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 一位61歲的患者髖關節疼痛難忍,嚴重影響到正常的生活行動。在當地中心醫院專家醫生的診斷下,採用人工關節取代其嚴重受損的髖關節面成了最優解。
這並非該患者的主刀醫生第一次做此類手術。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手術的全程中,關節手術機器人及其配套的影象診斷系統第一次亮相,併成為了醫生的得力幫手。
術前,機器人輔助成像系統幫助醫生分析患者的體態和骨骼資訊,並透過多組照片三維重建其骨骼狀態,醫生就在此基礎上進行手術方案設計。
這套方案被整合到機器人控制系統中,經過校準後,手術機器人便可以據此全程協助醫生完成定位,輔助假體植入等多個手術環節。
整臺手術下來,關節手術機器人系統在醫生的指揮下,精準高效的完成了各項指派任務,減輕了醫生過多的體力勞動,堪稱手術的“黃金搭檔”。
出人意料的是,這個首次實現全流程參與手術的“黑科技”機器人,來自一個大眾熟悉的名字——美的,感到意外嗎?
據美的集團旗下的機器人公司庫卡醫療行業經理介紹,這樣的一套機器人手術系統旨在協助駐臺醫生完成各項複雜的手術流程,提高手術效率,期望儘可能地縮短醫生手術經驗的積累週期,讓更多患者和醫生受益。
之前,這款機器人已經經歷過幾代升級迭代。而這,只是美的整個醫療版圖的一角投影。
科技改變醫療
醫療醫藥,本是一個極為傳統和嚴肅的行業。醫生與患者,行內與行外,都存在著巨大的資訊鴻溝和門檻壁壘。
因此,當“顛覆一切”的移動網際網路進入醫療時,醫生說:“移動醫療,有時移不動;當AI技術擁抱醫療,業內又說:“人工智慧,折戟醫療”。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上文中提到的手術機器人,其實正是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鮮活應用。除此之外,在許多我們沒有注意,或者無法看到的地方,科技對醫療的重塑,可能已經超乎我們的認知。再來看一個具體的案例。
在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第二人民醫院,今年5月成功開展了一項此前在當地“不可能”完成的手術——永久型(雙腔)起搏器植入術。
這是一項在國內大型三甲醫院普遍採用的技術手段,也是致命性的緩慢心律失常患者的“救命術”。然而,這項技術對醫生的技術水平、醫院的醫療裝置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國內縣級醫院大多無法完成。
為什麼隴西縣第二人民醫院可以?這要歸功於一款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一站式整體介入解決方案的普及,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制約,重塑了這項手術的應用場景與範圍。對患者而言,無需從縣域轉診三甲醫院,對基層醫生來說,過去積累上千病歷、花費多年才能練就的手術技術,現在有了保姆級的帶教指導,很快就能掌握完成。
這套解決方案來自醫學影像裝置公司萬東醫療,在國內,其MRI(磁共振成像)、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DR(直接數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等產品,在國產廠商中均處於第一梯隊,不過與GE等國際化裝置商相比,仍存差距。
今年2月,美的斥資23億元入主萬東醫療,7月,再次拿出21億元全部投入萬東醫療的定向增發,用於其裝置產品研發和產業化。
半年時間裡,美的先後投入超40億元,不難看出,對於提升國產醫學影像裝置和技術這件事,美的是認真的。
不僅在資金上大方“輸血”,美的還派出胡自強博士,接任萬東醫療董事長。胡自強此前曾在美國GE工作12年,2012年回國加入美的後,歷任美的集團中央研究院院長、CTO、副總裁等,是難得的既擅長技術、又熟悉美的資源,還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重要人物。
這一任命,其實反映了美的進軍醫療領域的戰略選擇,那就是技術第一,走硬核技術路線。
胡自強的上任,同時還肩負另外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搭建美的智慧醫療板塊的創新研發中心。因為,除了醫院裡看得見的手術機器人和醫學影像裝置之外,美的手握的“醫療資源”還有很多。
2018年,美的集團與庫卡集團以各佔50%股權,成立上海瑞仕格醫療,專注院內物流及藥房自動化解決方案。
今年3月,美的成立子公司合肥美的生物醫療有限公司(下稱“美的生物醫療”),入局醫療低溫儲存市場。
與此同時,美的集團樓宇科技事業部多年來也在持續深耕醫療領域,曾參與上海瑞金醫院、深圳市人民醫院等多家大型醫院的智慧醫院建設。
至此,美的在醫療領域佈局已經涵蓋五大板塊,全部指向高科技應用方向。
美的智慧醫療“狂想曲”
技術的突破,究竟還能為百姓看病就醫帶來哪些切實的改變?
