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Nature和Science(簡稱N&S)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Nature中型別為Article的論文,Science中型別為Research Article和Report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88篇,Science刊出54篇。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2篇,佔比8.45%,其中Nature論文7篇,Science論文5篇。
今年以來,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單位在N&S上發文共126篇:Nature發文67篇,Science發文59篇。(統計資料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收或線上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N&S全面開花
2021年9月,共有11所高校發文。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均以3篇的數量領跑全國高校,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復旦大學等9所高校各發文1篇,華中農業大學更是開啟了今年首篇Science!
截至2021年9月30日,中國內地已有56所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在N&S上發表至少1篇文章。中國科學院大學(24篇)的發文總數繼續位居全國高校第一,浙江大學(16篇)依然保持全國第二,其次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其發文實力不相上下。
“雙非”高校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如上海科技大學以8篇的發文數位居全國第7,南方科技大學以4篇的發文數位居全國第11。
1個月斬獲2篇封面
9月份,同樣是N&S論文收穫頗豐的一個月,這個月,中國內地高校的2篇論文登上Nature和Science的封面。
9月22日,Nature發表了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長聘教授張一慧課題組與美國西北大學John A. Rogers、黃永剛課題組、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Leonardo P. Chamorro課題組合作的題為“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ic microfliers inspired by wind-dispersed seed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以風傳種子為靈感,設計了一種屈曲力學組裝的三維微電子飛行器,實現了微電子器件被動、長時間、遠距離飛行。並且,這是有史以來最小的人造飛行結構,它甚至比筆芯還小,能像種子一樣在空中自旋和落下。該論文涉及的人造飛行器為同期的封面文章。
該飛行器圖片(來源:DeepTech)
Nature同期封面(來源:Nature官網)
9月1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趙士騰教授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ndrew M. Minor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Cryoforged nanotwinned titanium with ultra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的文章。其中,該研究的關鍵微觀組織圖片作為該期雜誌的封面。據悉,趙士騰教授於2021年5月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回國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
Science同期封面(來源:Science官網)
-end-
內容轉自:軟科,版權歸軟科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