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以馬丁·路德·金為代表的黑人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由美國南部向北開始,一系列的爭取種族平等的事件接連上演,在奴隸制觀念還未完全消亡的南部地區更是激發了更深的白人針對黑人的種族歧視。而這幾十年期間,一本小冊子隨著時代形勢出現——《綠皮書》,它全稱“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意為給黑人旅客的安全出行指南,它的扉頁標語是“現在我們可以沒有尷尬的旅行”。在當時的幾十年期間,這本書可以說是每一位黑人旅行者的聖經,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時代的鏡子。在這個特殊時期,非裔黑人天才鋼琴家唐·謝利,僱傭了正期盼得到一份工作貼補家用的白人託尼利普作為他的隨身司機,一起前往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的南方進行鋼琴巡演。託尼帶著骨子裡對黑人淺薄的認知和偏見,唐也帶著自己獨有的優越感,兩人一起踏上了旅途,摩擦和矛盾必不可少,但磨合、陪伴和了解也讓兩個人的關係逐漸拉近,呈現給了大家以段關於友情、同情心以及深層次的人性共鳴的故事。關鍵詞:種族歧視;偏見;人性;友情;人權文化主題富與貧影片中兩位男主的生活背景差距非常之大,一位是為了養家餬口在酒吧工作拿著剛剛夠家用的酒保,一個是從小便享有天才美譽,受過良好教育,很高的音樂造詣、經濟條件優渥、生活富足的黑人鋼琴家。託尼因為打架丟了工作,為馬上要交的房租發愁的時候,鋼琴家唐·謝利正在高薪聘請他南下演出的專職司機和助理,在大眾普遍認為的階級區分裡,似乎託尼才是平民階級的人,他被有錢人僱傭解僱,為有錢人辦事,而唐·謝利則是這樣一位有錢人。影片中託尼一開始就對唐·謝利的住處,打扮,以及言談舉止表現出了鄙夷,他看不慣這樣莊重嚴肅的做派,他是大大咧咧的性格,而唐·謝利雖然看不慣託尼大大咧咧的性格,但是卻依賴於他處理事情的能力,這是他需要的東西。從身份到階級到生活背景,都是兩個不同的人物。他們是有區別的。白人與黑人《綠皮書》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對於黑人種族及移民的歧視和不公正對待的最好印證,“種族與性別是美國文學經久不衰的主題,需要憑藉發現的目光來接觸種種掩飾。”美國——美利堅合眾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1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是一個移民國家,1776年,發表了《獨立宣言》之後才宣佈美利堅合眾國的正式成立,美國是移民國家也就是多種族國家,種族歧視已然成為了種族歧視的重災區。包括男主託尼在內,受到成長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影響,骨子裡對黑色人種有一種歧視的心理,影片中有這樣一處細節可以展現:託尼的妻子請了兩個黑人清潔工幫忙情節下水道,結束的時候給兩位清潔工倒了兩杯水,託尼看到之後默默的將兩個空杯子扔進了垃圾桶,這一處細節完美的表達出了託尼內心深處對黑人種族的歧視,更深程度的拉開了他與作為黑人鋼琴家的唐·謝利的距離,為下文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作下了鋪墊。然而唐·謝利本身又是與當時得勞苦悲慘的黑人群體不同的,他從表面上看是一個置身於其他黑人之外的人。素質的高與低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唐·謝利,舉止談吐優雅至極,端坐正立,一刻不會鬆懈,他在家穿華服,在外規整的穿好領結西裝,一切看起來都是高素質人士的生活方式,可是託尼卻與他完全形成反差,髒話粗口,打架鬥毆,從來不曾扣好的西裝襯衫的領口……託尼是普通群眾的的縮影:普通、平凡、素質不高,所受教育較少,文化涵養低。所以當談吐優雅的唐·謝利站在自己面前的時候,託尼驚愕不已。唐·謝利的音樂才華和受到的美國上層社會的良好教育也讓上層社會的人士對他的黑人種族身份有一定的接受度。所以比起勞苦悲慘的黑人勞動者們,唐·謝利有一份屬於他的優越感,而這種優越感也與託尼的高傲形成衝突,同時也是他們產生共鳴的條件。黑人與黑人白人與黑人既是對立關係,同樣也有“依附”關係,由於長期被白人霸權文化所欺凌並同化,也有一些同族人無法在黑人這個集體概念裡找到自己,就如唐·謝利就是如此,受過良好教育,有過人的音樂才華,實在無法忍受自己與下層社會生活的悲慘族群是同類。