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8日,在這片被千千萬熱血軍人護衛的土地上,夜晚一片的祥和寧靜。
可是,就在不遠萬里的中越邊境老山前線上,轟隆隆的槍炮聲不絕於耳,連綿的戰火映紅了一個又一個年輕戰士的雙眼,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他們身下誓死保衛的土地……
而此時,在戰士們當做防禦工事的貓耳洞內,卻傳來一陣陣激越的三絃琴的音聲,音調鏗鏘,綿延不絕,為連續數日與敵軍作戰的戰士們帶來了一往無前的勇氣,也驅散了壓抑在貓耳洞之內的陰雲。
同年2月11日清晨,6時15分,對越反擊戰851行動計劃正式打響,由南京軍區第一軍主導,發起了對敵軍1442高地、913高地、140號陣地、漢揚以及41號陣地等五個敵區、18個據點的攻擊。
據統計,本次戰鬥斃敵總計187人、傷敵232人,而我軍戰士則有17人犧牲,89人負傷。
而在這17人之中,包括了那個在貓耳洞中用心愛的土琵琶為戰友們鼓舞打氣的戰士。
自此以後,炮火連天的貓耳洞內,再也聽不到鏗鏘激越的琵琶之音,再也見不到那張年輕的笑顏……
他就是老山英雄何吉勇,在24歲那年,他和他心愛的土琵琶,以及無數年輕的戰友一樣,一同長眠在了這片他們誓死捍衛的盛產橡膠、咖啡、水稻的南疆大地上。
而在同年2月20日的春節,這個本該萬家團圓的日子裡,何吉勇的母親卻在經歷喪夫之痛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後又接連經歷喪子之痛,這個本該幸福的家,再也回不去了。
01 先是軍人,再是人子
何吉勇,1961年出生於江西南康的一個普通家庭。
自小,他就對參軍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和熱情,而在1980年1月,何吉勇兒時的願望也終於實現,他順利通過了南京軍區第一軍1師三團的考核,光榮地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加入部隊的他很是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因此,無論是枯燥的訓練還是艱苦的任務,何吉勇總是當仁不讓地衝在最前面。
1982年12月,何吉勇加入了夢寐以求的黨組織,並榮立三等功一次。
表現優異的何吉勇很快引起了上級領導的注意,不久之後,何吉勇就榮升為南京1軍1師三團二營四連的代理排長。
此時,經濟體制改革在國內如火如荼,可是遠在南疆大地的中越邊境老山前線上,卻是烽火連綿。
老山地區位於我國雲南省麻栗坡縣,與越南的河宣省接壤,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79年,我國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後,越南當局直接無視我國政府的再三警告,直接派兵入侵老山,將戰壕修建在了中國的土地上,而對於手無寸鐵的老百姓,越軍們的氣焰愈發囂張,完全無視我國政府的多次照會抗議。
1984年4月,我國邊防部隊奮起反抗,一鼓作氣奪回了被吞食的領土,可越軍又怎會善罷甘休?
在初始的幾次小規模反撲失敗後,越南當局於1984年7月12日對老山地區發動了師級規模的進攻,老山邊防線上頓時壓力倍增。
為了保護我國領土不受侵犯,中央軍委決定從內地抽調部隊進行輪戰,以此對越南當局施加軍事壓力。
而何吉勇所在的部隊,則是第一批被選中前往雲南老山邊防線作戰的輪戰部隊。
作為一名軍人,何吉勇最想做的,自然還是上陣殺敵。
因而,在部隊下達奔赴雲南老山作戰的命令之時,何吉勇在第一時間裡就收拾好了行囊,準備隨部隊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為祖國的安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然而,老山前線的戰況,遠遠比何吉勇想象的要殘酷許多。越軍一輪接著一輪的炮火轟炸;易攻難守的陣地地形;逼仄狹小、蚊蟲遍佈的貓耳洞;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戰士們的生命安全。
但是對此,何吉勇從未生過退縮之心。
可令何吉勇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參戰的一個月後,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因為過度傷心而哭瞎了雙眼。
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也不能為他送行,更不能安慰悲傷的母親,何吉勇心中的悲痛、無奈可想而知!
