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今天
2011年7月21日
“兩彈一星”元勳王大珩在北京逝世
享年96歲
王大珩是著名光學家
是我國近代光學工程的
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
1948年
他滿懷報國之志從英國回到祖國
帶領隊伍 用“光”改變中國
結束了中國沒有光學玻璃的歷史
奠定了新中國光學工業的基礎
01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出生
少年時代
他常跟父親去觀察天文和氣象
對科學儀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父親感嘆當時的中國尚不能製造精密儀器
這深深地印在了他幼小的心裡
圖:青年時代的王大珩
1932年
17歲的王大珩以優異的成績
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與錢三強、何澤慧、于光遠等為同班同學
圖:1936年清華大學物理系同學畢業合影,前右1于光遠,右2何澤慧,後左1錢三強,前左1王大珩。
之後
王大珩考取了留英公費生
赴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攻讀應用光學
1941年轉入英國謝菲爾德大學
在玻璃學家特納教授的指導下
進行有關光學玻璃的研究
然而臨近畢業之際
王大珩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決定:
放棄博士學位
到昌司玻璃公司當技術員
昌司玻璃公司是當時英國
最大的光學玻璃製造企業
要招聘一位物理師
從事新型光學玻璃的開發研製
當王大珩得知這一訊息後
他便毅然放棄獲取學位的機會
去公司工作
他覺得學習要知行合一
而且這一工作能學到真正的核心技術
對未來祖國的發展比較重要
1942年至1948年
王大珩受聘於昌司玻璃公司
專攻光學玻璃研究
直至1948年回國
02
新中國成立初期
王大珩用摺合700萬公斤小米的經費
建成了新中國的第一個光學儀器館
後來又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光機研究所
“中科院長春光機研究所”
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光學專業高等院校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
圖:1960年,《光明日報》《吉林日報》刊登介紹學院辦學經驗的文章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
中國國產軍用望遠鏡
採用的都是進口光學玻璃
為擺脫對國外的依賴
王大珩帶領隊伍研製光學玻璃
1953年12月
在他的帶領下
中國生產出第一爐光學玻璃
結束了中國沒有光學玻璃製造能力的歷史
也為新中國光學事業的發展揭開了序幕
上世紀50年代末
鑑於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
我國決定自行研製“兩彈一星”
在這項彪炳史冊的大型工程中
王大珩帶領近1000人的隊伍
參與光學研究任務
研製光學觀測裝置
當時
為了避免受到核輻射、核衝擊波等威脅
所有人員必須在爆炸點60公里以外的地方
不可能有任何人在如此近的距離下
拍出逼真的影像來
正是在王大珩院士主持下
我國有了第一臺大型靶場觀測裝置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火球威力的高速攝影儀
為今後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試驗資料
圖:我國第一臺大型靶場觀測裝置
1970年
我國成功發射了“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
王大珩參與衛星總體設計工作
任設計組副組長
隨著我國空間事業的發展
對光學裝置的要求已經大大提高
1975年
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成功發射
該專案對衛星上安裝的
對地觀測相機提出極高要求
在國外技術封鎖的背景下
王大珩和同事們沒日沒夜加班攻克難題
最後如期完成任務
當衛星帶著拍攝資訊返回地面時
中國人首次成功地看到了清晰的衛星影象
圖:王大珩(左)與他的學生蔣築英在研究工作
1978年10月
王大珩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一年 他63歲
在入黨申請書中
他這樣寫道:
為了革命的需要,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堅持原則,不怕困難,不怕犧牲。
03
提起“863計劃”
人們常會把這個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和王大珩院士的名字
聯絡在一起
原因是什麼呢?
1983年
王大珩離開他工作30年的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調到北京任中科院技術科學部主任
目光投向整個中國科技的發展
就在這一年
時任美國總統里根發表了“星球大戰”演說
不久 針對“星球大戰”計劃
歐洲推出“尤里卡計劃”
而此時中國的改革開放才開始幾年
在高科技發展方面與世界的差距很大
王大珩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
他與陳芳允、楊嘉墀、王淦昌
聯名提出了
《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的建議》
此後經由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組織一系列討論
擬定了我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
把中國推到世界高科技競爭起跑線上
即“863計劃”
“863計劃”實施至今
不僅創造了數千億元的經濟效益
也使我國在諸多高科技領域站到了世界前沿
圖:楊嘉墀、王大珩、王淦昌、陳芳允在“863計劃”十週年紀念會議上合影
王大珩心懷祖國科技事業
直到晚年依然如故
圖:1992年4月,王大珩與張光鬥、師昌緒等聯名向黨中央提出成立中國工程院的建議
圖:2005年,90歲高齡的王大珩回長春理工大學作報告
1999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王大珩“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1年
榮獲國家“863計劃”特殊貢獻先進個人稱號
2018年12月
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王大珩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863’計劃的主要倡導者”
“光陰流逝,歲月崢嶸七十,多少事,有志願參馳,為祖國振興。光學老又新,前程似錦。搞這般專業很稱心。”
這是王大珩70歲時給自己寫的一首詞,也是他對深愛著的祖國和光學事業的真誠表達。
今日,緬懷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