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棺,是古代一種特殊的喪葬形式,顧名思義便是以船為棺,但即便是同為船棺,也因地域之不同,其內涵也大相徑庭,比如一個在沙海的小河墓地,一個在傍水的巴蜀之地,兩者之間有何區別?
01兩地之船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水之於船的重要性,那麼對於船棺而言,旁邊必須得有河流自然也是應有之義。這一關鍵要素,不論是小河墓地還是巴蜀之地,考察其地理環境條件時,都不難發現這點玄機。
小河墓地雖處於羅布泊荒漠之中,但卻是在孔雀河的支流——小河河道東側4公里處,這是一座巨大的沙丘,棺木層層壘砌於其中,似乎在等待著來世於沙海中航行。
至於巴蜀地區,不論是昭化縣寶輪院還是巴縣船棺墓,都選在距離河床不遠且較高的二、三級階地上,且頭枕江河,面向江岸,似乎想讓靈魂隨著滔滔江水奔向遠方。
這是兩者基於地理位置上的共同選擇,但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兩者船棺上的形制差異。其中最大的區別便是:
小河墓地的船棺為拼合而成,有蓋無底;
巴蜀墓地的船棺為整體掏空,有蓋有底
先看小河墓地,從已經發掘的墓穴看,其中均有棺具,而木棺則是由胡楊木製成的側板、兩擋和蓋板拼合而成,沒有底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木棺的兩側板呈現弧形,蓋板由小木塊擷取,整體看上去像極了一艘小船。
至於巴蜀的船棺,更像是一隻完整的獨木舟,一般選用一米以上的大楠木一段,將上部削去一小半,使其略成半圓形,再將中部鑿成船艙狀,底部亦稍微削平,兩端由底部向上斜削,使其翹起成船形。
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到,即便是同為選擇船棺作為葬具,小河墓地和巴蜀地區差異極為明顯,這種差異背後基於先民怎麼樣的認知與考慮?
02小河與巴蜀
對於漢地而言,一般會將墓地選在山坡丘陵或地勢較高的地方,乾燥且開闊。但是我們看小河墓地以及巴蜀墓地,基本上卻是走向了這種選擇的兩極:
小河墓地極為乾燥,且位於巨大沙丘之上,
巴蜀墓地低窪潮溼,位於江邊的河谷地帶。
實際上,小河墓地的船型棺,準確來說並不能算是船,畢竟船沒有底,怎麼航行?所以,有很多學者認為,這種船形棺更像是將墓穴模擬成了女陰,女陰乃生殖之門,死者被緊緊包裹於其中,進入了象徵母體的大地,希冀能夠重新獲得力量,死而復生。
這種觀點很是新穎有趣,畢竟在之前文章中小河墓地:男性墓立槳、女性墓立柱,象徵男根和女陰?生死的輪轉也提及了小河人在墓葬中的確有生殖崇拜的習俗,且小河船棺沒有底的特殊之處,也說明並非生前實用器,而是具備相當程度的象徵意義。
以此反觀巴蜀船棺,就會發現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我們知道,巴人與蜀人都是傍水而居、並多次沿水陸遷徙的民族。那麼,舟楫對於他們而言,是再熟悉不過且不可或缺的東西,所以時候用生前的船來做死後的葬具,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巴蜀船棺也具備某些象徵意義。在很多西南民族中,“送魂”的交通工具正是這種獨木舟,用這種棺材裝殮逝者,可以讓逝者的靈魂在陰間安然度過地下陰河。甚至納西族還在口中放上一點銀屑,作為乘船渡河的船費。
所以,從小河墓地和巴蜀墓地的船棺看,兩者其實都是傍水而居的產物;但在精神信仰層面,卻有極大差異:前者試圖模仿女陰,融入大地再次重生,而後者卻充分發揮其載渡功能,送靈魂入陰間安息長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