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優雅的鬍子(吳永剛-Max)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詩經·秦風·無衣》
長歌嘯風,歷千年而餘韻不絕,壯男兒心膽,慷慨者縱千古猶在!遙望七十多年前,當朝鮮戰爭爆發後,大批中華英豪,仍舊不失兩千多年前的秦人豪邁,同仇敵愾,高唱“雄赳赳氣昂昂”戰歌,舉志願軍戰旗,跨鴨綠江,直赴保家衛國的前線。這其中既有奮勇殺敵的作戰部隊,也不乏默默奉獻的後勤保障部隊,前者被廣譽為“最可愛的人”,後者中也誕生了獲得“不朽的人”讚譽的英烈。
一、
自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後,美軍即出動大批飛機,對朝鮮北部地區的鐵路線進行狂轟濫炸,試圖切斷補給通道,阻止志願軍的物資供應。1950年,志願軍鐵道兵部隊入朝,擔負起搶修、搶建鐵路,確保運輸線暢通的任務。隨著戰線不斷南移,鐵道兵搶修搶建的鐵路線也不斷延伸。1950年年底,由於志願軍前進速度過快,前後方距離延長,物資供給出現困難,當時不少部隊的餐食經常是一把炒麵就一把雪。為此,鐵道兵部隊加緊了工作速度,鐵道部門的抗美援朝工程總隊也加入搶修搶建鐵路線的工作中。
在當年,搶修部隊一方面要克服嚴冬奇寒、地理不熟、資料不全、材料奇缺、技術生疏等困難,一方面要與不期而至的美軍轟炸機不斷周旋,確保鐵路這一鋼鐵洪流向南頑強挺進。按當時的部署,搶修部隊分東、西兩路向南開進,越過清川江抵達順川后,又將東線分為三路,其中一路經新成川沿平(壤)德(川)線至三登。
新成川火車站建在朝鮮北部成川郡沸流江畔的深山峽谷裡,平羅線和平德線兩條火車線在這裡交匯,是一個連貫東西的鐵路大編組樞紐。在搶修完畢新成川火車站後,東路搶修隊開始投入新成川至巨興裡間隧道的修復工作。這個隧道位於新成川火車站附近的沸流江大橋一側,全長1130米。朝鮮人民軍實施戰略撤退時曾將隧道內34輛待避列車炸燬,致使隧道堵塞。等到此次搶修時,因隧道內沒有電力供應,機械裝置也無法開動,搶修部隊只好以油燈、火把照明,手工作業。歷時10多個晝夜的連續奮戰, 搶修部隊終於清除隧道內的障礙物,並修繕了全部損壞的軌道。自此,該隧道不僅變為通途,還成為機車在白天躲避敵機轟炸的絕好隱蔽所。
在搶修部隊開赴新戰場後,大批中國東北各鐵路管理局抽調的職工來到新成川工作,他們既要從事日常車務、電務等工作,同時還要處理排彈、保護軍列等工作。這其中有許多來自吉林鐵路管理局的職工:王景洲烈士被《人民日報》譽為“不朽的人”,特等功臣李茂被國內報刊稱為“獨膽英雄”……
二、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帝國主義將戰火燃燒到中朝邊境地區,大有扼殺新中國的險惡圖謀。為此,中國共產黨發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響應號召,以各種行動表達捍衛新政權的決心。在吉林鐵路部門,幹部職工對美帝暴行義憤填膺,在志願軍開赴朝鮮後,吉林鐵路管內各單位職工積極主動報名赴朝,甚至出現父母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參加抗美援朝運輸工作的感人場面。在《吉林市鐵路運輸志》中記載,吉林鐵路分局先後有1025名職工(佔職工總數的11%)赴朝鮮參戰,其中男職工983名,女職工42名。這些職工中有黨員、團員,也有普通群眾;有管理幹部、技術人員,也有普通工人;有的來自車務、工務、車輛、電務(含通訊)等運輸部門,也有的來自醫療等部門。
1950年12月23日,自願赴朝工作的吉林工務段技術員李茂,被安排到新成川鐵路分局下屬的新成川火車站工作。當時,美國空軍為切斷朝鮮北部鐵路運輸線,阻止志願軍物資供應,經常派出轟炸機對新成川一帶進行轟炸。在投下的炸彈中包括許多特殊的定時炸彈,這種定時炸彈體量巨大,能插入凍土層,對鐵路運輸線造成極大破壞。為恢復線路暢通,確保運輸安全,戰鬥在新成川火車站的鐵路職工必須在定時炸彈爆炸前,儘快將其拆除。儘管李茂對美國炸彈並不熟悉,但是作為“有文化”的技術員,研究美國炸彈竟成為他不願推卸的責任。
在一次次與時間較量的“搏命”排彈工作中,李茂一點點熟悉、瞭解著那些鋼鐵“玩意兒”。透過一段時間的揣摩,李茂發現這些定時炸彈從落地到自爆,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安全期,單純以人力將炸彈從凍土挖出再運至安全區任其自爆,極其耗時費力。而在此期間,即便是用雷管崩,定時炸彈也不會爆炸。李茂大膽提出“用導火索、雷管、炸藥炸的辦法,把那些深埋地下的定時炸彈炸出彈坑外,再運送到站外”的拆彈方案,會極大地提高排彈效率。在李茂的堅持下,他和兩位朝鮮族職工置生死於度外,一起執行了這個排彈方案,並獲得成功。因多次在新成川成功排彈,李茂受到志願軍領導機關的表彰,榮立了特等功,其事蹟在國內傳送時,李茂還被重要報刊稱為“獨膽英雄”。
