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清朝咸豐初年,江蘇省淮安府清河縣的縣令名叫吳棠。此人是舉人出身,道光末年進入官場,在淮安府擔任縣令。
史料記載,吳棠為官期勤於政事,關心民間疾苦,頗受百姓愛戴。可由於為官清廉,不與貪官汙吏同流合汙,屢遭同僚和上司刁難,鬱郁不得志,一直在七品縣令的位置上無法升遷。
可後來因為一件意外事件,錯送了300兩銀子,吳棠竟然因禍得福,飛黃騰達,一路升遷,官至四川總督,成了一位封疆大吏!
此事發生在咸豐初年的一天,正在清河縣衙門內處理政事的吳棠接到奏報:自己昔日的一位同窗好友不幸病死在為官任上,他的兒子護送其靈柩回鄉安葬,恰好路過清河縣,得知縣令吳棠是父親生前的同窗好友,便差人來通報。
聽聞好友病故的訊息,吳棠十分悲痛,本想親自前去碼頭弔唁,可縣衙內公務繁忙,一時難以脫身,他便安排了一位貼身僕人替自己前去弔唁,並送上300兩銀子的奠儀,以表心意。
僕人拿了300兩銀子趕往碼頭,遠遠地就見一艘客船上掛著喪葬儀仗,隱隱傳來哭聲,便認定是主人故友的喪船。走到近前,只見船上有兩位妙齡少女,正在輕聲哭泣,一問才得知死者是兩人的父親,生前官至副將,如今正要扶棺回鄉安葬。
主人故交生前也是官至副將,聽到此處,僕人沒有多想,便奉上了名帖和300兩銀子的奠儀。只見名貼上面工工整整地寫著:“清河縣縣令吳棠敬上。”兩位少女以為吳棠縣令與父親相識,便接過名帖和銀子,千恩萬謝送走了僕人。
可當她們開啟僕人給的包裹後,見裡面竟然足有300兩銀子,不免大吃一驚。兩人雖然是弱女子,但跟隨父親在官場多年,對官場上的一些人情往來多少有些瞭解。
一般官員靈柩回鄉途中,如果遇到同僚、故友在地方為官,都會送上一份奠儀,以表敬意,不過大都是10兩、20兩,就已經算是交情深厚了。這位清河縣令吳棠能送來300兩銀子的奠儀,說明他與父親肯定交情匪淺,可兩人為何卻從未聽父親說起過呢?
就在兩位少女一頭霧水之時,僕人回到了縣衙,將在碼頭的事情告訴了吳棠。聽了僕人的描述,吳棠感覺不對勁,病故的同窗好友只有一個兒子,並沒有聽說有兩個女兒啊,並且前來送信之人明確說過,是好友的兒子扶棺回鄉安葬,怎麼會變成兩個妙齡少女呢?
於是吳棠又派人前去打聽,才得知碼頭上一共停著兩艘喪船,僕人將名帖和300兩銀子送錯了地方。那艘船上載著的是曾任皖南道、湖南副將的葉赫那拉·惠徵。
此人是滿洲鑲黃旗,咸豐元年出任安徽皖南道,恰逢太平軍進攻安徽,他不戰而逃,被咸豐皇帝罷官奪職後鬱鬱而終。
惠徵死後,留下孤兒寡母護送他的靈柩回鄉安葬。那一年,長女赫那拉氏·杏貞年僅18歲,因為妹妹、弟弟年幼,只能由她負責帶著父親靈柩和全家人北上回鄉。
俗話說“人走茶涼”,何況惠徵是被罷官奪職,死後親朋好友都敬而遠之。沒有收入,也沒人幫助,為父親置辦喪葬用品幾乎花光了家中僅剩的一點錢。自踏上北上之路後,一家人窮苦潦倒,甚至有時連吃飯都成問題,很是悽慘。
雖然吳棠很同情惠徵的家人,可300兩銀子對於他來說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他打算差人前去要回來。可縣衙的師爺卻阻止道:“大人,我聽說船上的少女是滿洲官宦人家的女眷,此次入京是要參加選秀女的,萬一那兩個少女被選入宮中,將來肯定不會忘記您的大恩的!”
吳棠也覺得師爺的話有道理,於是又帶上300兩銀子,親自去弔唁了同窗好友,之後又去惠徵的喪船上進行了祭拜,並看望了他的家眷,送上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
吳棠的仗義相助,讓一路上歷盡艱辛,遭受很多白眼的赫那拉氏·杏貞感動不已,帶著妹妹弟弟表示,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的大恩大德,全家人將來如果能夠出人頭地,一定會報答他的恩情。
送走了惠徵一家,吳棠繼續在清河縣當縣令。後來太平軍攻佔揚州,淮安府人人自危,富戶、百姓紛紛逃跑避難,甚至一些官員都望風而逃,但吳棠卻鎮定自若,他一面上奏朝廷搬救兵,一面聯絡鄉紳籌款募兵,短短几個月,便聚集了數萬大軍,一舉擊潰了太平軍。
可就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官員,卻遲遲得不到重用,在縣令的位置上一當就是8年,才補授了一個徐海道員(四品官)。本來吳棠已經對官場失望透頂了,對升職也不抱任何幻想了,只期望能夠平安退休就心滿意足了。
可到了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後不久,他突然被提拔為江寧布政使,代理漕運總署,從此前的四品,一躍成了從二品的大員。
但這僅僅是開始,在此後的八年時間裡,他的官職不斷高升,猶如坐了火箭一般,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他在同治年間的履歷:
同治二年(1863年)實授漕運總督;
同治三年(1864年)署江蘇巡撫,次年署理兩廣總督;
同治五年(1866年)調任閩浙總督(正二品),加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書銜;
同治六年(1867年),調任四川總督;
同治十年(1871年)署成都將軍。
這份履歷的升遷速度之快,在歷史上絕對是極其罕見的。從1849年考中舉人進入官場,吳棠熬了十幾年,不過補授了一個四品的道員。可從同治年間開始,他如同開了掛一般,僅僅兩三年,就成了獨掌一方大權的封疆大吏,而這背後的原因,就是當年他錯送了300兩銀子給那位18歲的妙齡少女。
當年那位18歲的少女赫那拉氏·杏貞回到北京後,參加了選秀女,結果被咸豐皇帝選中,被封為了“蘭貴人”。後來她為皇帝生下了唯一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淳,晉封懿貴妃。
1861年,咸豐皇帝病死,愛新覺羅·載淳即位,是為同治皇帝。作為皇帝的生母,她被尊稱為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
參考文獻:《崇陵傳信錄》·清·惲毓鼎/ 中華書局 /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