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一位中國人而言,除了美國是最值得提防與重視的國家外,已經軍事衰落卻文化繁榮的日本,是最值得我們警惕的。雖然在二戰時期,日本妄圖獨吞中國,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在政治意義上是徹底失敗了,但是從日本政治界、文藝界各類極右翼分子(包括潛在右翼分子)看來,在文化上入侵中國,依舊是一個選擇。
對於不少人而言,“文化入侵”這個概念的淵源彷彿十分久遠,貌似可以追溯到古代時期。但真正瞭解歷史的人都清楚,實際上,這個概念最早是由民國時期的大量愛國青年,與陳獨秀為代表的革命先輩們,聯合提出的一種帝國主義國家對被殖民國家的“文化戰爭”戰略。而在這裡的帝國主義國家,就是指當時還處在大正、昭和年間的“日本帝國”。
當然,除了日本人外,當時諸如英國、法國、美國等侵略者們,也透過對中國輸出文化宣傳產品,聯合西方宗教勢力,對中國各地區有組織地傳播西方價值觀,妄圖讓中國人心甘情願地成為繼印度之後,“第二個英國女皇上的皇冠”。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當時,有不少中國有識之士提出,要聯合人民共同抵禦西方侵略者的文化戰爭時,也同樣要釐清一個概念,即“在保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不能全盤否定西方價值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中國以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式,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文化強國。”
由此可見,在這種客觀思想指導下的“文化抗戰”行動,不僅是切合當時的實際需求,避免原教旨主義、極端主義、激進主義的,也對今天中國人看待日韓、歐美文化的入侵,有一定程度的辯證性思維借鑑。
在瞭解日本的文化入侵時,我們希望每一位中國網友都明白,對海外文化的湧入切忌全盤否定,吸取百家之所長,融合中國優良傳統,形成本地特色;但對於夾帶私貨、不懷好意的侵入,我們應當禁止糟粕危害中國國家安全。
那麼,言歸正傳,雖然現在的中國已經走向了軍事、經濟崛起,但是中國在文化領域還在不斷髮展當中。這對現在的文化輸出大國日本而言,必然是一次“見縫插針”的機會。正因如此,日本政府對本國的文化輸出尤為看重,就算在“侵華行動”那次戰爭中,日本失去了一次軍事機會,但是在中國尚未徹底崛起的文化領域方面,日本人終究還是躍躍欲試的。以下三點滲透方向,對我們而言,最需要了解與警惕!
第一個滲透方向,就是從中老年人關注較多的嚴肅歷史、文化方向入手。多年以前,就有日本專家提出過“崖山之後無中華,明朝亡後無華夏”的荒謬看法。在他們看來,在崖山海戰結束,宋朝滅亡,蒙古人在中華大地上建立元朝後,中華文明就“不存在”了,就算明朝復興了一次,在清朝建立後,華夏最終還是徹底“滅亡”了。
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這種觀點是經不起推敲的。若中華文明真的在元清時代所滅,那現在的中華優良傳統之傳承,以及中華民族理念之根又是從何而來呢?像這種觀點,究其原因還是“日本亡華之心不死”的核心所在!日本人深知,若要消滅一個民族或文明,最好的辦法並不是屠殺其人種,而是滅絕其文化。
在二戰時期,日本人在佔領區大搞日文教育,給中國青少年灌輸日本文化,到了現代,日本人仍試圖在歷史文化領域對中國發起進攻,想透過混淆歷史真相,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思想,從而讓中國人在歷史文化領域全面混亂,從文化戰爭中達到“倭寇亂華”的目的。
而從目前的狀況看,中國已經有了強大的文化內宣實力,就算日本再怎麼從歷史文化領域滲透,諸如打著“中日文化交流”的名義,對某些中老年人強加“日本價值觀”等,然而,這對於中國政府的“大內宣行動”來看,無疑是徒勞的。畢竟,真正對中國人民好的,讓百姓感受到實惠的,是中國政府,而不是日本專家。
第二個滲透方向,則是從青少年感興趣的娛樂方面入手。眾所周知,日本在動漫、遊戲領域在全球範圍內都有著極高的熱度,甚至某些作品還超越了美國、韓國等文化輸出強國。平心而論,曾經的日本娛樂藝術界確實存在不少左翼反戰人士,他們的作品值得品鑑與學習,但是在右翼勢力興盛的當下,日本文娛內容總會不可避免在向中國輸出時,夾帶右翼思想的“私貨”。
這種右翼私貨一般反映在某些日本遊戲、日本漫畫、日本動畫番劇中,雖然目前來看,這種思想滲透很難被察覺,也很難說是否對中國年輕人有效果(注意:愛看日漫與敵視日本右翼分子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所以像這樣的潛在思想滲透,通常都是潤物細無聲的。不過,恰恰是這樣潛在教唆“反華親日”理念,已經能對不少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年輕人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了。
例如在這些年裡,有坐擁上百萬粉絲的影片博主,為了吸引粉絲眼球,竟在某嚴肅場合跳日本“宅舞”,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該博主也在事後宣佈退網。
再者,各類新媒體平臺出現詭異的“精日分子”,叫囂支援日本、宣揚軍國主義思想,甚至還有現實中的精日分子身穿日本軍服,或是在私家車上貼反動詞彙。由此可見,像日本這樣潛移默化的,用娛樂產品滲透中國,無疑是極其值得我們警惕的!
第三個滲透方向,就是從“兒童思想”,或者說針對兒童的三觀塑造方面入手。例如,在中國兒童必然會接觸到的一些低齡向動漫方面,以及中國兒童很大機率會喜歡上得玩具、對兒童自身必然會了解的課外書等方面入手。
對於很多國人來說,中國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玩具製造大國,但當中國負責製造玩具,而日本卻擅長“定義什麼是玩具”的時候,從文化滲透這一塊來說,中日兩國之間就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差距需要追趕。
早在冷戰時期,“動漫外交”就成為了日本右翼政府傳播日式價值觀的“文化戰爭武器”。對於日本來說,他們的自然資源是相當匱乏的,但是日本擅長加工製造,文化創作的實力,讓日本右翼分子們看到了野心實現的可能。
在多年以前,曾擔任日本外相的麻生太郎透過演講,就向世界宣佈過日本將會繼續用文化輸出的戰略,來宣揚“大和民族精神”,也正是在那時,日本提出了“動漫外交”的策略,妄圖用動漫文化的輸出,讓日本從中國大賺一筆的同時,又讓中國新一代兒童們熱衷於來自日本的低齡向動漫,希冀於用動漫,讓未來的中國人“成為日本精神之奴”。
從這三點原因來看,日本對中國的文化入侵,需要長時間保持,高強度輸出、廣泛覆蓋各年齡層人群(針對中國的中老年人、年輕人、兒童),才能達到初步滲透的效果。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政府要整頓文化產業,打擊不良日本娛樂產品,引導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之原因。
說起來,自從唐代開始,日本就一直對中華文明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巨量的自然資源垂涎不已。只是現在的中日實力對比早已今非昔比(比起二戰時期來看),中國遲早會迴歸到屬於他的世界位置,而給混淆歷史、賊心不死的日本人,統共留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在中國完全實現文化崛起,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後,日本還能用什麼東西來侵入中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