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8日朝鮮戰爭停戰談判達成最後協議,蔣介石擔心中美關係緩和會使美國疏遠臺灣,決心對大陸採取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爭取美國對他的支援。國民黨統帥部策劃對大陸沿海島嶼的攻擊計劃,要金門國民黨軍行動。
金門防衛司令胡璉回憶: 當時攻擊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廣東汕頭附近的南澳島,一個 是廣東福建交界處的東山島。綜合各方面條件,最後選定攻擊東山島。
東山島是福建第二大島,位於福建、廣東交界的近水海 面,距大陸僅500米,現在已有跨海大橋連線。主島面積約 165平方公里,北部為丘陵和主要居民區,東山縣政府設在島中心的西埔鎮。南部狹長,島北灣的八尺門渡口,是通往大陸的主要渡口。東山島防禦力量為公安80團1、2營(欠4連),配屬水兵一個連,兵力共計1200人。
為什麼國民黨軍要進攻東山島?國民黨將領認為:東山島守軍為公安部隊,是從解放軍中戰鬥力較弱的部隊改編的。可能增援的部隊,是廈門的31軍和汕頭的41軍。廈門到東山距離200公里,解放軍機動車輛少,步行增援估計需要三 天時間。汕頭的41軍雖然靠的比較近,但屬於中南軍區系統,增援的可能性不大。
胡璉設想:國民黨軍以兩個師的兵力,用迂迴包圍方式先佔領全島,然後集中三倍兵力圍攻堡壘。這戰法是孤立守軍,阻止援軍。解放軍援軍乘坐汽車沿公路增援,一條公路容納不了大隊車輛。如果守軍逐次到達,那麼就打了成添油戰術,正好被佔絕對優勢的國軍圍攻,其結果不問可知。 如果解放軍等到兵力集中、火力部署妥當再增援東山島,島上守軍早被殲滅,國軍任務完成,回航出海歸還。
胡璉甚至樂觀地估計,只要國民黨軍的行動能夠保密,達成突然性,戰果將遠超金門戰役。
在制訂襲擊東山島作戰計劃時,駐金門的美軍顧問漢密爾頓建議:以兩個團的地面部隊登陸,配合傘兵空降,以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作戰,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7月初,蔣介石批准了漢密爾頓計劃,命令胡璉親自指揮這次規模最大的登島作戰。
胡璉雖然指揮過兩棲作戰,但使用傘兵,在國民黨軍作戰 上還沒有先例。胡璉要執行命令,但必須重新考慮許多作戰細節。他研究了航拍的東山島照片,確定主要目標為東山縣政府駐地西埔鎮、島北制高點410陣地(牛犢山)以及連線大陸的八尺門渡口。
胡璉最初的設想是:傘兵的作戰任務並不是佔領全島,也不是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更不是攻取敵軍的堅固陣地,而是配合海軍陸戰隊搶灘登陸。因此,傘兵部隊應當向縣政府所在地西埔和全島制高點410之間降落,打亂島上守備部隊的灘頭陣地。
傘兵落地收傘,陸軍前鋒即到,然後傘兵即刻乘水陸兩用運輸車,和陸軍一道在我艦炮火力掩護下,進攻東山城及附近高地蘇峰尖,得多少算多少,然後收隊回船,不會有失。
島上守軍看國軍兵多艦眾,必不敢捨棄工事,前來爭鋒。其援軍縱然乘車到達,必須換船渡海,又須整隊而戰,及其一切準備就緒, 我軍早已回艦返金。
但是美國顧問堅持傘兵必須在八尺門降落,八尺門是連線東山島前往大陸的重要渡口,如果傘兵能攻下八尺門,將切斷援軍增援必經之路以及守軍退路,在本次戰役中立下頭功,重演一次“諾曼底登陸”。
胡璉感覺不安,7月11日專門去臺灣找傘兵司令顧葆裕商量,將命令改為“傘兵在西埔至八尺門間擇地著陸”。顧葆裕怎麼會捨棄這個讓他立功的機會,堅決不改,直接把皮球踢給美國顧問。
胡璉又去找美國顧問,漢密爾頓語出嘲諷:“你們國民黨將領在大陸失敗,就是因為像胡將軍那樣腦袋僵化的人太多了,你簡直對傘兵和現代化戰爭一無所知!”
