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寶寶非要送我,沒辦法,只得奶奶跟著一起下樓。
在電梯裡,碰到另一位推著嬰兒車的老太太,奶奶和她寒暄了幾句後,拉過我兒子說:“叫奶奶。”
我兒子一點反應都沒有,奶奶於是尷尬地笑笑,說:“我家孩子就是內向,不愛說話。”
對方回答:“沒關係,還小呢。”
走出電梯後,奶奶一直數落我兒子:“寶寶,見人要打招呼的,不然多不禮貌。”
我扔下一句:“又不認識,怎麼打招呼“,然後走了。
見人不打招呼就是不禮貌,這種中國式禮貌毀了多少孩子。
有的孩子天生活潑,為人熱情,跟誰在一起都能放得開,聊得來;
有的孩子生來內向,和家人都說不了幾句話,怎麼可能在外面與別人假裝熟絡地打招呼呢?
見到陌生人打不打招呼,與是否禮貌無關,而與性格內向還是外向有關。
外向的孩子見到人可以自在地打招呼,而內向的孩子遇到陌生人則會感到不安。
我們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性格,可以引導他透過買東西或者問路,來與陌生人接觸。而不是強制他與陌生人打招呼,並以此來衡量他是否禮貌。
因為沒有打招呼,就批評他不懂事、不禮貌,會傷害到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小時候,有位阿姨就告訴我媽:“你們家小雪真傲,眼睛長在頭頂上,不理人。不像我家諾諾,懂禮貌。”
雖然我媽沒說什麼,但是我打心眼裡討厭那個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阿姨。
甚至,我一度產生懷疑,覺得自己不懂禮貌。
然後,我試著模仿別人,見人打招呼,但是那些面生的,分不清年齡的人,我都不知道是叫“阿姨”還是“奶奶”,“叔叔”還是“爺爺”。
後來,我乾脆看到人就繞道走,省去這些不必要的麻煩。
現在回想,雖然關於禮貌的事情曾經困擾過我,但是因為爸媽不強求,所以我的心理也沒有造成傷害。
但是如今,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或者更多孩子被中國式禮貌毀掉。
禮貌是人潛意識裡渴求別人的尊重和讚賞,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其他地方,孩子都被告知禮貌是優秀的道德品質。
所以我希望孩子尊重他人,以禮待人,不妄自尊大;
使用文明用語,不打罵別人;
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
善用垃圾分類,不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等等。
這些才是他禮貌的標準,而並非透過是否和陌生人打招呼來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