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說,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鬥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孫中山1894年從檀香山創立興中會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擎起反清革命旗幟起,就得到他大哥孫眉的慷慨捐助。之後,孫眉長期支援胞弟孫中山開展艱苦卓絕的革命事業,傾其所有,以致破產,最後也義無反顧投身革命洪流之中。孫中山與胞兄孫眉攜手革命,一幕幕歷史往事感人至深。
兄弟雙雙投身革命
孫中山獻身革命,生活儉樸,追隨孫中山革命多年的日本友人宮崎寅藏對之非常瞭解,曾撰文說:“若為了幫助窮苦的朋友們,或為達到革命的目的,孫先生是相當敢用錢的,但他自己的生活,卻非常簡單而樸素,既不喝酒,更不花不必要的錢。有電車的地方,他一定坐電車;而就是要坐小包車,也是算得很精,從不隨便亂花。不管天氣怎樣,他經常帶著大衣和洋傘走路。這樣,萬一下雨,他還是一樣可以去任何地方。”
可在1909年,章太炎、陶成章掀起了一股倒孫潮,稱孫中山將各地同志的捐款據為己有,“借革命以騙財”,家中發了大財。接著,陶成章又糾合李燮和等人,以川、粵、湘、鄂、蘇、浙、閩七省同志的名義,起草了一份顛倒黑白的《孫文罪狀》,指責孫中山在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存有鉅款,孫眉在九龍建造的房屋全是用孫中山的匯款。他們對孫中山的誹謗,欺騙了革命同志,並在華僑中產生惡劣影響。孫中山對此十分氣憤,同年l0月下旬,他在巴黎吳稚暉辦的《新世紀》撰文揭露陶成章之流的誣衊。他寫道:“以我為‘攫利’,而不知我於未革命以前,在社會上所處之經濟界中固優勝之地位也。若不革命,則我之地位必不失,而世人所欲圖之快樂我無不得之,革命‘攫利’雲胡哉?且當日圖廣州之革命以資財贊助者,固無幾人也。所得助者,香港一二人出資數千,檀香山人出資數千,合共不過萬餘耳。而數年之經營,數省之聯絡,及於羊城失事時所發現之實跡,已非萬餘金所能辦者,則人人皆知也。其餘之財何自來乎?皆我兄及我所出也。又庚子惠州起兵及他方經營接濟,所費不下十餘萬元,所得助者只香港李君出二萬餘元,及一日本義俠出五千元,其餘則我一人之籌獲而來也。自此吾一人之財力已盡,而緩急皆賴家兄之接濟,而妻子俯蓄亦家兄任之。是從事革命十餘年以來,所費資財多我兄弟二人任之,所得同國人及日本人之助者前後統共不過四五萬元耳……”
孫中山的胞兄孫眉
當時,不明真相的華僑和南洋革命黨人曾派人到香港調查,但調查人看到的則是孫中山九龍的家裡只有幾間舊房子,此外一無所有;至於孫眉的家,是自己修的草房,並靠耕種度日。孫眉破產的直接原由在於他為革命慷慨解囊。此時,調查人不禁驚問:“假使先生為革命發了財,把錢寄到家裡去,為什麼家裡的房子,家裡的人,還是這樣蹩腳呢?”至此,事實真相大白於天下。在困境中的孫眉仍關心和支援孫中山革命,不遺餘力地直接參與了辛亥革命爆發前的多次重大活動。
為革命無錢為母落葬
1910年2月29日,楊太夫人病危,曾經腰纏萬貫的孫眉此時已無力為母親治療,不得已從香港致電告知正在檀香山為革命籌款的孫中山,希望胞弟馬上匯款接濟。孫中山想到大哥此時要求匯款,一定出於無奈,趕忙籌集1000元港幣匯去。
1910年7月上旬,孫中山從美洲轉道日本赴南洋,途經香港,本想登岸看望母親,可香港當局禁止他登岸,不得已只好請人把已雙目失明的母親接到船上相見。十多天後的7月19日,楊太夫人在九龍病逝,享年83歲。