然而,自他參軍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首先是一名軍人,其次才是人子。現在最重要的,是守護好腳下的土地,決不能讓越軍的鐵蹄再踏上中國的領土一步!
何吉勇將內心的苦楚嚥進肚裡,強打精神,一刻也不曾懈怠地堅守在陣地之上。
為緩解戰友們的思鄉之情,他用廢棄的罐頭盒、竹子、塑膠筒製作成了一把簡易的三絃琴,辦起了老山戰線上的第一個演唱組,為戰友們枯燥的陣地生活帶來一絲光彩。
他還帶領全班的戰士們日夜趕工,建成了能藏、能打、能生活的模範陣地,被稱為“何吉勇陣地”。
02 臨危接任,壯烈犧牲
1985年2月11日,我軍決定主動出擊,對140、913等高地發起攻擊。何吉勇所在的第1師3團4連,和6連的一個排一起,相互配合,擔任主攻任務。
在這裡,不得不提的,是140號陣地的地形。
首先是陣地的形狀,像是陸地自海面上延生而來的半島;陣地的頂部,則是由3個突出的小山包組成,可以說,是三面受敵。況且,此地荊棘藤蔓叢生,密林遍佈,在每個山包之間,又夾雜著無數的石縫,在山包的兩側,又是陡峭的山石,可以說,是真正的易守難攻。
這場戰鬥,肉眼可見的艱難。
可我們的戰士們並沒有恐懼,在明知前路生機渺茫,他們依舊選擇為祖國、為人民而戰。
何吉勇則是擔任主攻排第一突擊組的組長,負責組織戰友們進攻2號陣地,準備與越軍第359師676團1營的加強連展開殊死搏鬥。
由於雙方兵力懸殊,為減少我軍傷亡,組織部決定以偷襲的方式秘密貼近越軍2號陣地,但是在交戰期間,敵軍警惕性很高,就在我軍下達作戰命令剛剛3--5分鐘之後,敵軍就已然發現了我軍的作戰蹤跡。
一時之間,2號陣地,號角吹響,無奈之下,我軍只得改戰術為強攻,這讓本就艱難的戰役更增兇險。
敵軍的炮火密集而猛烈,何吉勇所在隊伍的排長不幸被炮彈擊中,身負重傷,無力繼續指導部隊作戰,危急關頭,何吉勇挺身而出,當仁不讓地接下了重擔,替排長指揮部隊繼續戰鬥。
在第一次衝鋒失敗後,何吉勇沒有放棄,有序指揮隊伍繼續衝擊,可由於敵人的火力過猛,我軍進攻不斷受挫。
在戰鬥中,衝在第一線的何吉勇背部、胸部均負重傷, 看著眼前一個個倒下的戰友,何吉勇頓時淚眼瀰漫。
可是現在不是傷心的時候,2號陣地還沒有攻陷下來,若是此時撤退,那麼倒在血泊中的戰友們可就白白犧牲了!
左右就這一條命,拼了!想到這裡,何吉勇咬緊牙關,忍著被炮彈擊傷的痛楚,帶領突擊組又不屈不撓地發起了第三次衝鋒。
你能把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打下來,我們就能一次又一次地攻上去,這2號陣地,我們攻擊組的弟兄們,拿定了!我們國家的領土,你們也休想染指半分!
可不曾想,就在何吉勇率領攻擊組的戰士們即將抵達主峰之時,一顆炮彈落到了了他的腳下……
頭顱被炸飛,腹髒也是一團血肉模糊,而在他殘缺不全的屍身後面,是一條足足七八米長的血路!