胡璉大怒:“傘兵在臺灣訓練,是飛機在1000公尺高空,投下千名傘兵,能降落在一平方公里之內,那是演習。實際上我研究了二戰西線幾次作戰,根本不可能,你所吹的諾曼底登陸,大部分傘兵根本沒降落在指定地點!”
但無論是美國顧問還是顧葆裕,都沒拿胡璉的警告當 回事。因為畢竟誰也沒有聯合登陸作戰的經驗,美國顧問的意圖是要傘兵在這次作戰中當主角,以顯示國民黨軍現代化的作戰能力。
胡璉自以為籌劃周密,勝券在握。但他低估瞭解放軍的力量。經過半年的戰備,福建前線的情況有了明顯的變化。首先 是解放軍加強了情報和偵察工作,密切注視金門國民黨軍的一舉一動。
1953年5月以來,國民黨海軍炮艇於東山地區實行炮擊、 火力偵察達五次之多。5月19日又以“太倉”艦在漳浦、戰角、 赤湖、禮是列島一線周旋活動,後至東山蘇峰尖(275.4高地)東南海面探測水位和航道。
國民黨偵察機在漳浦地區活動亦較頻繁,有時低飛至500米進行反覆偵察。7月12日午後,國民黨海軍炮艇在東山沿海抓去漁船8條(放回7條),瞭解我東山、古雷半島兵力情況。特別注意查問我漳浦地區部隊數量和我巡邏機帆船經常活動時間、航線規律及航速等。
廈門前線觀測站發現:金門艦艇突然增加。平時經常泊有五艦三艇,7月13日下午突然增至兵艦2艘、大型登陸艦3艘、炮艇3艘。同日24時30分至14日,臺灣先後抵金門兵艦3艘、大型登陸艦3艘(後又駛出4艘)。
14日19時至15日10時,臺灣又有多艘軍艦和登陸艦到達金門。此時金門共泊有艦艇19 艘,其中兵艦7艘、大型登陸艦9艘、中型登陸艦3艘。
7月15日下午觀察發現:大金門有敵5000餘人活動。當日15時發現金門料羅灣先後開出兵艦4艘、大型登陸艦6艘、 中型登陸艦3艘,共計13艘。
種種跡象表明:國民黨軍將有重大行動。
當夜23時接華東軍區通報: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璉親率正規軍4個團,海匪4個大隊,並有裝甲部隊,在海空軍配合下於15日晚9時許自金門出發,證實敵已開始行動。
福建軍區司令員葉飛獲悉上述情報後,判斷國民黨軍襲擊的方向可能為南澳島或東山島。東山島的可能性居多。因為金門到兩島航線距離為300華里,自金門航行8小時內可以到達。16日潮汛正是拂曉滿潮,便於登陸。
東山島正當解放軍主力陸戰營調出,由公安部隊八十團接防。當地處於閩粵交界,交通不便,為我海島防禦薄弱處。
16日凌晨1時,軍區定下決心:東山島缺乏足夠的堅守條件,守備兵力少,工事不強,增援不便,難以達成殲滅敵人的目的,為避免守島部隊遭受損失,命令東山島部隊實行機動防禦,留1個營守衛陣地,非戰鬥人員在拂曉前撤往大陸。守島部隊如遇優勢之敵攻擊,以不受損失為原則。同時命令軍區後勤集中軍車,並集中民間公商車輛,待命運輸部隊。
福建軍區指示公安80團可以機動防禦,撤出東山,尋機反攻。團長遊梅耀是閩西籍老紅軍,新四軍時期給陳毅元帥當過警衛員,他認為一旦撤退,敵軍鑽入解放軍修好的工事,將給反擊造成極大困難,決定在前沿陣地先對敵軍進行阻擊,再主動撤退到核心陣地,拖住敵軍,固守待援。
遊團長把三個營的兵力配置在全島5個核心陣地、6個外 圍陣地和11個警戒陣地上,既能打擊敵人中、小股襲擾,又能遲滯敵人大部隊。
1953年7月16日晨5時,國民黨金門防衛司令胡璉率1.3萬名士兵,13艘艦艇和30多艘機帆船登陸東山島。參戰 部隊為19軍45師、18師53團、75師1個無後座力炮連外加2個運輸班,海軍陸戰隊第1支隊(水陸坦克21輛),海上突擊大隊第1、2大隊,南海縱隊第8中隊。