儘管孫中山不能到母親靈前行孝,但孫眉完全理解胞弟,沒有絲毫責備。當年富甲一方的“茂宜王”,此時竟無錢為母購棺下葬。正當孫眉一籌莫展之際,南洋的革命黨人募款匯來千元,並得好友、同盟會會員羅延年協助辦理喪事,將楊太夫人安葬在新界西貢濠湧百花林。為了保守秘密,楊太夫人的墓碑只寫“香邑孫門楊氏太君墓”。
1901年一家於檀香山合影,中為楊太夫人,後排左五孫中山,左四孫眉
在送走母親不久後的1910年9月,孫眉的革命活動被清政府偵悉,清政府駐檀香山總領事梁國英給內務部密報:“孫文胞兄孫微(眉)在九龍種植,接受外洋軍械,供給土匪。”於是,清政府買通當地警察,秘密拘捕孫眉並擬押解到廣州。幸得在尖沙嘴水師警署警員、革命黨人羅延年獲悉,馬上通知革命黨人設法營救,以孫眉系美國籍,要駐香港的美國領事出面前往警署交涉,嚴正宣告如香港不喜歡孫眉,可令他自由離境,不得解他到不願去的地方。9月26日,香港當局致函美國領事館通告孫眉被驅逐事。28日,孫眉因“運動勞工入黨事”,被港政府驅逐出境,解往澳門。由此,清政府蓄謀的險惡計劃以失敗而告終。
孫眉只好將農場土地交還陳少白,與楊德初等赴廣州灣,化名“黃鎮東”,以“三泰利”商行為秘密聯絡站,將全部精力投入革命活動,聯絡廣東南路的義軍。因他的地位和聲望,革命黨人稱他為“黃大哥”。
1910年10月2日,孫眉乘日本郵輪抵新加坡。11月18日,他在馬來西亞庇能參加了由孫中山約集黃興、趙聲和胡漢民等召開的秘密會議,籌劃廣州起義。這次會議,促成了廣州黃花崗起義,直接推動了辛亥革命的爆發。會後他奉命潛回內地,積極投身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負責聯絡革命同志及會黨人員的任務,策劃新軍起義。由於他年高德劭,在革命黨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大家都尊稱他為“眉公”。他憑藉自己的威望,招募革命同志加入同盟會,從者甚多。他還擔任香港南方同盟會支部副支部長,代孫中山簽發委任狀等工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孫眉組織民軍響應,收復雷州半島各地。直到11月9日廣州光復,他才返回廣州。
孫中山極力反對大哥從政
1912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孫中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因都督陳炯明多次揚言要辭職,於是廣東黨政軍各界各自推舉都督,電請孫中山任命,其中以推舉孫眉的人最多,南京總統府接到大量這類電文。當時的教育總長蔡元培也是積極支持者。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與同僚合影
其實,早在廣東光復後,因有部分同盟會會員和華僑不滿先後任都督的胡漢民、陳炯明,社會各界提議推舉孫眉為廣東都督的呼聲甚高。當時孫中山從歐洲返國,途經香港,與大哥見面時就表示,政治非大哥所長,勸他勿涉足政壇。儘管孫中山念及大哥對革命貢獻甚多,又有辦理實事的才幹,德高望重,但他經過再三考慮,決心改變用人唯親的陋習,在復蔡元培的信中說任人“唯才能是稱”。同年2月12日,他覆電廣東各團體及各報館,解釋為何不能委任孫眉為都督的原因,其中說“家兄質直過人,而素不嫻於政治,一登舞臺,人易欺以其方。粵督任重,才淺肆應,決非所宜。若為事擇人,則安置民軍、辦理實業,家兄當能為之。與其強以所難,將來不免覆悚,何如慎之於始。知兄者莫若弟,文愛吾粵,即以愛兄也”。
