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告顯示,早在2018年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就達到1708億,人均單隻年消費金額5016元,中國城鎮養寵使用者7355萬人,其中養狗、貓人數5648萬。2017年的時候,某寶雙十一活動的消費排名第一的產品竟然是:貓糧。
可以說,當今養貓的人越來越多。究其原因:一曰總比養孩子便宜,二說有寵物陪伴很暖,三道生活焦慮,擼貓解壓。
可大家知道嗎?擼貓可不是現在才流行的,早在宋朝時候就十分盛行養貓,而且當時可不是買一貓那麼簡單的,一定要拿了聘書、聘禮去有小貓的人家【聘貓】!
是不是突然覺得,古人比今人會玩多了?事實上,古人會玩得真的很多,看看作者雲葭的《挑戰古人100天》這本書就知道了。
這本書的簡介是這樣寫的:
為什麼古人養貓叫“聘貓”?古人的夜市裡都有什麼?古人也會喝下午茶嗎?一本完全解析古人的日常生活的手冊。走進大宋,走進那個少年鮮衣怒馬,縱意而歌起舞袖的年代。那些我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說實話,沒翻開這本書之前,我特別擔心又是一本學術性的“教科書”,然而看完之後不得不說,卻有讓人耳目一新之處:
1.語言通俗易懂,沒有什麼拽文之意,讀起來就像是看故事書似的,不會讓人覺得枯燥難懂。
2.文末配有“小知識”講解,既不影響正文故事感,又能瞭解相關歷史知識。
3.配圖精美,基本都是選自《宋畫》名家之作(瞭解畫畫的人應該知道,宋畫是經典傳世),沒有隨便選用插圖,也足見作者的用心。
4.內容目錄一目瞭然,想要讀什麼、瞭解什麼,對讀者來說很方便,即使偶爾不看前文也影響不太大。
以上應該歸納為看完此書的感受,可正如有人說過的:“只有感受,人是不會成長的。”
讀一本書,除了感受也應該能給人思考,然後思考引發成長,這才是完整的正向過程。
那麼迴歸正題,看完這本書後,我第一反應是:
古人的生活真愜意啊,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太焦慮了,好想回到古代。
但緊接著我又意識到另一個問題:
書中的兩位主人公李小娘和孫小娘,一個是出了名的的才女,一個是投壺遊藝的好手,看起來都是鮮衣怒馬,恣意幸福,可她們的美好生活無不是藉助在家庭為士族達官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她們的家庭有資本供給她們優越的生活。
那麼這就引發了幾點思考:
1.無論古代、現代,舒服的日子似乎都跟經濟基礎掛鉤的。那麼,又何必羨慕古人會玩呢,在現代同樣可以喝茶、品茗、彈琴、出遊……
2.真沒錢的話,就不配擁有快樂生活嗎?生活到底該是什麼模樣?
金錢本身並不會使人幸福或不幸
我曾在一本書裡看過一段話:
想要過得幸福而充實,就得先改變自己,錢可不能為他們代勞。金錢本身並不會使人幸福或不幸,它是中性的,即不好也不壞……一個幸福的人有了錢會更幸福,而一個消極悲觀、總是杞人憂天的人,錢越多煩惱越多。
我們時常在新聞裡看到,某人因為拆遷、中彩票突然得到了一大筆錢,甚至多到覺得幾輩子都花不完,可偏偏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被敗光了,然後悔之晚矣。
記得此前還看過一個新聞,一家三口租住一個地下室,一租就是多年,最後這家的孩子卻考上了名牌大學。
如此比較說來,有錢和沒錢似乎真的不能決定生活的幸福感。
那麼,為什麼我們現在還那麼熱衷於賺錢,甚至把自己都整得焦慮了呢?
我覺得與其說是追求金錢,不如說是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為了生活條件的改善不得不去追逐金錢,畢竟錢確實能買到更多更好更想要的東西。
然而,這些東西真的就是必需品嗎?又或者說,為了這些所謂的更好的東西犧牲了時間、健康等等,確有必要嗎?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只是你願不願意面對真實的內心。
如果能坦然接受,以自己目前的能力獲得了對等的經濟條件,生活已經達到預期,想必內心的幸福感就已然擁有。又或者,即便沒有達到預期,但能坦然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想來也不會太過焦慮難安。
有人曾說,焦慮往往是想要即時滿足才產生的。
也就是說,當你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立刻就想得到,如果得不到就會產生焦慮。
換言之,如果你能讓自己接受“延時滿足”,那麼,焦慮也會遠離你。
金錢與幸福的關係,其實就是如此。
當你想從金錢中立刻獲得幸福,而無法實現時,焦慮必有。而當你願意接受,金錢和你的幸福不掛鉤,自然也無從焦慮。
有一首的歌詞是:
這人生何其短,願你我盡其歡,何為苦樂多,此生也迷茫,為了碎銀幾兩,為了三餐有湯,為了車呢為了房,你為的是哪位姑娘……
其實,錢也好,生活也好,為的不過是一份自己的心安。
看過的一個影片,高速堵車的路上,一輛豪華小轎車和一輛大貨車並排都被堵著,小轎車的司機無所事事地等著前方車行,大貨車的司機卻捧著一本《論語》在讀。
可見,心若能安,生活再苦,也能苦中作樂。
不過是喝茶嘛,小盞慢品和大碗直飲,最終都是由口入腸。
綜上所述:
未必是古人比今人會玩,未必是今人就過得更辛苦,未必是有錢沒錢決定了生活快樂與否……
你過什麼樣的生活,決定權不過是你怎麼想。
作者簡介:三月古木,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一個願意與你分享心情故事、親子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