國民黨軍的登陸動作是按計劃有序進行的。第一波為戰車登陸艇,海軍陸戰隊及水陸兩用戰車首先登陸(戰車為輕型的 25噸)。戰車登陸時以火力進行偵察,配合海軍陸戰隊佔領灘頭陣地,掩護步兵登陸。
第二波為步兵登陸艇,每艇約載一個排步兵,乘小型登陸艇在炮艇掩護下登陸(炮艇、小型登陸艇共20餘艘)。
其餘步兵直接由大型登陸艇抵近距岸30米,以浮橋透過登陸,登陸步兵於灘頭集合後,即向各預定攻擊方向攻擊前進。
第三波為“太”字號護航驅逐艦,於海外巡弋掩護。在 步兵攻擊時,則以艦上炮火向我射擊,掩護步兵攻擊。由於灘頭未遭遇堅強抵抗,艦炮及空軍未作有力支援。
7月16日6時,在國民黨陸軍主力登陸同時,從臺灣飛來的傘兵兩個中隊空降在東山島北部後林地區,企圖破壞和控制東山島通往大陸之主要渡口,堵擊大陸增援部隊,阻塞我守島部隊後撤,配合其登陸部隊殲滅我守島部隊。
這是國民黨軍在實戰中首次使用空降兵作戰,參戰的傘兵總隊1大隊在當日凌晨2時於新竹機場登機完畢。分乘運輸機16架,每架乘員30人。3時30分起飛,按照預定時間5時47分開始降落,6時許降落完畢。
應該說,國民黨軍這次聯合登陸,在開始階段完成得相當準確,做到了三軍協同。
6時15分,葉飛接到31軍、第6軍分割槽報告,證實敵軍已在東山登陸,並有傘兵於東山後林降落(當時報告200餘名)。根據敵情變化,葉飛迅速下達命令:守島部隊堅守至黃昏後轉移,31軍立即派駐漳浦的272團迅速運動,增援東山戰鬥。
軍區決心堅守東山,同時命令增援部隊做好戰鬥準備。 使用的部隊是:28軍82師全部(位於晉江地區)及軍榴炮團,軍區高炮營(位福州),於當日12時車運出發。
東山島的戰事迅速上報到軍委,軍委鑑於28軍駐地離東山島路程較遠,決定以廣東41軍一個加強師(位於饒平縣,距東山島僅50公里)增援配合。所有參戰兵力統一由31軍軍長周志堅指揮。
守備東山島的公安80團雖然已經進入陣地,做好了部署和戰鬥準備,但在絕對優勢的國民黨陸海空三軍聯合攻擊下, 防禦戰初期打得非常艱苦。
4時50分,海匪突擊第1、第2大 隊及南海中隊首先於距我親營灘頭陣地西南1500米外海灘登陸。然後以主力直插側後,以截斷我親營守軍後路。
我駐守在蘇峰尖的偵察班發現敵艦艇迫近,即向團部轉移。公安80團1連一個排仍守在親營灘頭,待發現後路被切斷而倉促轉移,在運動中大部傷亡,少數被俘。
1連連部和所帶的一個排因掩護前沿排後撤,失去轉移時機,最後憑藉一小廟與敵人戰鬥,全排壯烈犧牲。另一個排發現後路被切斷,機動從海上向主陣地安全轉移。
5時,國民黨陸軍主力於蘇峰尖以北、湖尾以東灘頭登陸。我湖尾警戒班首先與敵接觸,給敵人以阻擊殺傷後即向前後馬鞍轉移。
東山縣公安隊未及撤退,被敵軍切斷退路。他們與敵進行了頑強抗擊,半數傷亡,其餘分散隱蔽,就地堅持。
但是,在八尺門渡口守衛的水兵連和民兵,與國民黨傘兵打得十分英勇。
國民黨傘兵雖然降落的時間地點十分準確,但落地後卻非常混亂。拂曉5時左右,敵機群沿東山島北部海峽由東向西飛行,又轉向後林西北高地上空1000米,傘兵即開始降落。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傘兵,開始目瞪口呆,很快清醒過來後,即開始對空射擊。
水兵連本來按照命令乘船撤回大陸,渡口僅留下連幹部和工作人員共7人。但發現敵人實施空降後,一面迅速由機帆船上抽調一個排對空猛烈射擊;一面從渡口軍械庫取出機槍4挺和六零炮,加強火力。
當地民兵聞訊後也立即參加戰鬥。後林鄉民兵在區委書記帶領下分為三組,用14支步槍把守村口。
