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中,日寇甲種師團是抗日軍民最大的敵人,也是日寇在抗戰二戰期間,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部隊。也是因為戰鬥力強悍,甲種師團被日軍稱為:“不敗王牌”。
那日寇甲種師團戰力究竟有多強悍?他們的發展歷程又是怎麼樣呢?本文將從三個方面為你揭開二戰日軍甲種師團神秘面紗。
一、日軍的17張王牌,原為藩鎮改編歷史悠久
師團是日軍獨有的一種部隊機構,人數比標準師多,比標準軍少一些。日軍師團的出現是日本明治維新的產物,公元1888年,日軍將常設機構“鎮臺”取締,改編成師團。而這也被看作日本軍隊相仿西方、組建近代陸軍的標誌。作為當時日軍全新的作戰單位,師團成為日本陸軍的基本作戰單位。
按照新的師團編制,日軍原有鎮臺改編成6個師團,編號從1到6。而這6個師團也成為日本陸軍脊樑,六大師團人員編制,參考“一師二旅”標準,戰鬥人員在1.5萬-2萬人之間。一個師團在兵力方面,完全可以和一個整編軍抗衡。除此之外,日軍還增設0號師團,也就是近衛師團,負責保護天皇。屬於御林軍性質,並不對外作戰。
隨著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爆發,日軍6個師團兵力明顯不足。為了滿足作戰需要,日軍又相繼擴充了13個師團,編號從7開始一直延續到20。20個師團的編制並未延續太長時間,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由於西方列強掀起裁軍運動,日本也不得不跟隨裁軍,將20個師團裁撤成17個師團。
不過日軍只是將3個師團番號取消,師團所轄人員則全部分配到17個師團中。這樣一來,日軍17個師團編制超編,戰鬥力反而比裁軍之前更加強大。而這17個師團就是抗戰和二戰時期,日軍所謂的“甲種師團”,他們也是日軍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主力。
17個師團名字按照先後順序分別為:第一師團東京師團、第二師團仙台師團、第三師團名古屋師團、第四師團大阪師團、第五師團廣島師團、第六師團熊本師團、第七師團旭川師團、第八師團弘前師團、第九師團金澤師團、第十師團姬路師團、第十一師團善通寺師團、第十二師團久留米師團、第十四師團宇都宮師團、第十六師團京都師團、第十九師團羅南師團、第二十師團龍山師團。我們不難看出,17個甲種師團的名字多為地名,比如大阪廣島東京。
而這些師團士兵大多來自一個地方,因此參照我國曆史來看,日軍的甲種師團,更多是地方藩鎮勢力的改編。在近代化外衣下,日軍甲種師團士兵大多為武士階層。而這也是甲種師團戰鬥力強悍的主要原因。
二、甲種師團戰鬥力分析,強悍士兵精良裝備
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戰鬥力強悍與否首先要看士兵。日軍甲種師團之所以非常兇悍,也和師團士兵戰鬥力強有關。
甲種師團士兵基本都在明治維新期間入伍,所有軍事化訓練都參照西方標準。一絲不苟嚴格執行,此外,甲種師團士兵多為武士世家。信奉武士道精神,加之被軍國主義思想洗腦。因此打仗時往往心無雜念,甚至以犧牲為無上光榮。
此外,甲種師團參加了包括一戰在內多次大戰。甚至和近代沙俄軍隊有過交手,生還者多為百戰老兵,作戰經驗豐富,兇狠狡猾。當他們成為師團中堅力量後,也以老帶新的方式,幫助新兵迅速成長。讓很多師團新兵,還未上戰場,就已經具備了很強的單兵作戰能力。
在抗戰和二戰期間,甲種師團無論面對我抗日軍民,還是面對美軍蘇軍,都表現出極為狂熱的戰鬥意志,哪怕身處絕境也要負隅頑抗。在諾門罕戰役中,蘇聯紅軍與日軍第七師團交手。雖然蘇軍佔據絕對火力優勢,但依然付出巨大傷亡才獲勝。就是因為日軍頑抗,戰後蘇軍士兵也感嘆,他們彷彿在和死人作戰,因為這些日本士兵受傷不退卻與死人無異。
