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開始,中國足球出現了多名歸化球員,短短一年間,中國聯賽中出現了多達11名歸化球員。
歸化球員的出現也引起了各種爭論,很多人抨擊歸化球員無非就是為了賺大錢而入籍。
已經擁有中國國籍的歸化球員洛國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到期後不會續約。
媒體大肆宣傳他將會成為歸化球員中賺錢之後跑路的第1人。還沒等到世界盃,國足的歸化球員們就已經完成退化了。
很多球迷很憤怒,紛紛聲討說好的“中國心”哪去了?
— 1 —
一看就像是白人的客家人。
很多客家人都認識他,雖然他沒有中國血統,卻會一口流利的客家話,還一直引以為豪地認為自己就是華人,從小到大一直都是一顆“中國心”,不僅說到,而且做到。
這位“華人”在東南亞很出名,名叫熊德龍,1947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兼有荷蘭、印尼血統的孤兒。他快兩歲的時候,被旅居印尼的梅州籍客家人熊如淡、黃鳳嬌夫婦收養。熊氏夫婦本來已有兩個孩子,家境不寬裕,但他們對熊德龍視若親生,起名寓意為“希望熊家得到一條光宗耀祖、有才有德的龍”。
熊德龍的養母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卻秉承了客家人的傳統,愛唱山歌,會背《增廣賢文》。熊德龍就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薰陶中長大。
“ 我沒有一滴中國人的血,但我有一顆百分之百的中國心和一腔百分之百的客家情,我深深地愛著我的中國……”熊德龍的傳奇感恩故事於2015年被改編為電視劇《親親中國爹孃》,令無數觀者感懷。
熊德龍懷著無比熱烈的報恩之心,以自己的膽識和毅力創出了一番事業,崛起於印尼工商界,進而建立起遍佈全世界的熊氏企業王國,成為飲譽國際社會的著名愛國僑領。
自1979年以來,他先後捐資數億元人民幣為中國,尤其是為世界客都梅州,興辦了40多所學校、醫院和敬老院,幫助修橋、築路、建公園和其他公共設施難於計數。
— 2 —
一個白人婆婆,這輩子都很喜歡唱粵劇。
一位來自廣東開平的少爺仔,為了一個“粵劇夢想”而抱著幾本曲本離家出走,海上漂了幾個月去到遙遠的中美洲社會主義國家古巴。
他在古巴收留了一對流落街頭的母女,後來母親嫁給了他,小女孩改名叫何秋蘭。
圖源:深圳市越眾歷史影像館
繼父一心要將心愛的粵劇傳授給這位沒有華人血統的養女,教她說廣東臺山話,四歲時就開始寫中國字和唱戲。
何秋蘭從小就已經從語言、文化、習俗到飲食都被徹底“漢化”了。2011年她第一次來到香港,接待的朋友問她想吃什麼,她給出的答案是:白斬雞、鴨潤腸、老火湯、蒸肉餅和苦瓜。
圖源:深圳市越眾歷史影像館
19世紀三四十年代,古巴經濟的鼎盛時期,哈瓦那被稱為“小巴黎”。粵劇劇團紅極一時,當年粵劇劇團的當家花旦在社會上是頂級流量明星。
但後來隨著古巴經濟的衰退沒落,何秋蘭只有為了生存而奔波勞累。粵劇不再能成為一個職業,沒法養家,只能偶爾父女對唱一下。直到1996年父親逝世前,他仍然陪女兒一起唱粵曲,粵劇和中華文化的基因,深深烙進何秋蘭的靈魂裡。
圖源:深圳市越眾歷史影像館
2009年,美國攝影家、堪薩斯大學退休華裔教授劉博智意外“發現”了這位即將80歲的古巴花旦。
2010年,古巴花旦何秋蘭跟劉博智提出想要去中國,本來以為她想去中國旅遊,但沒想到她說的是要回去拜山,並用粵語說出繼父的故鄉“開平石塘裡。”
歷經種種困難,何秋蘭回到中國,探望祖屋,祭祖,更重要的是以一種儀式感來完成繼父的遺願,為一輩子沒能回故鄉的養父祭拜了祖先。
獻唱了爸爸教給她的第一首粵曲《賣花女》,雷聲轟轟,風雨欲來,感天動地。
圖源:深圳市越眾歷史影像館
何秋蘭與她年輕時候的劇團搭檔黃美玉在佛山祖廟、在香港參與演出了粵劇,實現她們再上舞臺的夢想。
圖源:深圳市越眾歷史影像館
沒有中國血統卻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何秋蘭,80歲高齡沒有放棄粵劇和祭祖的夢想,幾次回國演出後,讓這位高齡花旦還有她的粵劇閨蜜,都被很多中國人認識,還被拍成了紀錄片在網上傳播。
有興趣可以搜尋《古巴花旦》這部紀錄片看看。
— 3—
這位有意思的美國老哥們也沒有中國血統,但卻深深熱愛著中華傳統文化。
他是《空谷幽蘭》作者比爾· 波特,一個受佛教經典影響,痴迷中國文化的美國作家,曾多次探訪中國,在寺廟裡過暮鼓晨鐘的簡單生活,尋找隱士和高僧的住地,有一位做莊子研究的中國臺灣妻子。
他也試圖追尋中國人心中千百年以來的理想世界——桃花源。
在中美兩國出版了一系列闡述中國文化的著作:《空谷幽蘭》、《尋人不遇》、《心經》解讀等。還翻譯出版了《寒山詩集》、《石屋山居詩集》及韋應物、柳宗元的詩作。
比爾· 波特是特別有意思的老頑童,他重返中國追尋蘇軾、陶淵明的足跡而寫的《一念桃花源》,當乘飛機經過我的故鄉雷州半島上空的時候,他翻開東坡詩集開始朗誦,因為蘇東坡曾經被貶在雷州半島呆過多時,並留下詩篇。
2008年出版的《空谷幽蘭》記錄了他在終南山尋找中國隱士的旅程,因為切入中國文化中最隱秘的部分而獲得廣泛關注。他覺得“隱士就是中國宗教方面的博士。”
從2012年開始探訪中國古代41位詩人的故居和墓地。一路上,他始終帶著兩瓶珍貴的威士忌和三隻酒杯,在每位詩人墓前虔誠敬上一杯。
老頑童比爾· 波特認為他在墓前穿越時空和這片土地上最偉大的詩人們飲酒時,似乎隔空遇見了彼此,我想起朋友雲哥把喝酒稱作“液體冥想”,此情此景,很是高階。
比爾· 波特也希望中國的讀者在看過他的書之後,大家也可以嘗試體驗這樣的遊歷,去尋找屬於自己文化中的英雄。
參考資料:
餅家日雜《古巴粵伶 百年浮生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