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是我國古老民族之一,作為一個傳統的遊牧民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哈薩克族的民間舞蹈創作多源於日常生產勞動和民間故事,舞蹈藝術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展演著哈薩克族歷史記憶和社會生活,反映了哈薩克族的生活風貌。哈薩克族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馬是哈薩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夥伴,因此以表現馬背生活為題材的民間舞蹈種類也比較多。黑走馬舞(卡拉角勒哈)就是其中之一,也可以說是哈薩克社會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它廣泛流傳於新疆境內的哈薩克族居住區,深受哈薩克族大眾的喜愛。在各種節日、婚慶嫁娶、聚會和文化活動中都可以看到這種舞蹈樣式,不論男女老幼皆能融入其中,體現出濃郁的哈薩克民族特色,該舞蹈於2011年5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黑走馬”哈薩克語“卡拉角勒哈(Kara Jorgha)”意為“黑色的走馬”,“黑走馬”是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壯,通體黑亮,走時步伐平穩有力,姿態優美,蹄聲猶如鏗鏘的鼓點。騎上健碩的黑走馬,猶如進入一種藝術境界,人在舞,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間舞蹈和同名樂曲。
(一) 黑走馬舞的創作來源
哈薩克族民間舞蹈的創作大多來源於民間故事,透過舞蹈的表演來展現故事的主題。“黑走馬舞”來源於一匹健碩的哈薩克馬的故事,其故事版本較多,但民間多複述於這一故事:在哈族民間傳說草原上有一位哈族小夥子發現了一群野馬,他奮力套住了一匹非常剽悍的黑色野馬。小夥子歷盡種種艱辛將它馴化成一匹上好的走馬。當他騎著黑馬回到家鄉時,鄉親們紛紛前來祝賀。小夥子在馬上和馬下,用各種動作自豪而詼諧地表演了他捕捉和馴化黑馬的整個過程。因此,在舞蹈中男性的動作輕快有力,剛健蒼勁,模仿黑走馬的走、跑、跳、躍等姿態,在全身一張一弛的律動中表現狙獷、剽悍和豪放的風格。女性的動作優美舒展、活潑含蓄,如顯示姑娘美麗而自豪的“花兒贊”,窺視戀人的“羞窺”,前俯後仰的“展裙吊花”等。民間舞蹈——“卡拉角勒哈”是在哈薩克族漫長的遊牧生活中不斷形成發展的。哈薩克人在放牧、勞動之餘,常常伴著冬布拉的琴聲跳卡拉角勒哈,此種舞蹈已成為哈薩克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1986以來哈薩克族卡拉角勒哈受到了專業團體的重視,其舞蹈動作及配樂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二)黑走馬舞的舞蹈式樣
哈薩克人最早遊牧、生息在察合臺蒙古人的境地,而且其中尚有一部分察合臺蒙古人。這一批蒙古人把蒙古族舞蹈藝術帶入到哈薩克部落中,不斷髮展而形成了現今哈薩克舞蹈的一些動作。黑走馬舞主要表現了駿馬在草原上賓士的各種矯健姿態,舞蹈動作多以動肩為主,其中“翻手硬肩”是主要的動作,貫穿於舞蹈的始終。步伐多用馬步,配樂旋律悅耳動聽、輕鬆活潑,節奏明朗。舞步輕快有力,剛健蒼勁,動作瀟灑優美,風格粗獷剽悍。黑走馬舞基本主要是上下動肩,區別於蒙古族的前後動肩膀、抖肩和碎肩,動作精煉而簡單。黑走馬舞在民間社會的主要傳播方式是口傳身教,舞法亦可以因人、因地而異,根據舞蹈的基本要領,表演者也通常把勞動、生活中具有濃郁特色的各種動作融入進舞蹈,肢體語言可以不盡相同,形成了大同小異的地方特點和個人演奏技巧,使“黑走馬舞”的舞蹈內容更加豐富多樣。這種民間舞蹈適合於個人、雙人對跳或多人表演,另外可以結合現場的氛圍,既可以表現出輕鬆歡快的表演,也可以表現出有剛健有力的表演,也可以展現出幽默詼諧的表演,從而實現出各種不同的藝術效果。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