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女版諸葛亮,今天我們來說說我們的古人諸葛亮先生,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偶像。一說起諸葛亮,相信大家印象就是,他是一位智者,忠臣,當時人稱"臥龍",當初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後來也不負重任,一心輔佐劉備打下江山,“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見諸葛亮是嘔心瀝血一代忠臣吶。
我們來看看諸葛亮的代表作《後出師表》,當時漢賊不兩立和敵強我弱的嚴峻現實,劉備臨終前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蜀漢後來的主子是劉備的兒子,劉禪,北伐不僅是為實現先帝的遺願,也是關係到蜀漢的生死存亡,諸葛亮向後主劉禪獻上了這篇《後出師表》,也是為了報答劉備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的代作表《後出師表》至今流傳於後世,還被入選進我們的語文課本成為考試點。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原文:
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得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先帝考慮到蜀漢和曹賊不能並存,帝王之業不能苟且偷安於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討伐曹魏。以先帝那樣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來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討敵人,是能力微弱而敵人強大的。但是,不去討伐敵人,王業也是要敗亡的;是坐而待斃,還是主動去征伐敵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點也不猶疑。 臣下接受任命的時候,睡不安穩,食無滋味。想到要去北伐,應該先南征。所以五月裡渡過瀘水,深入不毛之地,兩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愛惜自己呵,而是看到帝王之業不可能局處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著危險,來執行先帝的遺願,可是爭議者說這不是上策。而敵人恰好在西面疲於對付邊縣的叛亂,東面又要竭力去應付孫吳的進攻,兵法要求趁敵方勞困時發動進攻,當前正是趕快進軍的時機呵!現在謹將這些事陳述如下: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謀臣見識廣博,謀略深遠,但還是要經歷艱險,身受創傷,遭遇危難然後才得安定。現在,陛下比不上高祖皇帝,謀臣也不如張良、陳平,而想用長期相持的戰略來取勝,安安穩穩地平定天下,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第一點。
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劉繇、王朗,各自佔據州郡;在議論安守策略時,動輒引用古代聖賢的話,大家疑慮滿腹,胸中充斥著懼難;今年不去打仗,明年不去征討,讓孫策安然強大起來,終於併吞了江東,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二點。
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曹操的智慧謀略,遠遠超過別人,他用兵,像孫武、吳起那樣,但是在南陽受到窘困,在烏巢遇上危險,在祁山遭到厄難,在黎陽被敵困逼,幾乎慘敗在北山,差一點死在潼關,然後才得僭稱國號於一時。何況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艱險來平定天下,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點。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謀對付他;委用夏侯淵,而夏侯淵卻敗死了。先帝常常稱讚曹操有能耐,可還是有這些挫敗,何況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保證一定得勝呢?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四點。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cóng}叟、青羌{qiāng}、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自從臣下進駐漢中,不過一週年而已,期間就喪失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將領及部曲將官、屯兵將官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cóng}叟、青羌{qiāng}、散騎、武騎等士卒一千餘人。這些都是幾十年內從各處積集起來的精銳力量,不是一州一郡所能擁有的;如果再過幾年,就會損失原有兵力的三分之二,那時拿什麼去對付敵人呢?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五點。
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如今百姓貧窮兵士疲乏,但戰爭不可能停息;戰爭不能停息;那末耽在那裡等待敵人來進攻和出去攻擊敵人,其勞力費用正是相等的。不趁此時去出擊敵人,卻想拿益州一地來和敵人長久相持,和敵人長久相持,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六點。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以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最難於判斷的,是戰事。當初先帝兵敗於楚地,這時候,曹操拍手稱快,以為天下已經平定了。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淵掉了腦袋;這是曹操估計錯誤。看來複興漢室的大業快要成功了。但是,後來孫吳又違背盟約,關羽戰敗被殺,先帝又在秭歸遭到挫敗,而曹丕就此稱帝。所有的事都是這樣,很難加以預料。臣下只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了。至於伐魏興漢究竟是成功是失敗,是順利還是困難,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預見的。
一千多年過去了,你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文中的情感,真正的好文章就是這樣,文字可以走進人的內心,全文只有六七百個字,雖然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卻飽含了諸葛亮他本人的千言萬語,讀來令人不忍落淚,在他這不厭其煩、嘮嘮叨叨、耐心、用心的囑託著、教導著,字裡行間都寫滿了忠君、愛國、感念先主劉備的深情,感人至深。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千百年來激勵過無數的有為之士。因此,小編便給自己取名:女版諸葛亮,也是希望能成為像諸葛孔明這般的智者。好了,這期的故人講解就到這裡了,拜拜,下期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