敵機群遭受我水兵連對空射擊,隊形混亂,不能保持預定隊形高度空降,被迫前後分成兩批跳傘。第一批降落在後林以西稻田及山地,第二批空降至後林西南至張家地區,也有少數空降至張家東北高地。雖基本是降落在預定地區,但隊形混亂,降落面積很廣,遍地皆是,有的掉入海中及北岸大陸。因此不能立即集合投入戰鬥。
傘兵由跳傘開始至著陸時間為7至10分鐘,著陸後首先解傘並裝子彈約5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傘兵遭受我地面火力射擊,有些未落地就被擊斃。重機槍、六零炮用專傘降落,待傘兵找到重武器,開火耽擱15分鐘以上。
傘兵著陸後,在後林西北山地之指揮官發出集合訊號。各地傘兵即向山地集合。首先搶佔該制高點,然後以機槍向我八尺門渡口射擊,又以六零炮向我守備渡口之水兵連射擊。在向我渡口攻擊時,使用二個班至二個排的兵力,採取分散小群隊形進行攻擊。但三次攻擊均被我擊退。
水兵連和民兵頑強阻擊,民兵繞到傘兵側後,居高臨下打擊敵人,傘兵又向後林村進攻。
在緊要關頭,兩個民兵從一個掉隊的傘兵手裡繳獲了一 挺機槍和幾箱子彈,向傘兵開火。傘兵以為遇見了解放軍主 力,被迫後退。水兵連和民兵守住了後林,保住了渡口,為增援部隊渡海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於事先對敵實施空降準備不足,未能給空降之敵以殲滅性打擊。國民黨空降兵先後佔領了59.8高地、78.2高地和82.8高地,與我方形成對峙。
在牛犢山主陣地,遊梅耀團長指揮80團2、3、 6連與國民黨陸軍進行激烈戰鬥。牛犢山和王爺山,是島縱深的兩個制高點,周圍延綿著一片大小山頭,形成了一道控制島內南北交通的屏障。
公望山是這兩個制高點最前沿的一個光禿禿的山頭,海拔83米,面對前方四五里遠的一片開闊地,在它西側有一條貫穿全島的南北交通要道,陣地十分重要。這三個高地,猶如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對整個島上的安危具有決定作用。
由親營登陸之敵9時進至石壇村,與我3連遭遇。短兵搏鬥後,3連向牛犢山425陣地轉移。敵以一個大隊在3連之後攻擊425高地,另以一個大隊進攻公望山200高地上的2連陣地。
攻擊200高地之敵10時接近我前沿,利用我山腳交通壕作為衝鋒出發地,向山頂2連陣地發起衝鋒。2連戰士以手榴彈、衝鋒槍等扁兵火力將敵擊退。敵衝鋒受挫後,退守山腳交通壕繼續作攻擊準備。2連經過一天戰鬥,彈藥告盡,最後用石塊打退了敵之攻擊,頑強的守住了陣地。
向425高地攻擊之敵黃昏後佔領主峰,80團3連仍堅持主峰兩側要點,等待援軍。
由湖尾登陸之敵主力10時接近樟塘、霞湖,向牛犢山 410主陣地進攻。80團6連一個排依託前後馬鞍高地進行了 頑強抗擊,扼守二小時,打退敵三次衝鋒,殺傷敵二百餘。由於過於戀戰,轉移時後路被切斷,遭受了較大傷亡。
敵佔領前後馬鞍高地後,開始向410主陣地運動,另以一個連向前坑洞迂迴,接應傘兵殘部數十人。
下午14時敵已接近410 東南前沿五號、六號陣地,並進行炮火準備,全部是曲射炮火。炮擊的同時,攻擊部隊向我陣地側翼迂迴。炮火一停即發起攻擊。
五號陣地我軍一個排,在優勢之敵的攻擊下轉入坑道堅持,六號陣地亦相繼失守。儘管80團的防禦越來越艱難, 但他們拖住了國民黨登陸部隊一個白天,為增援部隊的到來 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80團在東山島激戰時,位於漳浦的31軍272團在軍區的指揮下,迅速集結部隊,利用已掌握的一部分軍用汽車,迅速協商僱用部分商車,高速運動南下增援。
