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學習,自己的腦海裡一定是會有著深深的陳舊性的一些“惡習”的。關於孩子的教育,關於孩童的陪伴,關於孩童的心理……透過親身陪伴,才知孩童的成長自有內驅,自有節奏,而且每個個體都有各自的獨特性,不揠苗助長,不強求同一,不違逆個性曲線。知道了這些常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陪伴中的遵循與落實。
兩歲五個月的二寶很萌,很可愛,也很有個性。小小的她很有獨立性,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比較明顯,生活的自理性和掌控性比較突出,存在感比較顯著,不輕易妥協,不懼怕“權威”,敢於“武力”堅守自己的權利,稍有不滿或不快,就會用大喊大叫“維權”;在外玩耍,不算合群兒,對“外來者”或想和她一同玩耍的小夥伴直接拒絕,只要她不願意,大人很難透過說服讓她“就範”或讓步,只要她認為影響她活動或者情緒的,無論大人還是孩童,她都毫不隱晦地表述不滿或者讓人家走開……客觀地說,這樣的場景下,讓我們感到“丟面子”是肯定的。
但是,有一點是二寶的優勢特徵,那就是不會主動或者無厘頭地去影響或者傷害別人,不主動對他人的行為造成干擾和破壞,只在對他人想參與和靠近她的活動或者領地作出才會作出明確的“隔離”!那一刻,二寶是不通融、不曲意、不合群兒的,而且態度堅決,絕不拖泥帶水。所以,我理解她,而且不刻意要求她改變,不對她實施“權威性”啟發,不因此對她實施負面懲戒和貶損。
在二寶明確體會到被尊重的前提下,我會把問題給她。“你想一起玩兒嗎?”、“你已經會說了,不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告訴人家,好不好?”、“蹺蹺板不是你自己的,誰都可以玩兒,換著玩兒才更有意思呢,是不是?”、“讓小朋友玩玩兒你的車,你再玩玩兒她的球,這叫交換、分享,你試試看,一定很有意思……”。我會把這些話語用在當下的場中,而且每次都說,但每次都不強迫二寶必須執行。
“不急,火候沒到呢”,我的理解和遵循。孩童就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而每朵花有每朵花盛開的時間和機緣。
欣慰的是,近日,二寶的“花開”忽然有了聲音。開始有選擇性的交流和交往,開始出讓一些自我的“主權”,開始在大人的提示下主動分享和交換。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只是引發,孩童的世界同樣遵循著哲學的路徑。
上午,在展園見到了非常熟悉的小玩伴,當時,二寶的手裡拿著兩塊兒乳酪。“送給江江一個,可以嗎?”,我在引發。話音剛落,二寶小跑著向江江而去,直接把乳酪送到了江江手裡。我站在後面,全程目視。“謝謝小妹妹呀!”江江奶奶的謝謝聲給出,我的點贊聲也到。“分享”一詞被我說了兩遍。二寶微笑,成就感、榮譽感在臉上呈現。
然後,兩個相差一個月的小寶寶開始了愉快的玩耍。比賽跑步,互換小跑車,互相分享小食品,快樂交往就這樣在兩個小傢伙之間開始……
離開時,江江和二寶說著“拜拜”,二寶目視著,沒有回應。我仍引導,但仍舊不強迫。
越來越明晰,靜待花開,很多時候考驗著看護者的寬容與等待。說著容易,其實很難。因為隔代的愛,非常容易陷入無序和溺愛,偏執與縱容,也很容易成為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