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定居的老友回國探親,夫妻倆組建丁克家庭,真的是落得一身輕鬆!儘管沒有孩子,卻能夠將育兒問題談得頭頭是道。這也許是,旁觀者清吧!
她發現中國的父母有個“怪癖”:心裡想著不能溺愛,嘴上卻喜歡奉承。“在你家吃飯,你閨女吃完飯將碗送到了洗碗池,你就笑盈盈地誇她做得好。這不是三歲小孩就應該做到的嗎?”她苦笑著與我面面相覷。
“姨媽家的孫女放學回家後,進屋換好了衣服與我說話。姨媽眼睛發光地對她孫女說,你真棒!”“難道這不是孩子的本分嗎?”老友又付之一嘆。
父母的泰然自若,才是孩子需要的精神依靠┃山伯教育
我們80後的一代,在“謙虛、低調”的環境下成長,確實不願意延續這種教育模式。我們清楚“被肯定”的重要性,我們渴望自己的孩子樂觀、勇敢,甚至自信心爆棚,我們不希望他們自負,但似乎更不願意他們自卑。
但正如老友所發現,“做得好”、“你真棒”的讚美似乎幫助不了一個孩子建立完善的自信性格。片面的表揚還可能會擾亂孩子的認知,削弱他自我評價的能力。簡單地說,孩子可能更加“迷茫”,更加缺乏判斷力,更加聽不進去忠告。
00後、10後的孩子是在“讚揚、高調”的環境下長大的,是“快餐化教育”盛行的影射。家長們什麼都追求“速度”:作業寫快點,走路走快點,上課反應快點,吃飯吃快點,睡覺快點睡……家長們也喜愛追求“效果”:上課的效果如何,課後的反饋如何,課外班有沒有效果,保健品發沒發揮效果……如果孩子的成長能夠速成,我們也不用那麼辛苦了!我們父母都希望在說了無數個“棒”字後,成就一個自信滿滿的子女。但我認為,這是天方夜譚。
試想,如果孩子想當一名威武的軍人,那他首先要有強健的身體。對小孩子來說,就是要不挑食,多鍛鍊。其次要有堅韌的性格,對小孩子來說,就是要勇敢、堅強,不怕摔倒。再次要有豁達的胸懷,這對小孩子來說,就是要開朗、豪放、不能斤斤計較。只有具備這些特質,才能穿著戎裝,英姿颯爽的模樣讓人羨慕。但是我們家長,為時過早地獻出了自己的誇讚。讓小孩子們覺得只要能穿上軍裝,就是一名合格的軍人,而習慣、品性就疏於去培養了。
如果孩子想當一名儒雅的老師,那他首先要海量閱讀,其次要寫手好字,還要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只有這樣,他才能博古通今,才能夠桃李滿天下。但是我們為人父母,不能讓小孩子覺得只要能站在講臺上,就是一個稱職的老師了,而讀書、寫字就可以不去做了。
父母的泰然自若,才是孩子需要的精神依靠┃山伯教育
如果孩子想當一名美麗的空姐,那她一定要有挺拔的身姿,對小女孩來說,是不是就得均衡飲食,注重形體?學習舞蹈也是塑造完美形體很好的輔助。空姐還要具有迷人的微笑,敏銳的洞察力。這對於小女孩來說,就要讓孩子富有愛心,善於觀察。至於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和流利的英語,是成為空姐的硬性條件。我們的小女孩們是不是應該注重語言能力的鍛鍊?具備以上條件,才能跨越地界國界,飛向世界各地,向遊客提供周到的服務,向外界展示我們中國女孩的風采。如果是,我們家長們就不能夠再重複簡單粗暴地“奉獻”自己的讚美了,小女孩兒們覺得只要長得漂亮,長了高個子就能做一名合格的空姐了,而學英語、背古詩,堅持學舞蹈,她們自然懶得去管了。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做過一項研究顯示:不合適的表揚方式,對孩子有害無益。透過測試得出結論:諸如“你真棒”“做得好”此類誇獎語,會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孩子們或沮喪,或逃避現實,或不肯接納錯誤。
父母的泰然自若,才是孩子需要的精神依靠┃山伯教育
《奇葩說》中主持人說過:“讚美可以脫口而出,傷害要三思而後行。”當然父母不會傷害孩子,只是誇獎自己的孩子很容易,但衷心地讚美其實並不太容易。籠統、敷衍的語言,孩子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與其不走心的表揚,不如走心的鼓勵。
女兒小學上了本市最好的學校,語文家庭作業三年沒有得過“優”,是班裡名副其實的“良”字專業戶,孩子一度沮喪極了。我經常對她說:“不要著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下學期肯定就能得到優了。”四年級開始,她已經次次得“優”了,六年級她的作業可以作為範本作業在群裡展示。雖然,仍有很多同學可以替代老師板書作業了,但我仍然告訴她:“不要著急,上了初中,不是還有展示的機會嘛。”現在她會時常提起這件事,會樂此不疲地向朋友說叨。她說,老媽的“臨危不懼”,讓她釋然,讓她學著按自己的節奏一點點進步。與其表揚她作業寫得有進步,真不如在她遇到困難時,我們的泰然處之。
無力的表揚不應該再有了,隨口的誇讚也應該停止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別再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六神無主、忐忑不安,其實父母的安之若素,泰然處之,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內心安謐。
作者┃趙珀
編輯┃丄學號
來源┃山伯教育-專注禮育養育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