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孩子患了抑鬱症,父母往往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父母合格,給了孩子充足的愛,孩子多半不至於走到自sha這一步。
其次,一個人都已經痛苦到要自sha了,那得是怎樣的痛苦,這種時候還要求他想想父母的感受,那誰來想想他的感受?這種要求看似溫情,實則非常冷酷和過分。
所以那些指責自sha的孩子自私、沒良心、對不起父母的,請閉嘴好嗎,我看見你們這副譴責受害者的嘴臉就噁心!
父母沒有任何資格去指責自sha的孩子,對於他的痛苦,他的自sha,父母應該說的是對不起。可惜幾乎沒有父母會說對不起,而能認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傷害,能說出對不起的父母,孩子往往也不至於自sha。
能有自sha的孩子的父母,往往也不會覺得孩子解脫了。他們往往並不理解孩子,並不真的愛孩子,只會指責孩子“自私”“不孝”。他們當然會難過,只不過這種難過更多的是因為失去了一個自己的所有物,無法再依賴它,控制它;斷了一條血脈的延續;養兒卻沒能防老……
而那些自sha的孩子,即使嘴上還硬是說著“爸爸媽媽是愛我的”,潛意識裡恐怕也並非真的相信這句話吧,如果真的相信就不至於絕望到想死,只是真相太殘酷,即使死也不願意承認。
說什麼因為怕父母傷心,恐怕也是藉口。人總是有求生欲的,無論多麼想死,都同時會有生的念頭矛盾並存著,這時候就會找一些看似是為了別人而活著的理由。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對於這件事的態度是矛盾猶豫的。人的一切行為,本質上都是利己的。
其實我覺得,死亡並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無論生或死,都不得自由,要由別人擺佈,無法面對自己的內心,明明是受害者,卻還要對施害者感到抱歉。
**********更新***********
一個被父母傷害過的人,如果不能正視對父母的憤怒,那麼這種憤怒就會指向自己,引起抑鬱等問題;或者指向別人,導致傷害孩子,傷害伴侶,傷害其他無辜的人或物,這其中包含了對強者的認同,對傷害的合理化,傷害就是這樣傳遞的。
正視對父母的憤怒,是得救的第一步。
針對評論裡對於第一句話的質疑做一下回應:
抑鬱症是遺傳、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家庭(尤其是早期成長經歷和親子關係)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人遇到一些應激事件(比如失戀、落榜、親人離世等)而發生抑鬱,可能其實是早期負面經歷又一次被喚醒。成年後的許多創傷其實是在回溯童年的創傷,之所以無法承受,是因為沒有從童年的創傷裡走出來。看起來好像是因為某個“起因”而抑鬱,其實那可能只是個導火索,而更深層的原因在很久以前就埋下了。另一方面,成長關鍵期良好的親子關係能增強HPA軸(由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並導致心境障礙的關鍵部位)的調節能力,使得成年後更容易應付應激狀態,從而不易患抑鬱症。
還有評論說抑鬱症也可能是由神經遞質異常引起,但就我粗淺的瞭解,心境與腦內神經遞質的變化相關,是抑鬱症發生機制的幾種假說中的一種,“發病機制”和“病因”是兩個概念,而這種神經遞質的變化是抑鬱症的原因還是結果,目前還沒有定論。
**************************
看到有個回答說,讓題主去他們鄉下種地,每天頂著烈日勞作八小時,不幹完不許回家。那個回答反映了人們對抑鬱症的一個常見誤解:抑鬱症是因為生活太悠閒,缺乏勞動,以致沒事想太多導致的,是一種“富貴病”。但事實上中國的自sha率是,農村大於城市,女性大於男性,低收入者大於高收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