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一年四季裡,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惟有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立秋之後,在農人們準備揮鐮收割之前,遠在各地的我們幾姊妹,準會收到父親打來的電話,要我們選一個星期天,帶上各自的孩子,回家去“啃秋”。
立秋之後啃秋,是我們家堅持下來的習俗,已經記不清是從哪一年開始的了。每到那一天,父親便會盡力弄出幾個好吃的菜,擺在桌子上眼饞我們。其間少不了父親的拿手好戲涼拌土雞、家常鯽魚等,最難得是從河裡撈起來的螺螄,以清水濾淨再以開水焯一遍後,扔掉螺螄的腸子再塞進去豬肉元子,以花椒辣椒姜蒜爆炒出來,工夫繁雜但唇齒留香,那種舌尖上的記憶絕對伴你一生。不過且慢,在打牙祭之前,先得舉行我們家獨有的儀式——啃秋,就是全家人不分老小圍在一起啃西瓜。
小時候的我們,絕對理解不了啃西瓜的意義,肚兒啃得溜圓,又如何撐得下父親的拿手菜呢。小心眼的我們,一開始就算計,比誰的西瓜啃得少,都想騰出更多空間去打牙祭。有一次,父親終於忍不住了,講起了一件啃西瓜的往事。
小時候,父親每天去上學,都要和村上的孩子經過一大片瓜地,什麼西瓜、香瓜、黃瓜樣樣都有。這些香甜脆爽的瓜果,對父親和一幫小夥伴來說自然就是一種誘惑。每天經過瓜地,這幫孩子就和守瓜的大爺鬥智鬥勇,一方想方設法偷摘,一方千方百計阻止,守瓜大爺疲憊而憤怒,不斷在學校和家長兩邊告狀。
有一年秋天,守瓜的大爺改變了做法,他不再告狀,而是在一個下午把村上的孩子全部請到了他的瓜棚。父親看見簡易的案板上擺放著剛剛採摘下來的瓜果,守瓜的大爺挑一個熟透的紅瓤子西瓜,用刀一劃拉,切成無數的小塊,然後讓小夥伴們敞開小肚子吃。那是父親吃得最盡興的一次,直到撐得實在裝不下了,守瓜的大爺才一字一頓說,那天是立秋,按照中國人立秋節氣的習俗,這一天要“啃秋”,就是把大夥兒邀在一塊,圍著瓜果盡情地啃,當然啃過之後,就不能再去“偷”了。
多年後父親才悟到,“啃秋”其實是依賴土地生存的農人們對豐收喜悅的一種抒發,是辛苦勞作後的心靈歡歌和感恩生活的樂觀展現,“啃秋”才是地地道道老百姓自己的習俗。
今天,父親依然不忘召集兒孫們回家“啃秋”,讓我們在濃濃中國味的習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淵源,相對於父親的手藝和美食的誘惑,這份精神享受可能才是秋天裡最好的牙祭。
(原標題:《秋天的牙祭 》)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