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國銀行總行在進行內部審計查賬時,發現了一筆12000英鎊的存款,而這筆存款竟是在1967年7月8日以周總理的名義存的!
從1958年開始周總理每月的工資是400元錢,他的夫人鄧穎超每月工資是347元錢,根據統計,兩人從1958年到1976年工資總收入是161442元。
周總理向來清正廉潔,大公無私,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這12000英鎊又是怎麼回事呢?按照匯率這12000英鎊摺合人民幣是82308元,這筆錢在當時可是鉅款,那麼這筆錢又為何會以周總理的名義存入中國銀行呢?這錢真的是周總理個人存款嗎?
中國銀行在當時查出這12000英鎊後,立刻就上報給上級領導,領導收到報告後十分重視此事,立馬就派人對這筆存款的來歷進行了調查。可是結果沒想到,透過調查這筆存款竟然牽扯出了半個世紀前的一段故事。
這件事還得從1940年說起,那是正值二戰時期,德國對英國倫敦進行了長達10個月的轟炸,一個22歲名叫多利的英國女孩因為公司被毀,被迫失業,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她找到了和前公司同一棟樓的中國銀行倫敦分行求職,想要應聘櫃員。
中國銀行倫敦分行是我國在歐洲的一個重要金融樞紐點,它不只負責英國的業務,還負責整個歐洲和非洲的分行業務。
而多利因為之前在貿易公司工作過,有相關的辦公經驗,加上人也機靈,就順利的被錄用,成為了中國銀行倫敦分行的一名外籍員工。
多利的工作不只要在櫃檯做出納和接待日常辦理業務的客戶,同時還要給在海外的國民黨海員發放每月的工資,辦理匯款等。
多利和這些海員打了一段時間交道後,慢慢也熟悉了,她發現這些海員染上了和英國男人一樣的壞毛病,只要一領到工資後就去吃喝嫖賭抽,大肆揮霍。
為人正直的多利知道中國和英國一樣,正處於危難時刻,遭受著法西斯國家的侵害。因為她體會過戰爭的殘酷和對人民帶來的傷害。她不願看著這些海員對自己國家的安危不管不顧,肆意揮霍工資,便多次勸說這些中國海員捐錢支援自己的祖國,早日將入侵者趕出去。
海員們醒悟後,就讓多利給自己辦理匯款業務,而多利也在自己的權利之內儘量給他們降低手續費來幫助他們。因此,業績出色的多利也因為自己的正直備受領導和同事們的喜愛。
可是在1944年冬天,多利卻受到了他人的針對。
當時正值國內抗日重要時期,為了幫助國內老百姓和戰士們順利趕走入侵者,中行倫敦分行在櫃檯上設立了兩個募捐箱。
一個募捐箱是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設立,名義是給中國政府募捐,另一個是則是紅十字會的。
往中國政府的募捐箱裡捐的錢,經常會被負責募捐的國民黨募捐官員們侵吞,中飽私囊。多利知道此事後,就把宋美齡的募捐箱放到櫃檯下面,把紅十字會的箱子放在櫃檯上面,讓人都往紅十字會的箱子裡捐。
多利的這個舉動惹怒了負責募捐的國民黨官員,因為多利擋了他們的財路,於是直接找到銀行,然後以私藏政府募捐箱為名義,要求銀行開除多利。
雖然銀行經理知道多利是正義的,不想開除她,但是迫於壓力,還是不得不選擇向這些貪官汙吏們屈服。
這個時候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劉本堃站了出來,他與銀行據理力爭,最終幫多利保住了工作。
而這兩位富有正義感的年輕人,也因此相識,逐漸走到了一起,並在1949年結為了夫婦,婚後多利還給自己取了箇中文名——劉道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而此時遠在倫敦的中行人面臨了一個選擇,此時英國並沒承認新中國,他們需要選擇是倒向在臺灣的國民黨政府,還是迴歸祖國的懷抱。
由於新中國剛從戰爭中脫身,國內百廢待興,急需資金刺激國內經濟,而中行倫敦分行手上握有大量外匯,能給新中國的建設起到很大的幫助。
周總理為了保護這些國家資產不被國民黨給轉走,就在中國銀行設立了總管處,通知海外各行工作員工,凍結資產,等待接收 。
而中行倫敦分行裡的員工此時各懷鬼胎,倫敦分行的領導傾向國民黨,他不願意接受總管處的管理,而且還準備把分行內的外匯轉移到臺灣。
心在祖國的劉本堃為了對抗領導,聯合其他4人組成了5人起義小組,而當時倫敦分行也就只有10多個員工。
於是他們5個人以中行的名義找到了倫敦的匯豐銀行,開了一個英鎊賬戶,而且還規定必須有他們5人中的人簽字,這個賬戶裡面的錢才能進行提取。同時向北京中行總管處傳送電報,表示願意和祖國人民站在一起,等待總行的接收。
也正是在他們5人的努力下,保住了大量外匯。劉本堃在事後也被總行任命為襄理,生活條件也一天天的好了起來。
雖然劉本堃和劉道蕊一直在倫敦生活了十年,也買了房子車子,但是他有一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那就是回到祖國的懷抱。
劉本堃和妻子劉道蕊說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劉道蕊竟然沒有反對,而且還願意和他一起回中國,並且放棄英國國籍,加入中國。要知道,建國初期國家十分的困難,人民的生活條件要遠遠落後於英國,可見劉道蕊能做出這種決定是下了多麼大的決心。
於是在1957年,劉道蕊放棄了英國國籍,加入了中國國籍。並在十年後,也就是1967年初,經過中行總行的批准,劉本堃低價變賣了倫敦的家產,帶著妻子劉道蕊踏上了回家之路,
回國後的夫妻二人,繼續在中行工作,雖然生活沒有在英國時那麼的安穩,但是他們仍然沒有想過回到英國,而是繼續堅持建設新中國。
他們將變賣房子的12000英鎊透過銀行匯給了周總理,並且還寫了一封信,夾雜在12000英鎊的匯票一同寄給了周總理,希望周總理將這筆錢用於國家建設。
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周總理在接到信和匯票後,當即做出了批示:個人存款,國家不能接收,儘快找到捐款人,將錢退回去。
但是因為正處於一段特殊的時期,尋找捐款人的工作一直沒法正常進行。為了保證這筆錢的安全,負責調查的工作人員就以周總理的名義把錢又存入了中國銀行,而這筆錢也在中國銀行一躺就躺了三十年。
1997年,中國銀行找到了當時負責調查的工作人員,瞭解情況後,決定繼續執行當年周總理的指示,找到捐款人,要將錢退回去。經過反覆查詢,終於找到了劉本堃夫婦,要將這筆錢連本帶利共計467000元退給他們。
雖然此時劉本堃夫婦的退休生活並不好,但是他們堅決不肯收回這筆錢。後來經過協調,他們決定將這筆錢捐給中國銀行,成立劉本堃基金,用來獎勵給銀行內優秀的員工。
1998年,劉本堃因病去世,而劉道蕊也在2013年3月走完了她的一生。
基辛格在他撰寫的《論中國》一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我認為中國最大的幸運,是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竭盡全力地保護她。”
劉本堃雖然多年在外漂泊,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身上流淌的是炎黃之血。即使生活再困難,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國家做貢獻,因為他知道,沒有國有怎麼會有家呢?沒有大國崛起又何來小民尊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