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企業家門書民先生創作的鴻篇鉅製《汨羅江上的靈魂》系列作品之第三篇。第一篇《彭祖之死》寫的是生命,第二篇《精衛填海》寫的是靈魂,這一篇寫的是頭顱(思想)。
跟前兩篇的開頭方式不同,本篇從最接近太陽的地方寫起,三言兩語就把刑天氣吞山河的高大形象凸現出來,——在高聳入雲的山巔,向太陽禱告,禱告的內容,竟然是想打敗黃帝,恢復炎帝的尊嚴。需要說明的是,黃帝炎帝曾有一戰,結果炎帝失敗,歸順了黃帝。刑天是炎帝手下一員大將,卻不肯臣服黃帝,發誓要跟黃帝決一死戰。刑天大戰黃帝,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裡最具悲壯意義的事件。起初黃帝愛惜這個人才,閉門不戰,刑天不依不饒,逼著黃帝出手,黃帝只好揮劍斬下刑天的頭顱——這是刑天名字的真義。不妨思考一下,為何黃帝不是砍斷刑天的握著武器的手,而是砍掉他的腦袋?刑天斷了頭顱還不服氣,他以乳為眼,以臍為嘴,揮動干鏚,跳起舞來。
東晉時期,辭官回家寄情田園的陶潛,曾經為之賦詩曰:“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透露的正是老先生心底隱藏著的那種不甘。現在,門書民也為刑天寫詩,可他關注的卻不是刑天手裡的干鏚,而是他被黃帝斬掉的頭顱。他說——
“上天給我們高貴的頭顱,
讓我們思想善美,與天合一,
追求真理,
堅守正義。”
當頭顱做不到這些的時候,就得被砍掉,壓在山下。刑天的悲劇意義就在於此,他沒有認識到黃帝身上體現著的是上天的意志,他跟黃帝一決高低,完全是從他個人的意志出發,最多是想為自己的主子報仇雪恨。有這種狹隘心胸的人,即使站在高聳入雲的山巔,跟黃帝的天高地迥相比,也顯得矮小了。因此門書民在詩歌裡宣告說,別看刑天威猛無比,可是他在挑戰黃帝的那天,未等黃帝動手,就已經死了。
有頭顱的刑天,等於沒有頭顱;沒有頭顱的刑天,是何等醜陋!他的操干鏚而舞,是何等滑稽。門書民沒有提到刑天舞干鏚,總算是為這個男人,在肚子上留下了一點面子。
在這首詩裡,門書民用充滿褒義色彩的詞語來描寫刑天,似乎是在讚美,其實是在脫下後人披在刑天身上的華麗衣裳,——當初有多高大,後來就有多矮小。在門書民的筆下,刑天再也不是高大上的英雄,而是一個不識時務,不知敬天,雖有頭顱卻不會思考的赳赳武夫的形象。透過這個新形象,門書民要襯托出黃帝的山高海深。他戰炎帝而化敵為友,戰蚩尤而懲戒邪惡,斬刑天而為讓人看清天下大勢。詩歌的結尾說,
“我們雙膝跪地,仰望星空,
祈禱刑天的英靈安息。”
由此可知,門書民是把刑天當做一個失敗的英雄來寫的。刑天不是像蚩尤一樣的壞人,他只是有頭顱卻沒腦子的莽夫。後人為他祈禱,包含著對他的尊敬。倘若上天真的賜給了他英靈,那他就在黃帝的悲憫裡,安息吧,也算得其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