我沒有勇氣去想象當時的戰況多麼的慘烈,只知道,又有一副忠骨,長眠在了南疆的大地之下。
戰後,為紀念何吉勇的壯烈犧牲,南京1師3團4連黨委為其追記了一等功,追認何吉勇為排長,攻擊組的成員們也集體榮獲一等功。
03 催人淚下的家書
一把自己做的三絃琴,平常何吉勇也是用它來為戰友們助興演唱;一個帶著血跡的軍用水壺;一封寫給母親的家書,這是何吉勇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念想。
在留給給母親的家書中,何吉勇這樣說:
親愛的媽媽:
您好!也許您在責怪我這個不孝的兒子吧?在您體弱多病需要人照顧的情況下,在父親離開的這些難熬的日子裡,您是多麼地希望我能夠回來一趟啊!可我卻並沒有如您所願,這一定讓您很傷心……可是媽媽,我希望您能原諒我,並非兒子不孝,而是這片富饒美麗的土地,已經被敵人的大炮轟炸的滿目瘡痍,所以,兒子不能後悔,不能離開,不能回來看望您,孝順您,因為在兒子的身後,是祖國的神聖領土,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
還記得在我童年的時候,您經常對我講的“要好好做人,待人要忠厚老實,要向雷鋒同志學習,要聽黨的話,跟黨走……”嗎?你還經常給我們講述著在舊社會時期的苦難,並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全家如今的幸福生活”。這些兒子至今都銘記於心,不敢忘記。是啊,黨給予我們的已經太多太多了,可兒子為黨做的事情卻少之又少,如今,終於到了兒子報答黨的恩情的時候了!
媽媽,自加入部隊五年來,兒子從未鬆懈半分,期望著能為黨,為國家,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媽媽,敵軍的大炮已經架在了風景優美的者陰山上,殺害無辜百姓,千方百計地阻撓和破壞我國的四化建設,破壞我們本該安寧和平的生活,吞食我國領土……作為炎黃子孫,作為一名軍人,作為一名黨員,兒子如何能忍得下這種欺辱?保衛邊疆,保衛百姓,是兒子義不容辭的責任……媽媽,您放心吧,我會英勇戰鬥,奮勇殺敵,不給您丟臉,兒子相信,您寧可要一個傷殘,為國捐軀光榮死去的兒子,也絕對不會要一個活著的敗徒!
媽媽,我即將去執行一項危險的戰鬥任務,如果我不幸犧牲,您千萬不要傷心,不要悲哀,因為您的兒子是為國家、為人民而死,是光榮而又勇敢的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步的。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您的兒子即使算不上是人中之傑,但一定會是鬼中之雄的。
親愛的媽媽,如果兒子犧牲,您老一定要多多地保重自己,我的哥哥、嫂子、姐姐、姐夫們會好好地照顧您的,您就放心吧!
此外,如果我犧牲了,黨組織會有兩千元撫卹金。對於這兩千元的撫卹金,兒子希望能這樣安排:
(1)伍百元給母親,兒子日後不能承歡膝下,這伍百元報答您老的養育之恩;
(2)伍百元當做廠幼兒園的建設費用。
(3)剩下的一千元就捐給我的母校——子弟學校,就當是兒子報敬母校的一點微薄之意吧!
望照辦! 祝全家好!
是怎樣的一片赤子之心,才會這般處之泰然地安排自己的身後事?
對於入黨參軍時的誓詞,他沒有食言;帶領攻擊組的兄弟們攻上2號高地,他沒有食言;保家衛國,守護百姓,他也沒有食言……
可是,在五星紅旗飄揚的高地之上,再也看不到那個揹著三絃琴的戰士的身影。
04結語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在我國領土受侵犯之時,正是有無數像何吉勇一樣的人民英雄,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血肉之軀抵擋住了敵人的炮火,在秀麗的者陰山上,在中越交界的老山前線上,鑄就了一道新的長城,永遠守護著身後的土地和百姓。
正是因為有他們的犧牲,我們的國家才能不受欺辱;我們才能在安定祥和的環境下肆意享受;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正是因為他們才永不褪色,為我們帶來那一抹希望的中國紅……
致敬老山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