孫中山同時致電孫眉,力勸他不要出任廣東都督。而且又致陳炯明及廣東各界電,明令陳炯明必須繼續擔任都督,任何團體都不得再推選其他人擔任都督。他還在給其他人的電文中懇切地說“家兄之事,文期期以為不可”。他甚至於電請大哥立即離開廣州。但是,孫眉難以理解孫中山的大公無私,對胞弟大為不滿。不久,他竟帶了一批人從廣州北上南京理直氣壯地去找孫中山。孫眉臨行前在給兒孫昌的信中說此行是“與你叔商量國事”。
孫中山侄子、孫眉之子孫昌(右)也參加了革命
孫眉到南京後,要親自和孫中山面談。但那時孫中山工作繁忙,拜訪總統的人都要等秘書安排。等久了,孫眉顯得煩躁不安,繼而勃然大怒說:“如果阿文是大總統,我則是大大總統。”過了一會兒,孫中山出來熱情接待孫眉及其隨從。孫眉一見孫中山,立即向他痛陳讓位給袁世凱的失策,又指責胡漢民、陳炯明兩位都督施政上的失誤。
孫中山耐心地聽孫眉滔滔陳詞。但他最後仍力勸大哥不要干預政事,要息影林泉,以娛暮景。這令孫眉大失所望。
恰巧此時,廣東軍人龍堇光又來電推舉孫眉為廣東都督,孫中山立即命人覆電說:“素知兄不能當此軍民大任,毋誤粵局。”孫眉覺得胞弟如此看低自己,既難過又不服氣,但再說也無濟於事,只好憋了一肚子怨氣,憤然離去,立即乘火車返回廣東。
孫眉離開南京後,推薦他為廣東都督的函電仍不斷呈現在孫中山眼前,可他始終不為所動,堅持原則,直到辭去臨時大總統,仍沒讓他的大哥涉足政壇。
兄弟情深言歸於好
1912年5月27日,孫中山回到了闊別17年的故鄉翠亨村。其時,孫眉雖然仍因未能當都督悶悶不樂,但仍組織鄉人籌備迎接孫中山回鄉。他一方面為曾官至臨時大總統的胞弟感到自豪,也感到自己的功勞比誰都大;另一方面為孫中山堅決不同意他出任都督感到委屈,所以,當他見到孫中山後,難抑一腔怒氣,甚至拉著孫中山的衣襟質問他。
孫眉當著親朋的面責備孫中山,有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一直感到有愧於為他們兄弟倆遭受苦難的鄉親。他曾打算任都督期間,將下沙的海灘築起圍堤,以增加許多良田,有足夠的糧食供翠亨九堡的鄉親食用。當時,許多人對孫眉寄予厚望,連在南京總統府當秘書的徐自松和高鞏厚等人都追隨孫眉,準備大展宏圖。結果,孫眉的都督夢未能實現,一切也就化為了泡影。孫眉想到這些,不禁老淚縱橫。
孫中山深知大哥率直的脾氣,歷來對之尊敬有加,默默地聽著,待他平靜下來後,才微笑著說:“你是我的大哥,家裡的事我聽你的,但國家的大事就不能那麼隨便了!”接著又說:“你一向經營生意,是有經驗的,現在還是做生意好,何必去熟就生呢?再說,在共和國當官,就是做國民的公僕,也不是為個人爭權奪利啊!”
孫眉不但性格豪爽,為人仗義,更是個深明大義、深愛著胞弟的人,他聽了孫中山懇切而有道理的勸慰,一時語塞。過了一會兒,他拉著弟弟的手說:“為兄先頭火氣大了一點,請原諒吧!”隨後,高高興興地和孫中山及家人在家門口合影留念。
1912年5月孫中山(左四)與孫眉(左五)等在故鄉翠亨合影
當天晚上,孫眉與孫中山在家門口空地上設宴數十桌,宴請了翠亨及石門九堡60歲以上的老人,孫中山和孫眉先後登臺講話,感謝鄉親父老對革命的支援,並對因受清政府迫害的鄉親表示衷心慰問。孫中山深情地說:“我離別九堡幾十年了,這幾十年,九堡父老民眾為我兄弟二人受了不少苦,如徐貴坐監七八年,現已放出,在香港。我們的鄉里將來也是要建設好的,我們將來要為九堡做些事業的。”孫中山的這番話,也正是孫眉對故鄉父老鄉親的心聲。(沈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