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闖進人類生活區域,是越來越頻繁發生了,尤其是一些地處保護區邊緣的村莊,被野獸造訪的機率更大。通常來說,一些對人類有較大威脅的猛獸,人們的主要做法就是將其麻醉捕捉,經過一系列檢查之後就放歸野外了。
比如前段時間闖入黑龍江密山市的東北虎“完達山1號”、杭州出逃的豹子,就是這樣做的。當然也存在一些無法用麻醉手段的情況,比如雲南一路北遷的亞洲象群,就無法採用麻醉的處理手段,主要是因為象群規模較大,麻醉的風險太大。
對野生動物進行麻醉是非常麻煩的,除了前期執行困難之外,更重要的是麻醉之後該如何處理,那麼在麻醉老虎、豹子等大貓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大貓的種類也比較豐富,全世界現存6種老虎裡面,我國擁有4種,另外還有豹子等。得益於幾十年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野生動物的數量也逐漸增多,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虎豹數量進一步增長時,野獸造訪人類活動區域的現象會更加頻發。
動作要輕,眼睛要矇住
無論是誤闖人類生活區域的野生貓科動物,還是動物園裡生病要治療的獅子、老虎,相關人員在操作的第一步便是將這些大貓們麻醉,之後還會在其眼睛處蓋上一塊深色的布,用來擋住大貓的眼睛。
看到這類場景時,許多人不解,既然已經將大貓麻醉並且它們也昏睡過去了,基本上已經喪失攻擊性,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呢?事實上這一步驟是非常重要且不可缺的。
網上有觀點說的是大貓作為頂級捕食者,眼神凌厲自帶殺氣,出於動物自我保護的本能,人類看了會不由自主地害怕,因此即便是麻醉了也要將它們的眼睛矇住。
這種說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野生動物被麻醉之後,只是暫時昏睡過去了,隨著時間的流逝,藥效是會不斷減退的,而矇住眼睛,就意味著遮擋住了光線,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防止它們快速醒來的作用。同時,無論是搬運還是治療等其他動作,都要儘量做到緩慢安靜,避免毛手毛腳。
動作要輕、眼睛要矇住,這些做好之後,為了保險起見,往往還要用繩子將大貓的四肢綁住。
大貓會記仇
另外國際上還有一種觀點比較有意思,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科學性,那就是貓科動物們普遍愛記仇,尤其是大貓。
澳大利亞一隻名叫“英迪拉”的孟加拉虎,可謂是虎界大明星,從小在片場長大,參加過大量電視節目、出演過眾多電影。它年老退休之後,在贊比野生動物園過得還不錯,但是在15歲的這年,工作人員發現它的食量減少了許多,並且伴有怪異的舉動,比如經常撞到東西,其他的動物也敢來騷擾它。
“英迪拉”雖然是一隻圈養的孟加拉虎,但它畢竟是隻兇猛的虎,即便年老之後,也是相當具有震懾力的,但為何會如此呢?悉尼大學獸醫教學醫院對其進行了各項身體檢查之後發現,這隻老虎的視網膜退化了,雙眼白內障,同時伴有中度鬥雞眼,急需做手術治療。
給老虎做手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經過9個多月的努力,醫生們攻克了所有難題,最終成功實施手術。
手術過程中,醫生們始終用一塊布矇住老虎的眼睛,一直到放回園區時才取下。後來醫生為了瞭解“英迪拉”的恢復情況,去探望它,而“英迪拉”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反常跡象。
相對來說,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市大貓收容所裡的獸醫塔米·米勒就沒那麼幸運了。米勒曾給一隻獅子摘除過晶狀體,麻醉到手術的整個過程矇眼工作沒有做好,導致之後米勒靠近這隻獅子時,獅子都表現出極強的攻擊慾望,即便是隔著籠子都想將其撲倒。而在手術之前,米勒也曾接觸過這隻獅子,但當時獅子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反常。
貓科動物有多愛記仇?可能喵星人的鏟屎官會比較有發言權。在養貓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絕育”這個名詞,很多鏟屎官表示,帶貓去絕育的時候最好要“演下戲”,不然貓可能會報復你。
一些沒有演戲的鏟屎官,在後面也的確遭到了貓咪的報復,比如對主人的態度變兇了,總是在床上撒尿等等。
美國《國家地理》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動物的短期記憶只有25秒,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貓的短期記憶時長高達16小時,而貓的長期記憶就能有多久?則沒有相關定論。這就表明,貓有很強的記憶能力,記仇難不倒它們。
俄勒岡州立大學心理學和生態學教授蓋伊·布拉德肖認為,人類和動物的心理並不相同,但動物與我們的相似之處,通常比我們認為的還要多。
德克薩斯大學心理學家、動物性格研究所的所長山姆·高斯林表示,在烏賊和大型貓科動物等多種動物的身上,都發現了怨恨的行為,包括大象無緣無故的攻擊事件,都有可能是它們的報復行為。
目前關於大貓記仇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相信未來科學的發展,能給我們解開這一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