在他們南下的其中一個地點,唐·謝利根據綠皮書的推薦住在了專門為黑人提供的旅館裡,但是他拒絕了幾位黑人一起遊戲的邀約,他或許並不屬於這個族群,他不適應他們的娛樂和生活方式,可是沒有任何徵兆的,他卻被他們嘲諷了。唐·謝利那一刻或許有些錯愕,他一時之間迷失了自己,在他的內心深也是在排斥自己的文化和同胞。無論是本該屬於的被看不起的黑人群體,還是文化修養高尚的白人群體,唐·謝利似乎都無法真正的融入進去,這樣的羈絆成為唐··謝利的心理障礙,他的音樂才華使他得到了白人階層的一定的認可度,可是他的黑人身份永遠無法擺脫命運的束縛。型別角度種族歧視“種族與性別是美國文學經久不衰的主題,需要憑藉發現的目光來接觸種種掩飾。”這部影片最容易產生共鳴的主題無疑是種族問題,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白人主導著社會文化環境和生存意義的時期,而黑人群體是被壓迫者以及反抗者的身份,可是由於自身受教育條件和生活經濟條件受限,黑人的反抗一直都是微不足道的。唐·謝利這樣受到白人階層的高等教育的黑人,一方面無法與自己和解,他身上所包含的那種優越於同族黑人的高傲,一方面使他迷失自己的身份認知,同時又形成了一種對白人主導的社會歧視的反抗力量,他有高等文化素養和人文修養,他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一邊被認可一邊被歧視的強烈反差。唐·謝利的反抗,一方面出自於與自己的和解,一方面也是和同族人群反擊社會歧視的精神力量影片的高潮部分無疑是令所有觀眾印象最深刻的那個對視畫面:他們的車在南下的路上拋錨了,唐·謝利下車與託尼站在一起,他們望著旁邊農田裡穿著簡陋辛苦勞作的黑人奴隸們,與他們短短几秒的對視卻彷彿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各自長長的上半輩子。或許就是在那一刻,唐·謝利突然迷失了自己,以前他以為自己不同於這個族群,他是被白人上流社會認可的、與田裡這群人是不一樣的,可以經歷了臺上光鮮臺下被歧視之後,他看見這些同族人,是否又突然覺得自己和他們沒有什麼兩樣呢?《綠皮書》裡的唐·謝利遭遇的是白人社會和黑人同族人的雙重排斥,使得他自己身份錯亂。從大方面的,社會上黑人與白人的對立到託尼對黑人工人的歧視再到唐·謝利對自己身份的錯亂認知,影片將“種族”這個概念刻畫得非常深刻。跨越種族的友情影片講述的最直觀的故事就是舉止高雅、語言講究的音樂家唐·謝利與他僱傭的粗俗的白人混混託尼之間的旅途故事,他們在前往南下演出的過程中,由於兩個人觀念的不同,道德文化水平和修養的不同,引起了很多矛盾和爭執,可是他們又在對方最脆弱最需要的時候在對方身邊,互相幫助共度難關。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兩個都是擁有自己的高傲的人,唐·謝利有作為不同於卑劣的黑人同族人的驕傲,託尼也有作為的平民白人的驕傲,他們兩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完整的,都是擁有有點也有缺陷的。然而在影片中託尼幫助唐·謝利解決遇到的棘手的麻煩,唐·謝利教會託尼不願意承認的禮貌禮儀,幫助他給妻子寫信,或者說給他的更多的是心靈的洗禮——他們誰也離不開誰。唐·謝利有專業知識,有人脈,有紳士的舉動,有自己世界裡的規矩,遵循法律,而託尼卻崇尚暴力,愛耍小聰明,但同時也熱愛生活。他們兩個人的行事方式迥然不同,但是正是因為這種不同,才造就了這樣溫暖偉大的友情,與其說是相互陪伴,倒不如說是互相救贖,在一次一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託尼看到了表面高高在上的天才音樂家的脆弱,唐·謝利也在託尼的帶領下一步一步認識了自己。三、總結 種族對立永遠是違揹人文道德的,也是不應該存在的,而正是因為這種歧視的存在,才會有更多的人在反抗與掙扎的過程中成就自我,正如影片的結尾,是開放的、未知的、沒有結局的。或許“愛”和“溫暖”更符合這部影片的情感歸類,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偏見是人心中的一座大山”,別忘了,要永遠懂得寬容、尊重和愛。參考文獻:1.周舟《綠皮書》[N]中國電影報,2019.03.06 2.趙雲利《美國黑人文藝運動研究》[M]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8.01.15 3.楊仁敬 簡明美國文學史[M]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04.10
sponsored links
《綠皮書》中的人類自我救贖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