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聽過這種說法,說打完窩子後,最好不要馬上下竿作釣,要等充分發窩後再下竿,有人就很不理解,等待發窩的過程閒著也是閒著,為啥就不能下竿,最起碼釣一條算一條啊?這說法有道理嗎?
草洞打窩釣魚
看完這篇文章,您肯定就一切都明白了,前提是一定要認真看,不要看了兩句,就馬上肯定或否定,許多人只喜歡看短平快的內容,殊不知真正有用、系統的知識很難幾句話就講明白!
言歸正傳,這個問題涉及到魚類的一個重要生物指標,叫攝食量,而影響攝食量大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群體!
所謂的群體是指魚類的叢集行動,成群結隊地出現在同一片水域,與之相反的是單獨行動!
絕大部分魚類的攝食量會因群體行動和單獨行動而有差別,群體行動時比單獨行動時攝食量會大很多!
一定要記住上面這句話,幾乎所有定點投餌、誘釣結合釣魚行為的底層邏輯都是這句話!這說的有點繞,翻譯成釣魚人愛聽的白話就是,釣魚本身就是個想方設法讓魚兒群體出現的活動。
集群后雙飛機率也加大
有人說這不廢話嗎,打窩釣魚肯定是引來一群魚才能釣得多啊,這和攝食量有毛關係?這樣想就錯了,表面看沒關係,實則關係緊密!
誘魚的根本目的不是將魚引到窩子裡來就完事了,如果引來的魚本來肚子就飽飽的,或者吃窩料就輕易吃飽了,就不再吃東西了,那引來也沒用,魚不同於人,人可以控制自己適量吃東西,而魚類不同,有些魚類在一些外界的刺激下,是有很大可能過量覓食的。
養過魚的應該都知道,像草魚是有可能被吃飽了撐死的,不論是鯽魚還是鯉魚草魚,即使肚子吃的快撐破了也有可能因貪吃而被我們釣上來,而這個外界的刺激因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叢集活動,叢集的魚兒會刺激覓食慾望,使它們每個單獨的個體都食量大增,胃口大增,這才是根本意義所在!
群體越大,個體覓食慾望越大,攝食量也越大!
說白了就是要讓窩子裡的魚兒形成搶食的局面,魚越多搶食現象就會越嚴重,魚兒才會不挑嘴,也才會越好釣!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打窩後馬上就下竿,很可能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窩子裡好不容易來了一兩條魚,結果卻被釣上來了,很難形成叢集,而且魚會越來越挑食,越來越滑口,慢慢窩子就涼了!這種現象在天冷的秋冬季節最容易出現,夏天天熱,誘魚速度快,這種現象就不那麼明顯!
競技釣、黑坑釣裡最能體現這一點,魚一旦在你的窩子裡叢集,數量越多,反而越吃不飽一樣,瘋狂搶食,這種競爭關係一旦形成,想不爆護都難。
我們野釣鯽魚啊翹嘴啊白條啊,這種現象非常明顯,而且一旦叢集,魚的警惕性也會大大降低,大個體的野生魚類也是適用這個原則的,只不過一旦釣上來一條,其它的都有可能受到驚嚇而落荒而逃,不像養殖塘裡的魚兒那樣呆笨。
這種魚兒群體覓食時個體食量增大的現象,科學家們做過很多種實驗來驗證過這個事實,跟釣魚關係不大,這裡就不多說了!其實也非常好理解,就像人類的孩子一樣,幾個孩子在一起吃飯,每個都吃的很多,也不挑食了,如果單獨就一個孩子吃飯,就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這就是很普通的嗆食現象!
國慶過後,天氣就會加快向冷的方向發展,北方更明顯,許多釣魚人釣鯽魚都開始提前打窩了,上午打窩下午釣,甚至打隔夜窩,細心的釣友會發現,此時釣魚,如果打窩後馬上就下竿,也能釣得到,但會一直處於慢釣的狀態,十幾二十分鐘一條,但如果是發窩後再下竿,有可能上來就是爆連,而且鯽魚個體還偏大!出現這種現象,其實就是對這個話題的一個很好的證明!另外,這裡面還涉及到影響魚類攝食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水溫,咱們以後慢慢都會把它聊明白!
-END-
本文原創:姚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