不妨想象一下,未來一天,你走進醫院診室,結束問診後不再需要到視窗排隊,醫生的辦公桌旁就可以完成刷卡繳費、化驗、拿藥等一系列動作,機器人為你抽血化驗,院內物流自動輸送系統會將血液樣本直接傳輸到實驗室,幾分鐘後,你的化驗結果單已經從“雲”上傳回到醫生的電腦和你的手機,藥品也會從藥房自動裝配好送到你的面前。
或許你認為,這樣的智慧醫療“狂想曲”,並沒有科幻電影來得驚豔,但它改變了一個能夠大大加強就醫體驗感、最佳化流程效率的關鍵點——“讓建築空間與技術為醫療流程服務”。
要讓這種改變成為現實,需要打通從頂層設計、基礎設施搭建、資訊化打通到機器人應用等各個環節,並涉及到與醫院供應保障人員、醫生護士及患者的多方互動,但假以時日,它有可能一點一點慢慢實現。
事實上,如果深入梳理美的集團的醫療動作,可以發現,這些動作正在彙集成一個完備的路徑:
從能源、交通、資訊、體驗四大流出發,美的從醫院頂層設計入手,將醫療拆分為門診、機房設施&裝置、病房、院區&公共環境、手術室、檢驗化驗、食堂餐飲及商業服務、停車、科研教學和行政辦公十大具體場景。
在頂層設計下的每一個場景中,美的以自身的樓宇科技、瑞仕格的智慧物流系統,美的生物醫療的低溫儲存方案,萬東醫療的醫學影像裝置和萬里雲遠端服務,以及庫卡的機器人等,所有這些基礎建設和軟硬體裝置,輔以資料互通,來重塑醫療場景。
以看似簡單的藥房場景為例。患者要排長隊取藥,醫生要四處找藥再發藥,效率低下,等待時間長。
而據瑞仕格醫療總經理馮春良介紹,其藥房自動化系統,既可以降低醫院的藥房醫師人工成本,又可節約患者的排隊時間,目前已經在多家三甲醫院應用。醫院藥劑師反饋,現在平均每天處理的處方量翻倍,行走的步數卻從每天3萬步降到十分之一,3千步。
再譬如,美的樓宇科技與幾十家醫院共同打造的智慧病房,可以實現床端的諸多控制,包括環境調節、護理呼叫、智慧輸液、體徵監測、病例賬單、服藥提醒整合等,對患者的住院體驗有極大提升。透過整合方案,系統性地幫助醫院進行最佳化管理,提升醫護人員工作效率,加速患者康復。
另外,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物流機器人、遠端閱片等方案,對醫患的安全更有保障。在全民接種疫苗的時代,美的生物醫療為國產滅活疫苗提供了穩定的儲存和運輸環境,應用在全國各地疫苗接種點;而針對國外需要-70℃儲存運輸的mRNA疫苗,美的生物醫療也推出了相應的冷鏈運輸、儲存解決方案。
如此種種,都是在一點一滴地向著智慧醫療的未來,腳踏實地地前進。
智慧醫療的更多想象
家電企業跨界佈局醫療,其實談不上新鮮。要知道,全球三大醫療器械與裝置巨頭——GE、西門子、飛利浦(亦被合稱為“GPS”),無一不是家電起家。
美的在科技水平日益發展和國內醫療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探索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也是為自身開闢一條新的發展“第二增長曲線”。
智慧醫療可以改善就醫體驗、提升院內效率,但又絕不止於此。
透過重塑醫療場景對效率的提升,可以更多的醫療資源可以被釋放出來,真正用在“刀刃上”。長期以來,我國看病難、看病貴癥結的深層原因,便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基層醫院人員、技術及裝置基礎薄弱,大量患者不分病情輕重緩急,紛紛湧入大三甲醫院,這也是近年來國家層面大力推動分級診療的原因。
此時再來看美的投入超40億元,入主並支援萬東醫療研發這一動作,就會明白其中深意。萬東醫療旗下擁有一款叫做“萬里雲”的雲診斷系統,將AI科技應用到影像分析之中,協助醫生快速分析病案,並做出更精準診斷。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AI遠端診療憑藉在快速恢復服務、遠端排程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憑藉著入主萬東醫療,美的已具備順應政策、推動分級診療的能力,讓縣級及以下機構擁有更強的診療能力,從而改善就醫的嚴重倒三角難題,完成醫療資源的重新分配,從基礎上打破看病難、看病貴的窘境。
同時,透過美的旗下各醫療業務形成的叢集化,與和祐醫院共同成立專題專案組跟進“醫院樣板間”工程,顯然能讓美的更快速地推進整體重構醫院、遠端醫療等醫療場景的能力,從自己有業務板塊間的協同,再到院內協同,最後到跨院協同乃至跨越海岸的協同,從而加速真正下一代智慧醫療的到來,讓醫療更突破時空限制。
10月,2021年全國醫院建設大會/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秋季)CMEF展會上即將在深圳舉辦,美的將整合庫卡醫療,瑞仕格、樓宇科技及生物醫療等板塊,作為“美的智慧醫療最優解”正式集體亮相。在政策支援、市場需求和疫情背景的多重驅動下,智慧醫院的建設呈現出新景象,美的集團的入場為“智慧醫院”“智慧醫療”建設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