可以在以後革命路途中有更大的表現和貢獻,可惜孤軍深入的西路軍陷入馬家軍的團團包圍中,傷亡慘烈,犧牲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幹部,其中就有這個年輕的軍政委。
1937年5月,在延安的寶塔山下,組織為陳海松等在西征中犧牲的高階指戰員們舉行了追悼會,他們雖然早早逝去,但他們創造的輝煌成就,永遠留在革命史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