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是東南歐面積最大的國家,57年前,一位中國青年受國家派遣前往那裡學習語言,學成歸國後,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掌握漢語、羅馬尼亞語、俄語、法語、捷克語、西班牙語、英語7門語言,還兩次受教育部派遣出國任教。退休後,他仍舊利用所學為祖國發展發揮餘熱,編寫教材、捐款捐物......他,就是北京語言大學副教授董原。本期推送,帶你前去領略這位優秀教師的風采!
董原,1946年4月15日出生,北京昌平人,北京語言大學副教授。1975年3月調入北京語言學院,先後任留學生二系、一系對外漢語教員、教務處研究生科負責人、基礎教學部副主任、主任。受國家教育部派遣,1993年至1996年赴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2003年至2006年赴捷克帕拉斯基大學教授漢語。從事對外漢語教學46年,主要研究方向為漢羅語法對比,多年來公開發表的科研成果有35項,未公開發表的成果36項。
公派留學,報效祖國
董原從小在北京長大,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工程師,也是一名共產黨員。1964年,董原高中畢業,受國家安排,公派留學到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大學學習羅馬尼亞語。出國前,父親給他戴上一塊國產手錶,並說,“我知道你們出國買表不難,可你是中國人,中國人要戴中國表。天津上海都能生產表了,很多外國人還不知道,給他們看看!這是我和你媽送你的。”“記住,學成回國,報效祖國!”
在羅馬尼亞求學期間,董原勤奮刻苦、孜孜不倦。沒有詞典,他就把查過的詞製成卡片,按音序排起來,積累材料供將來編寫詞典用;為了鍛鍊口語,他跑到公園找老人孩子聊天兒,一來二去,還結交到一些當地的朋友。1965年周總理兩次訪羅,1966年鄧小平和萬里兩位副總理訪羅,董原這些留學生三次見到中央首長,還曾獲周總理親切接見,交談、合影,並一一握手。
1965年3月,周恩來總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羅,在駐羅使館與留學生親切談話,後合影留念(後排右二為董原)
2019年12月23日,董原將其1965年留學羅馬尼亞期間,周恩來總理贈送的厚呢子大衣捐贈給國家博物館收藏。
學成歸國,結緣北語
1968年7月,董原從羅馬尼亞學成回國。先在北京石景山區八寶山中學任教,後調入北京語言學院(現北京語言大學),至此與北語結緣。在學校,董原邊工作邊學習,除了為學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下輔導外,他還有計劃地不斷彌補自己在對外漢語專業方面的短板。董原說,“學習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有不斷學習,自己才能不斷得到充實,跟上時代的節奏,並保持健康年輕的心態。不過,我覺得自己看的書還是太少了。”
外語專業出身的董原,將其半生都奉獻給了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他曾兩次受教育部委派出國教授漢語,在羅馬尼亞兩年半,在捷克三年半。在羅馬尼亞做漢語教員時,他針對學生的特點,靈活教學,還向校方提出改進漢語教學方式,取得了顯著成效;第二次外派去捷克任教時,他除了教書和編書,還自己開設了才藝課,鼓勵學生參加漢語橋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兩次外派教學任務圓滿完成,受到了校方好評。
除了漢語、羅馬尼亞語外,董原還會俄語、法語、捷克語、西班牙語、英語等多種語言,他曾多次作為專業翻譯參加國家外派援建專案。中羅友好由來已久,羅馬尼亞是第三個與我國建交的國家。長期以來,董原致力於中羅友好事業,2013年8月還受聘擔任中國羅馬尼亞友好協會全國理事會理事。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董原一直在用行動踐行著這句話。2006年退休後,他擔任離退休處17支部黨支部書記已12年,任關工委專職委員、關工委篆刻班老師也已6年。目前篆刻班已經開設了7期。去年10月,他受外國語學部聘請,參與建設羅馬尼亞語專業並編寫教材。董原說,“有工作,生活就覺得充實和愉快。”
董原老師還十分熱心公益,與愛人李莉有過多次捐贈義舉。1981年,他翻譯的《羅馬尼亞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大綱》出版,拿到的第一筆稿費便捐給了貴州貧困山區,以資助貧困兒童辦學。
2019年6月18日,董原先生向北京語言大學捐贈20萬元證書
2011年,貴州仍有不少貧困地區沒有脫貧,董原夫妻二人透過兒童基金會向貴州六盤水地區捐贈2萬元人民幣;2012年,為了資助小語種詞典的出版,他向商務印書館捐贈5萬元;2019年,他向北語基金會捐贈50萬人民幣助力一帶一路和北語教育,其中包括募集來的30萬......這些年來,加上向汶川地震、北語校慶的捐款,向北語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國家博物館的捐書、捐物,董原捐贈總計價值30餘萬。
董原老師一直堅持“健康工作”的信條,所謂“健康”,不僅僅是身體上,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心中有祖國。如今的董原老師已健康工作53年,雖已退休,但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說,“為了祖國新時代的輝煌,我還要繼續工作下去!”
歡迎關注“北京語言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北語的最新資訊!
素材來源:北京語言大學檔案館,北語離退休工作處,北京語言大學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