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竹青嬋影
01.
將戲曲名段用通俗的唱法形式表現,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前段時間,一名叫“小潘潘”的網紅因翻唱黃梅戲《女駙馬》選段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不少網友吐槽小潘潘是在褻瀆傳統文化,因為其流行唱法不僅不符合傳統黃梅戲的唱法,且過多的扭頭、挑眉的動作也與黃梅戲應有的文化意境不相符。
儘管小潘潘唱的並不是原版黃梅戲《女駙馬》,而是翻唱慕容曉曉的一首名為《黃梅戲》的歌曲,該歌曲引用了《女駙馬》選段《誰料皇榜中狀元》,但很多網友依舊認為,小潘潘的這種唱法是不尊重傳統文化的表現。
小潘潘後來下架了這個翻唱作品,但網友們依舊不依不饒。
在此,小竹不得不說,有些網友還是有些過於敏感了。
02.
其實不管是用通俗唱法來唱戲曲,還是借用戲曲的元素進行創作的歌曲,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更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兒。
比如,上世紀被大家所熟知的臺灣通俗女歌手——卓依婷就用通俗唱法翻唱過很多黃梅戲選段。
說起卓依婷,不少人對她的拜年類歌曲頗為熟悉,但同時,她也翻唱了很多黃梅戲名段,讓黃梅戲更加通俗化、大眾化。
並於2003年3月1日發行了音樂專輯——《黃梅戲經典名曲精粹》,共收錄了14首翻唱的黃梅戲歌曲,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女駙馬》經典選段——《誰料皇榜中狀元》。
03.
除了用通俗唱法翻唱戲曲名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流行了一段時間的戲歌。
尤其是介於京劇與流行歌曲之間的京歌,誕生了很多精品。
比如,《唱臉譜》是不少人的童年記憶,至今那句“外國人把那京戲叫做Beijing Opera ,沒見過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臉上畫 ……”的歌詞相信很多人都能朗朗上口。
這首戲歌,巧妙地將京劇曲調跟流行音樂融合了起來。
1996年劉歡為23集電視連續劇《胡雪巖》創作的片尾曲——《情怨》也是將現代流行樂手法完美地結合了傳統京劇元素,創造出一種煥然一新的藝術風格。
當然,同時代的還有很多帶有京味兒的歌曲,比如《北京的橋》、《前門情思大碗茶》等等。
這些都是介於傳統戲曲和歌曲之間的表現藝術,且這些原創作品至今也是難以替代的經典。
不過,後來隨著流行文化的普及,原創戲歌類作品變得越來越少。
年代比較近的,且給小竹印象比較深刻的,則是是李玉剛演唱的這首《新貴妃醉酒》,這也是一首由京劇元素改編而來的歌曲,並收錄在2010年12月28日發行的同名專輯《新貴妃醉酒》中。
04.
坦白說,小竹是比較支援這一類原創戲歌的,這種介於戲曲與歌曲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很好地讓戲曲文化在現代得以衍生發展。
當然,小竹也支援尊重傳統戲曲,畢竟那是基礎,不能丟。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有一種相容幷包的精神。
應該理解,並不是所有的人唱戲曲都是專業的,不管是網紅,還是業餘戲曲愛好者,跟專業的戲曲演員相比,肯定是有差距的。
只要他們有一顆熱愛傳統文化的心,表現自我也是一種自由。
我們可以不認可一些人的唱法,但也應該尊重他們的喜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