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賦》曰:一曰燒山火,治頑麻冷痺,先淺後深,凡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二曰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後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寒至,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皆細細搓之,去病準繩。
而事實上《金針賦》所提及之法有八除了燒山火透天涼之外還有陽中隱陰、陰中隱陽、子午搗臼、進氣之訣、留氣之訣、抽添之訣等一共八種手法。這八種手法可謂是中醫的不傳之秘。針灸是一個十分講究技術的治療方法。雖然原文給與了我們操作方法,但是鮮有人能夠將八種方法完全演示並且用其來治病,而逐漸導致這些針灸的手法失傳。如今我們連燒山火和透天涼都鮮有醫生能夠複製出來更不要談先寒後熱及先熱後寒的陽中隱陰、陰中隱陽了。
應用燒山火或透天涼法,以選用肌肉比較豐厚處的穴位為宜,頭面、胸部、肢端等肌肉淺薄處的穴位皆不宜使用。當得氣感應強時,手法也不宜太重,重複次數不要太多。經過數度操作而始終未引起溫熱或涼感的,更不可強為其難。
燒山火的刺法是將針刺入腧穴應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氣後行捻轉補法,再將針刺入中1/3(人部),得氣後行捻轉補法,然後將針刺入下1/3(地部),得氣後行捻轉補法,即慢慢地將針提到上1/3,如此反覆操作3次,即將針緊按至地部留針。在操作過程中,或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補法,即為燒山火法,多用於治療冷痺頑麻,虛寒性疾病等。
而透天涼的刺法是將針刺入腧穴應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氣後行捻轉瀉法,再將針緊提至中1/3(人部),得氣後行捻轉瀉法,然後將針緊提至上1/3(天部),得氣後行捻轉瀉法,將針緩慢地按至下1/3,如此反覆操作3次,將針緊提至上1/3即可留針。在操作過程中,或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瀉法,即為透天涼法,多用於治療熱痺、急性癰腫等熱性疾病。
而即便是我們知道該如何操作,但臨床上想要真正地複製出燒山火和透天涼等針灸秘法仍不盡人意。
想要了解更多中醫藥知識,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