三、
1950年10月,吉林磐石火車站站務員王景洲赴朝,被安排在新成川火車站擔任車號員。王景洲是共青團員(當時稱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朝鮮戰爭爆發後就主動報名,希望到朝鮮參戰。不過,因踝骨扭傷,直到傷愈後,經他再三申請,才終獲批准。在他啟程時,妻子剛剛分娩兩天。抵達新成川車站,王景洲工作積極,主動參與了排彈工作,先後排除過兩枚定時炸彈,因此榮立二等功。
1951年3月2日拂曉,一臺機車推行一列軍火列車緩緩駛過剛剛修復好的鐵路線,開往新成川隧道待避。途中,因路基不實,造成5節車廂脫線。為避免敵機轟炸,未脫線的幾節車廂由機車拖拽回新成川火車站另尋隱蔽場所,其餘停在隧道前的9節車廂用繩拉人推的方式,一節一節進入坡道較陡的隧道內待避。
開始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裝滿軍火的車廂一節節被推拉進了隧道。可當推拉第8節車廂時,遠處傳來美軍軍機的轟鳴。兩架敵機猛然向參與作業的人群俯衝下來,掃射下的子彈如剃刀般劃過大地。幸好在我軍防空武器的干擾下,這次攻擊並未造成人員傷亡。雖然情況驚險,推拉車廂的鐵路職工沒有一個離開,大家一起用勁,再次沿著坡道推拉第8節車廂。突然,拉車的繩子繃斷,車廂頓時失控,向沸流江大橋橋上的第9節軍火車廂衝去——車毀橋塌的事故似乎就在眼前。在大家奉命撤離時,負責提鉤的王景洲和車站值班員嶽永昌卻拿起撬棍衝向第8節車廂,試圖阻止車廂下滑。可惜幾次努力,都沒能讓車廂停下來。眼前車廂與第9節車廂只有十來米,千鈞一髮之際,王景洲奮力插下撬棍,毅然用血肉之軀塞擋在撬棍與鋼軌之間。第8節車廂終於緩緩停下,而年僅21歲的王景洲血灑新成川,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王景洲犧牲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管理總局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為他追記一等功,並授予“二級英雄”的光榮稱號。朝鮮人民在新成川為他築墓立碑,在烈士的家鄉磐石車站廣場,磐石縣人民政府也為他修建了紀念碑。《人民日報》、《人民鐵道》、《東北日報》、《吉林日報》、《火車頭報》等國內十幾家報刊,都以《不朽的人》為題,報道了王景洲烈士的英雄事蹟,畫報上還刊出了連環畫。
四、
在戰火紛飛的抗美援朝戰場上,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為贏得和平獻出了生命。回望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緬懷英烈之時,那些戰鬥在後勤保障戰線的非戰鬥人員同樣值得現代人崇敬——和作戰部隊一樣,後勤部隊時刻都會面臨著流血犧牲。在保衛鐵路供給線的戰鬥中,援朝鐵路員工和鐵道兵指戰員們,無論是搶修站、線,搶救列車,還是排除定時炸彈,其英勇事蹟亦可歌可泣!據相關史料記載,整個朝鮮戰爭期間,吉林鐵路分局先後有258人榮立各種戰功。其中梁慶祥、林久珍、高慶堂、黃雲香等4人榮立集體特等功,李茂、王景洲、陶守謙、李寶善、李世富、於俊波等6人榮立個人特等功,王景洲、何英傑、謝忠山等20名烈士壯烈犧牲。在這20名烈士中,吉林電務段通訊工劉長源烈士也犧牲在新成川的工作第一線,於是乎,在吉林人民紀念抗美援朝戰爭時,那個叫做新成川的遙遠山間車站,便成為一道獨具神彩的豐碑!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聆聽過曾參加抗美援朝的鐵路老職工的報告會。作為一名不諳世間大義的小學生,報告會後,滿腦子竟然都是小人書《排彈英雄》中激動人心的畫面,絕無如今明晰“生死為何”後,胸中激盪的那陣陣凜然。但是在當時卻有一個樸素的觀念深植腦海:不單少先隊員的紅領巾是烈士鮮血染成,鐵路路徽上的殷紅也由鐵路烈士的鮮血浸染。
本文為優雅的鬍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請與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