16日5時50分,戰鬥剛剛打響,先頭部隊就已坐上軍車出發了。其餘指戰員則急行軍到交通要道,向來往的客車、卡車叫停,車上群眾一聽要去支援東山島,馬上下車卸貨。
一時間,通往東山島的各交通要道上,不同型號、顏色各異的轎車、公交車、卡車紛紛加入軍車行列,風馳電掣地向東山島方向進發。
當天上午10時半,272團9連、11連乘機帆船渡海入島,12時半全團入島。13時20分,272團集中了兩個營兵力,分頭向後林村東南高地敵傘兵發起攻擊。公安80團見援軍到達,士氣高漲,抽二個排兵力由牛犢山以北高地配合出擊。14時左右,故傘兵除逃向島南一部分外,大部被殲於該地。
消滅敵傘兵之後,272團部隊即向牛犢山410主陣地靠攏,下午17時進到了410陣地側後地區,接防80團陣地。8連19時接替425陣地,12連同時接替公望山200陣地。當晚配合80團部隊堅守陣地,多次打退了國民黨陸軍的攻擊。
17日拂曉,272團部隊全部接替了80團防務,又堅守了一上午,連續打退了敵人的攻擊,一直堅持到大部隊的全線反擊。
依據軍區的作戰部署,位於廣東黃岡的41軍122師部隊於16日12時開始東運。其先頭部隊365團在20時開始渡海。21時有一個團又一個營進島兵力,並於當晚接替和控制了西山岩陣地。
位於晉江的28軍82師部隊於16日12時開始南進。其先頭部隊244團於17日4時左右開始渡海, 8時全團入島。該師245團部隊隨後跟進,於17日中午渡海,17日黃昏前抵達戰區。28軍榴炮團的7門大炮也在17日上午進入陣地。
胡璉本來想指揮國民黨軍歷史上首次聯合登陸作戰,但從戰鬥一開始,他就感覺不好。16日晨他在旗艦“高安”艦橋上向東山島觀察,發現島上燈火突然熄滅,解放軍方面看來已經有了準備。
傘兵開始空投,沒想到效果極差,有的投入大海,有的投到大陸上。落在島上的傘兵分佈很廣,收攏都難。還有兩架運輸機看到降落地點不好,滿載著傘兵又飛回臺灣去了。
本來美軍顧問是準備讓傘兵唱主角的,現在反而成了陸軍的包袱。
在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國民黨登陸部隊佔領了東山縣城(80團已轉往牛犢山)。胡璉命令45師134 團向八尺門方向進攻,接應回傘兵。其餘登陸部隊,都不同程度地遇到島上守備部隊的頑強抵抗,進展不大。
中午,空軍偵察報告:八尺門對面的陳岱已有共軍到達。 胡璉感到震驚,他認真分析戰況:“1.傘兵落地後四零五散,空中偵察不能看到還有戰鬥行為存在,2.增援敵軍自晨至晚,迄未間斷,此時我除無線電外,與地面部隊無法取得聯絡,但聞槍炮聲愈趨激烈,直至夜間11時後,我可斷定順手牽羊式的便宜,我們已不能得到。傘兵的乖謬, 經為我們闖下大禍,現在我們還等什麼?”
16日夜間沒有大的戰鬥,但胡璉認為是決定成敗的嚴重 關頭。到17日晨6時,胡璉決定結束行動,全線撤退。
按軍事常規,撤退最好在夜間進行,但胡璉認為必須在17日中午前撤退。雖然光天化日之下,陣前撤退,最容易在敵人的兵力和火力追擊下,形成混亂。可是解放軍越來越多,國軍如果繼續支撐,肯定打不到夜晚就全軍覆沒;且國軍對東山的道路地形陌生,夜晚更容易混亂。
想到這裡,胡璉召集海軍司令黃震白、參謀長蕭銳等開會,部署撤退。
國民黨軍在東山島登陸後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就是沒有切斷島上與後方的通訊聯絡。島上有個電話班,是守島部隊的總機。雖然島上的村莊被國民黨軍佔領,但這幾個電話兵沒有撤,而是隱蔽起來。
國民黨軍搜査了村子,但卻沒有發現總機,連電話線路也沒切斷,軍區指揮部與公安80團的聯絡始終暢通,葉飛能夠及時瞭解島上的戰鬥情況和援軍運動情況。葉飛向遊梅耀下達命令:“死守一天一夜,援軍就可以趕到。”