甲種師團除了士兵狂熱兇殘外,他們的訓練之嚴格裝備之精良,也讓當時我軍望其項背。根據史料記載,甲種師團單兵射擊訓練,每人配發150發子彈。是同時期中國軍隊10倍!充足的彈藥,自然會有更高的要求。甲種師團內部,對師團士兵射術要求極高,300米射擊距離,必須做到射擊5發子彈全部命中,且子彈間距不大於5釐米。也只有達到這個水平,才能算合格。
也正是制定了這種近乎變態的射擊要求,所以日軍甲種師團士兵,幾乎各個槍法精湛。在抗戰期間,一個普通甲種師團士兵,使用三八式步槍在300米外,就能完成精確狙殺。也正是因為他們射術精湛,在抗戰初期給我抗日軍民造成大量傷亡。
戰鬥力強的軍隊,自然也會有與之匹配的精良武器裝備。雖然日軍甲種師團,裝備方面和西方列強存在很大差距,但和我抗日部隊相比。已經是武裝到牙齒。
以日軍第三師團為例,在淞滬會戰期間,編有4個步兵聯隊、1個工兵聯隊、1個炮兵聯隊、1個輜重聯隊,全師團裝備有機槍650挺其中多為重機槍,各種口徑火炮108門,其中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超過5成。裝甲車和坦克共計42輛,坦克以89式中型坦克為主,裝備有57毫米火炮,火力強大。各種運輸車輛近1000輛。僅甲種師團一個普通中隊,就有輕重機槍6挺和6個擲彈筒。如果有特殊作戰需要,甲種師團步兵中隊甚至還會配備迫擊炮。與之相比,我軍一個連還用的漢陽造步槍,火力遠不如日軍。
到了忻口會戰期間,板垣徵四郎率領的日軍第五師團,被稱為所謂“鋼軍”。除了戰鬥意志外,第五師團也是當時日軍出名的“火力強大師團”。使用步槍士兵只有5000人,其餘1萬多人不是機槍手就是坦克手,或者是炮兵。
在崑崙關戰役中,第五師團曾和當時國軍唯一機械化部隊第五軍交手。第五軍幾乎全軍覆沒,而此戰也讓世人見識到日軍甲種師團的兇殘。
三、日軍王牌的隕落,折戟中國覆滅太平洋
雖然日軍甲種師團裝備精良,士兵戰鬥力強悍。但他們也並非不可戰勝,事實上自抗戰全面爆發以來,日軍甲種師團也曾有被我抗日軍民重創的時候。
比如著名的臺兒莊會戰,日軍第十師團和第五師團一部,在第十師團長磯谷廉介帶領下,孤軍深入被國軍29萬人包圍在臺兒莊地區,雖然日軍負隅頑抗,加上部隊作戰素養高,彼此之間配合默契。最終突出重兵重圍,但日軍第五第十師團,還是付出傷亡近2萬餘人慘重代價。日軍第十師團幾乎被打殘,元氣大傷。師團長磯谷廉介也被調往東北,從此淡出戰爭舞臺。
而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多個甲種師團被調往東南亞和西太群島和美軍作戰。在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第一師團奉命前往菲律賓萊特島,計劃搶先一步佔領該島一處重要區域,阻擋美軍進攻。然而此時美軍已搶先攻佔該區域,雙方在該區域展開拉鋸戰,反覆爭奪長達50天,最終第一師團因為補給不利,不得不從已經奪取陣地撤退,在菲律賓一處隱蔽山區修整待命。而此時日軍已經無法派出援兵和補給支援第一師團,因為此時日本本土也遭受攻擊,第一師團只能自己想辦法生存下去。
萬般無奈下,第一師團只得從萊特島撤退至色布島,至次年元月,第一師團從菲律賓諸島撤離時,曾經不可一世的精銳師團,只剩下800名剩下半條命計程車兵。死掉計程車兵中,絕大部分被美軍消滅。第一師團的遭遇也成了日軍甲種師團,在太平洋戰場的縮影。至此,日軍甲種師團不敗神話徹底破滅。他們也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殉葬品。
雖然甲種師團有強悍的戰鬥力,但效忠於軍國主義,必然會成為孤魂野鬼,不得善終。
文/斜槓青年
參考資料:
1、《最後的反擊 萊特島戰役日軍“和”號作戰始末》,程智鑫
2、《日本陸軍師團組建與編組分類概況》,黃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