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愚夫碰見一顆柳樹,樹幹很粗,樹幹下方盤桓些一些樹瘤。愚夫由此聯想到“柳樹”一詞的來源,在此說與諸君。
“柳”這個字很明顯是個形聲字,從木卯聲。而“留”字則也是卯聲字。因此,“柳”和“留”在音理上存在通假的可能性。而樹瘤的“瘤”又是從“留”得聲的字,因此,“柳”和“瘤”在音理上也存在通假的可能。准此,“柳”“瘤”“留”並一聲之轉。這是它們在聲音上的聯絡。如果它們僅僅在聲音上有聯絡,那也不能就說它們有必然的意義聯絡。愚夫之所以會把它們聯絡起來,還在於“柳樹”樹幹很容易生“瘤”,就是一個一個的圓疙瘩,那麼柳樹的命名和瘤子的存在,應該不是偶然的巧合。愚夫認為,柳樹的命名來源,很大一方面來自於它的樹幹容易產生樹瘤。因此,“柳樹”實際上是“瘤樹”的同音假借。而“柳”和“留”的關係,涉及到了柳樹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意象問題。
愚夫上一段講到柳樹之“柳”來源於其樹幹常見的樹瘤之“瘤”。而“柳”和“留”的關係涉及到古代文學史。我們知道,柳樹作為一種文學意象,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存在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是中國古代一部偉大的作品。透過《詩經》的渲染,柳樹逐漸成為分別時對親人不捨的意象。“柳”就是“留”,“留”就是留下來。在唐詩中,凡是出現“柳”這一文學意象的,在送別詩中往往寓意“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