在東山島大部分都被國民黨軍佔領的情況下,80團堅守制高點陣地,完成了任務。
葉飛回憶:“東山戰鬥時,我雖然在福州,與東山前線卻是息息相通,戰鬥進展瞭如指掌。我所以能在福州指揮東山作戰,全靠了這個電話班。如果我離開福州,即使我乘車奔赴前線,最快也要兩日夜才能到達,就失去兩日夜的聯絡了。上面說戰爭中的偶然性,這是起作用的偶然性。作為人民軍隊的頑強作風來看,這是產生於必然性中的偶然性。”
胡璉犯的又一個錯誤,是沒有想到解放軍增援的行動如此迅速。他戰前判斷解放軍增援部隊最快也要三天才能趕到。因為閩東南河流都是平行入海的。最大的河流九龍江由龍溪入海。公路暢通就要逢水架橋。如果沒有橋,靠駁船擺渡,就比步行還慢。
當時福州經烏龍江是擺渡,泉州的洛陽橋被國民黨空軍炸燬。九龍江橋也被炸燬,胡璉在出發前一天從空中偵察瞭解到,九龍江橋還沒修復。誰知他出動的當晚,橋居然修好了!所以戰鬥開始,解放軍的汽車暢通無阻。
16日12時,葉飛根據國民 黨軍兵力損耗情況和我部隊增援運動情況,決心以主力五個團首先入島,17日黃昏發起反擊。拉制三個團於陳岱地區為預備隊。
17日晨,31軍軍長周志堅率91師指揮部上島,一夜之間,敵我力量對比徹底轉變。軍區接31軍報告:島上有大霧,敵人有撤退模樣。葉飛決心不待主力全部到達即行發起反擊。9時以後,正面之敵接連向我猛攻,同時發現敵有向海灘運動。解放軍各部於11時左右開始全面出擊。
這時,國民黨軍正在撤退。胡璉命令登陸艦趁早晨漲潮搶灘登陸。待潮退沙現,各部隊開始登船。海軍艦艇組織火力, 掩護陸軍撤退。同時要求空軍掃射轟炸。參謀長蕭銳督促各部儘快上船,在無線電裡警告島上指揮官:“擇要掩護,迅即脫離,時間潮水不等人。”
黃昏時,潮水再次上漲,國民黨軍隊被接回軍艦,撤向外海,返回金門。解放軍各路出擊部隊到湖尾時,除在沿湖尾地區殲敵一部外,國民黨軍大部已登船開到海上。東山島戰鬥於17日黃昏18時結束。
東山島戰鬥的結果:殲敵3028人,其中俘虜765人。其中斃傷國民黨陸軍2163 人,被俘6S0人。斃傷傘兵210人,被俘215 人,炸燬坦克2輛,擊沉小型登陸艦3艘,擊落飛機2架, 並繳獲大批武器彈藥。解放軍傷亡、失蹤1250人。
東山島保衛戰是解放軍一次成功的抗登陸和反空降作戰。 這個勝利沉重打擊了臺灣當局“反攻大陸”的計劃,大大鼓舞了福建沿海軍民保衛海防的勝利信心。這個勝利,是福建軍區吸取了金門登陸和南日島防禦作戰失利的教訓,紮實備戰的基礎上取得的。這次戰鬥也給解放軍作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胡璉也對東山島登陸作戰進行了反思,承認這是“近五年來我金門防衛軍的第一次受挫”。他原以為解放軍援軍在種種條件限制下,來不及調大軍和國軍打大仗。卻疏忽了廈門雲頂巖、海澄太武山兩座高山,可以用望遠鏡觀察到金門南海岸。解放軍見國軍雲集金門,立刻就能判斷要打東山島,無形中把計劃好的奇襲性突擊,變成預期性的遭遇。
國民黨軍隊在戰史中也承認傘兵的使用是失敗的:這次突擊既然是傘兵表演, 在傘兵降落八尺門後,我已被傘兵牽著鼻子,走入泥沼。”
東山島戰鬥是一個轉折點,證明了解放軍沿海的佈防與機動能力已大為提高。也意味著過去三年國民黨軍利用海空軍優勢以及解放軍的弱點,在閩浙沿海島嶼以大吃小,肆意進出的優勢宣告結束了。
從此以後,國民黨軍再也不敢對大陸沿海島嶼 主動進攻襲擾,而解放軍在具備了海空軍打擊力量後,轉而對國民黨盤踞的近海島嶼發起進攻,將國民黨守軍逐島殲滅。東南沿海的戰略形勢,開始朝著有利於新中國的方向轉化。