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丘吉爾曾經和德國的大獨裁者希特勒在一次政府要員會晤中見過面。在會晤中某個閒暇的下午,兩人在花園中邊走邊談。來到一個水池邊時,為了緩和所談話題的嚴肅氣氛,也為了暗示一下自己的必勝心態,丘吉爾忽然提議跟希特勒打個賭:看誰能不用釣具將水池中的魚捉起來。
希特勒心想:這還不容易!誰不知道死魚會漂到水面上來,我先把魚打死,等它們漂上來我伸手一抓就是!想到這裡,他拔出手槍便朝池中射去,但由於-到水裡子彈就會失去威力,所以接連七八槍之後,水面上還沒有一絲死魚的影子希特勒尷尬無比,只好搓搓手說:“我放棄了,看你的吧。”
只見丘吉爾不慌不忙地把一把小湯匙從上衣口袋裡掏了出來,然後走到池邊蹲下身去,開始一勺一勺地往池外舀水。
“啊?”希特勒大聲喊道,“你開什麼玩笑!這也太慢了,得等到什麼時候啊!"“這辦法是慢了點兒,”丘吉爾笑眯眯地回答道,“可是你不得不承認,最後的勝利必然是屬於我的。”
——故事選自《小寓言 大智慧》百說不如一做章
人智感
一事當前,人們的通病是尋找“多快好省 的巧方法,一旦巧方法無濟於
事,便立刻宣佈放棄。其實,笨方法也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無計可施之際,
何妨一試呢?
每天都有一些“聰明人”在尋找成功的捷徑,可以讓自己繞開漫長的奮鬥過程,迅速成功,殊不知,那些真正的聰明人,卻都在暗暗地用著“笨辦法”。
小米公司短短几年迅猛發展起來,與雷軍的“笨辦法”息息相關。
雷軍說,企業要長足發展,就要用最好的人,在核心人才上面,一定要不惜血本。創業初期,他的主要精力就在找人上。但是畢竟跨了行業,連基本的行業內的人才名單都沒有。
那怎麼辦?雷軍用上了他的笨辦法:“如果沒有名單可以聊,你可以先問問自己,你最希望自己的合夥人是哪個公司?然後就去那個公司樓下的咖啡廳等著,看到人就拉進來聊,問這個公司的人誰在這項工作上面最棒?聊一圈下來,就會有名單了。然後按照名單上的人請吃飯,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不斷嘗試,直到成功。”
為了找到一個非常出色的硬體工程師,雷軍曾連續打了90多個電話。幾個合夥人輪番和他交流,整整12個小時,才說服工程師加入。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需要我們創新求變、彎道超越,避開一切笨拙的方法,但是,成功者往往用的是笨辦法。
胡適說過:“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
旅美作家嚴歌苓的作品深入人心,作品中的細節真實細膩,讓讀者身臨其境,很多人佩服她的想象力,其實,她用的也是笨辦法:
寫《寄居者》時,為了瞭解上世紀40年代猶太人在上海的生存場景,她翻遍了資料,連當時的香水牌子、裁縫店構造、舞廳情況都一一記下。
不僅如此,為了掌握英語寫作,她三十多歲開始學習英語,從一個英語盲,成為考上兩個藝術院校寫作系的留學生。
即便如此,她在哥倫比亞藝術學院學習初期,還是因為英語文學基礎薄弱,被同學遠遠甩在後面。
別人一個小時讀50頁,她一個小時才讀10頁,別人一節課就能寫一篇小說,她半天才磕出一段白描。但是,到了期末,她成了班上唯一拿滿A的學生。
後來,在一次訪談節目中,一個香港大學文學系研究生問:“您是怎麼做到的?像我們這種基礎來說相對較好的學生,也未必敢跑到美國去,還一下子拿到那麼好的成績。”
嚴歌苓答:“聰明人,用的都是笨功夫。”
國學大師錢穆說過:“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更努力,而是比你聰明的人,都在偷偷地下著“笨功夫”,用著“笨辦法”。
褚時健老先生八十歲種橘子翻爛幾十本科普書籍,成為行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