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峽位於懷柔區懷北鎮大水峪村西北,雖然離北京市區較遠,但交通很方便,去慕田峪長城、或到紅螺寺的公交車都可以轉乘,這樣我們就來到了青龍峽參觀遊覽。
青龍峽已建設的非常美。南門古香古色,城牆、券洞、飛簷,仿古建築。不知是誰題的匾額,上懸“青龍峽”三個大字,告示著人們青龍峽到了。更多的是在這裡留影。
進了南門,也有一座青龍橋,而且還立一大石碑,上書“青龍橋”三個大字,與南門相呼應。這樣以來,北京的青龍橋就更多了,我記得頤和園西北有青龍橋,京張鐵路八達嶺有青龍橋,這真是,此橋非彼橋也!建設的也很氣派。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橋,一邊是池水,一邊是高山,高高的山脊上還有古城牆、古敵樓,遠遠照應。
開啟歷史的塵封,明清時,這裡為明長城要塞大水峪關。《方輿紀要》記載:“大水峪關在懷柔縣東北三十里,北去密雲之石塘嶺四十里,有城------”故而又稱大水峪城。這個“城”的概念與現在的城市不同,它與“堡”類似,都是長城的軍事設施,而且城要比堡大,設東南西三門。這裡也是明清兩代京師通往豐寧大閣鎮以及熱河的交通要塞。如今,歷史勝蹟更成就了青龍峽的聞名。
還沒過青龍橋,就已經到處是遊樂園了,只見孩子們貓腰持槍在那裡躲閃伏擊“戰鬥”。過了青龍橋,一側是懸崖峭壁,一側是溪水長流。沿水邊棧道,過石拱小橋,就到了淺水戲玩區玉龍池,先是見到難支撐、划動竹排的青年男女,不是原地不動,就是支撐不遠,太缺乏實踐鍛鍊了。
據說,租竹排的之所以不幫他們支撐、劃,就是讓他們自己摸索、實踐長本事。什麼事情都是如此,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自己動手嘗一嘗。這也是個好辦法,經常自己動手就能學會劃好。
過了“澗伏青龍”奇形怪狀的石頭,又是一些相對熟練劃竹排的青年男女,在那裡遊玩。臨近大壩,更多是由父母帶著孩子開的碰碰船,這就更有意思了,不會開,瞎開,不會碰,瞎碰,多是孩子們的驚訝聲、笑聲。動手動腳,實踐出真知,在遊玩娛樂中長才幹。
過悠盪橋,調皮的孩子們更多了,越有人不敢過,越晃盪,哈哈地笑。岸邊有毛主席詩詞,鼓勵大家“不到長城非好漢”。
到了通天洞,顧名思義,往上爬,就來到了大壩上,嚴格地說,是水庫大壩上。站在這裡,四處遙望,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曾幾何時,這水庫,1969年12月動工,1972年5月建成。據說是北京市第一座混凝土重力拱壩,高59米,長283米,寬4米,控制著沙河上游的全部山區的流域,既攔住了上游四溢的水,又蓄住了長流不息的水,1978年交付使用。
看今朝,江山如此多嬌,可不要忘了當年父輩們的辛勞付出,僅我知道北京地區就修有密雲水庫、十三陵水庫、官廳水庫,造福人民。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裡1996年對外開放旅遊資源,因峽中有青龍潭,故稱青龍峽。
這大壩雄壯高大,氣勢磅礴,是青龍峽的中央,分南、北、東、西景區。南面就是可控的淺水區,也是我們剛才經過遊覽的地方,北面是深水區,龍舟、畫舫、遊船、快艇,可以穿峽越谷,遊覽山水,有北方“小三峽”之稱。東面有高高的高空彈跳跳臺,這是勇敢者的行動,我在十渡、沙坡頭黃河邊也見過,但都沒有這個高。還有攀巖,都是向大自然挑戰,年輕人的活動。
經過“龍峽祥波”牌樓,我們來到深水區,欣賞碧水藍天,駁岸碼頭。這裡停有遊船、畫舫、快艇,迎接著四方來客,有的已在水中開啟,碧波盪漾,遊覽兩岸風光。坦率地說,四川大寧河,即“小三峽”我遊覽過,那可真是峽中有峽,緊依長江,水色黛碧,千姿百態,如有一比,肯定這裡也不錯。只是時間不允許,我們只好放棄,要不然非遊覽一番,有山有水,必有好風景,這是自然的。
我們開始爬山觀賞古長城,遙望四周,感受古今大自然的美景,準備返程。
九口202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