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枯鑑》,是五代宰相馮道的得意著作。這本《榮枯鑑》更像是一部道盡“小人”一生絕學的“武功秘籍”,詳盡了這一類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細讀之後可以瞭解他們的世界,知道他們是如何思考事物和為人處世的。君子和小人到底有何不同?在面對“小人”的時候,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人生只在榮枯之間,而榮與枯往往更是一念之間的一個選擇決定的。自古以來,便是成王敗寇,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或許也是馮道將其取名為《榮枯鑑》的原因,畢竟他是見證了幾代王朝更替和興亡的人,做了五代的宰相,人生經歷也非常人可比。
《榮枯鑑》全文十卷,分別是圓通、聞達、解厄、交結、節儀、明鑑、謗言、示偽、降心、揣知,共計十卷。
一、圓通
天理有常,明者不棄也。道之靡通,易者無虞也。
人要懂得順應變化。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它的道理,要遵循其中的道理。人總是難逃名利,名利的誘惑讓大多數人難以拒絕和抵抗。一心追逐名利的人,一定會被虛名所累。名利本質上不是壞事,追名逐利本質上也沒有過程,錯的只是人迷失了本心,不分善惡,往往走向誤入歧途。
《榮枯鑑》在圓通這卷也說了對君子和小人之間的看法。君子非貴,小人非賤,貴賤莫以名世。文中認為君子和小人二者之間,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因為一切都是虛名而已,只是過眼煙雲,並不重要。
君子不會得到什麼,小人也不會失去什麼,榮辱得失全在於個人的內心。確實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自然不在意世間虛名,內心世界早已昇華。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二、聞達
仕不計善惡,遷無論奸小。悅上者榮,悅下者蹇。
在生活中很多小人混得風生水起,這種成功離不開小人們的為人處世之道。自古以來,在工作上想要升職加薪,都不是以善惡、君子和小人作為標準。只有讓領導開心,自己的前途和工作也會更加順利。
懂得恭維和奉承,更容易得到領導的信任。但是阿諛奉承的人,很難保持公平正直的品質,因此很難得到大眾的認可,於此便會貼上小人的標籤。
而君子卻往往相反,因為正直和公平,很容易得到大眾的認可和信任,但實際生活和工作之中卻步履艱難,壯志難酬。
因為兩者的追求和品格不同,人生追求不同,結果自然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
三、解厄
無憂則患烈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沒有憂患意識的人,往往在遇到大難之時,便會手足無措,為時已晚。
君子為什麼沒做過什麼壞事,卻不斷遇到麻煩?小人們為什麼能一直遇到好事情?原因有兩點。
原因一:因為小人能深喑其道,而君子卻不能。遇到領導找麻煩時,要態度誠懇、承擔責任,方可以保全自身的安危;遇到大眾追究責任,要搶先把責任推給別人,自己才能高枕無憂。這正是小人的處世之道。
原因二:小人總是喜歡結交朋友,成群結隊、拉幫結夥。因為利益相互交集,當遇到問題自然彼此幫助,因為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而君子卻喜歡獨自一人,君子之交淡若水,不喜歡拉幫結夥,遇到災禍之事只能靠自己。
就是因為以上這兩點原因。
四、交結
智不拒賢,明不遠惡,善惡鹹用也;順則為友,逆則為敵,敵友常易也。
明智的人不會拒絕和賢能的人交朋友,高明的人也不會遠離惡人,因為無論是善人還是惡人都會有所用處。這一點真是小人能夠左右逢源的真實原因。
目的一致的人就是朋友,目標相反的人就是敵人,然而朋友和敵人之間也是經常轉變的。有時因為一件事,朋友成為了敵人,敵人反倒成為了朋友。
地位尊貴的人從來不輕視其他人,而地位低的人卻從來不懂得尊重別人,這就是二者之間的區別。要明白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一定要先學會尊重他人,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不要和愚蠢的人做朋友,不要和別人結仇,做人做事留一線。
五、節儀
外君子而內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內君子者,真君子也。
君子和小人單單從外表是看不出來的。道貌岸然的人,總是心口不一,往往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才是真小人。
不禁讓人想起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這本小說,裡面的君子劍嶽不群,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真小人。人前大義凜然偽君子,人後不折不扣的真小人。
人們總是仰慕君子,想要成為君子,但在現實生活之中,卻做著和小人一樣的事情。或許是事與願違,終究成為了自己年少時討厭的樣子,這也是當代人在現實生活中摸爬滾打的體會吧。
君子最在意名聲,因此很難忍受別人詆譭他的名聲。小人最在意的是自己的身體。所以人在貧窮低谷的時候,很難成為君子,卻很容易變成小人。這就是現實的生活。
這是《榮枯鑑》的前五卷,分別講述了圓通、聞達、解厄、交結、禮儀,這五個方面的內容。都是馮道的經驗之談,歷經多朝換代,侍奉多主的他自然感悟頗深。
《榮枯鑑》中的內容,也能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區別。當我們遇到他們時,有問題時,也能迎刃而解。
這是《榮枯鑑》上,寫了前五卷的內容,後五卷在下一篇文章中寫。
邵雍的《漁樵問對》中的五個人生道理,樵夫正是世人的真實寫照
《戒子孫》是邵雍的人生經驗之談,教育子孫將人分上中下三品
楊慎的《韜晦術》中的八點人生啟示,每個人都需要韜光養晦
杜預的《守弱學》:五個人生道理,道盡弱者如何成為人生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