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2高地,位於雲南省麻栗坡縣老山主峰以南1公里處。1984年4月28日凌晨,昆明軍區14軍40師118團發起收復老山地區的進攻作戰。其中執行穿插的1營的任務之一,就是奪取1072高地,形成對外正面,阻擊越軍增援。作戰發起之後,由於越軍炮火猛烈,1營傷亡較大,未能在28日當天攻佔1072高地。第二天中午14時許,配屬118團戰鬥的120團4連攻佔了1072高地。
越軍在1072高地擔任防禦的部隊,是第二軍區313師122團2營7連的一個排。下面,就是這個排僥倖逃生計程車兵黃文平,對於高地失守經過的回憶。
在1400高地(這是越軍地圖標註的高程,和我軍地圖不同),我們一個排抗擊著中國軍隊的一個山地營。中國軍隊散開成戰鬥隊形之後,不斷利用地形接近防禦前沿,但是被數次擊退。我們排裝備的4挺輕機槍,槍管都打紅了。戰鬥很激烈,包括炊事員在內,都上到陣地前沿給機槍手裝彈。看到陣地遭到攻擊,後方也派出了增援部隊,但是走到半路就遭遇了中國軍隊的密集火力。很顯然,對方事先就已經做好了準備,採取多處設伏的辦法對我們的增援部隊實施阻擊。
一整天,山頭上到處都是槍炮聲,塵土飛揚,硝煙四起。中國軍隊對高地附近地區進行地毯式的炮擊。在1400高地陣地左側,中國軍隊部署了一個82迫擊炮陣地, 可能是部隊之間互相失去聯絡的緣故,中國軍隊還在運動中就被自己炮兵誤傷,有的人跑到了我們的戰壕裡躲避,但是沒有辦法立足。跟在中國軍隊後面的是民兵,負責前送彈藥和後送傷員,由於這些民兵沒有經過充分的訓練,有些人先是進入了雷場,跑出雷場後又被迫擊炮火力殺傷。這次戰鬥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傷亡是比較大的。
為了解決戰鬥,中國軍隊使用了火焰噴射器。在以往的戰鬥中,我們還沒有碰到過此種武器,因此不少士兵感到害怕和動搖。面對烈焰的嚴重威脅,我們決定用狙擊步槍專門消滅中國軍隊的火焰噴射兵,但是這種戰法的實施效果不怎麼好,因為中國士兵都學習過使用火焰噴射器,很多人都會用。儘管如此,中國軍隊也未能於28日當天佔領高地。在陣地前沿,受傷的中國士兵較多,民兵也被打亂了,缺人少彈,已明顯處於下風,槍聲也因此沉寂下來。我們抓緊時間吃東西和休息。
由於中國軍隊已經佔領了茶葉坡,前沿分隊與後面部隊的聯絡完全被隔絕,步談機被打壞了,有線電話線路也被切斷,我們的傷亡也在增大。在第一天的戰鬥裡,中國軍隊對1400高地實施了炮擊,在接近戰壕時使用手榴彈和火焰噴射器。經過一天的鏖戰,我們的一些重傷員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亡。這個時候,從1509高地(即老山主峰)逃回來的4名士兵報告說,陣地已經失守了。看樣子,中國軍隊沒有停手的意思,還準備繼續往下打。下午,起了大霧,排裡決定利用濃霧派一個3人小組到後方去報告情況。
小組沿著山脊艱難地往南邊前進,在接近1100高地(即968高地)的時候遭到了猛烈的射擊,他們擔心是自己人起了誤會,於是沒有還擊。由於連續遭到掃射,小組只好又退回到1400高地。此時排長已經陣亡,由一名班長接替指揮,彈藥已經所剩無幾。班長和剩下的幾個人商量後,決定把陣亡士兵的遺體掩埋在戰壕裡,然後再想辦法撤走。在夜間,要帶著傷員撤離是很困難的。我們只能撤到1150高地上臨時守一下。第二天,一名被火焰噴射器燒傷計程車兵,因為鼻子起泡,沒有辦法呼吸,在昏迷中痛苦的呻吟,也正是這呻吟聲,使得前來接應的友軍發現了我們。
313師炮兵457團的老兵杜進能回憶說,他所在的炮兵部隊在此次戰鬥中,給每人發了1支衝鋒槍,部隊要求每個炮位必須保留3枚手榴彈,一旦中國軍隊衝過來,就用這3枚手榴彈把火炮的炮管炸壞,炮兵就用衝鋒槍繼續戰鬥,保衛自己的陣地。中國軍隊採用了炮兵大規模炮擊和步兵小規模試探攻擊相結合的作戰方式。在經過兩天的攻擊之後,中國軍隊攻佔了預定目標。4月30日上午,中國軍隊用遠端大炮炮擊越軍運送兵力和彈藥的交通線,步兵守衛已經奪佔的陣地。到中午的時候,恢復了平靜,雙方部隊好像筋疲力盡,但是中國軍隊已經達到了目的。
整個1509 高地地區,躺著許多陣亡的越軍士兵遺體,後面是越軍設定在清水谷地的無坐力炮陣地和37高射炮陣地,這裡的泥土被翻了過來,而清水三岔路口的石頭也被炸成白花花的一片。這是1979年之後,兩國軍隊之間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越軍丟掉了1509高地,部隊在人員和裝備上都受到損失,在清水三岔路口的防禦區域被縮小,通往邊境的道路全部被中國軍隊控制。對於越軍來說,這是非常不利的。附近越軍的後勤保障受到嚴重影響。中國軍隊可以用火力控制從1509高地到清水谷地這一片區域,給越軍的行動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313 師丟掉1509高地以後,師長阮雄良大校被撤職,調到河宣省軍事指揮部擔任參謀長,師長一職由杜清池大校接替。在中國軍隊的壓迫下,313師和168炮旅不得不撤退到清水河以南組織防禦。中國軍隊還攻佔了那拉地區的幾十個高地,形成一個深入越南境內2.5公里的突出部。這裡山高林密,南面有清水河流過,要透過這裡,必須經過東面的瀘江(我軍稱之為盤龍江)河谷開闊地。因此,這裡的地形對於中國軍隊的防禦十分有利。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